- 语言文字运用
- 文章作者
- 春秋
- 战国
- 西汉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 南北朝
- 范晔(398-445)
- 刘义庆(403-444)
- 鲍照(约414-466)
- 谢眺(464-499)
- 丘迟(464-508)
- 刘勰(465-520)
- 钟嵘(约468-518)
- 郦道元(470-527)
- 陈叔宝(553—604)
- 隋唐
- 五代十国
- 北宋
- 南宋
- 元
- 明
- 其他明代作家
- 近代
- 语言知识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杜茂字诸公,南阳冠军人也。初归光武于河北,为中坚将军,常从征伐。世祖即位,拜大将军,封乐乡侯。北击五校于真定,进降广平。建武二年,更封苦陉侯。与中郎将王梁击五校贼于魏郡、清河、东郡,悉平诸营保,降其持节大将三十余人,三郡清静,道路流通。明年,遣使持节拜茂为骠骑大将军,击沛郡,拔芒。时,西防复反,迎佼强。五年春,茂率捕虏将军马武进攻西防,数月拔之,强奔董宪。东方既平,七年,诏茂引兵北屯田昔阳、广武,以备胡寇。九年,与雁门太守郭凉击卢芳将尹由于繁畤。芳将贾览率胡骑万余救之,茂战,军败,引入楼烦城。时,卢芳据高柳,与匈奴连兵,数寇边民,帝患之。十二年,遣谒者段忠将众郡弛刑配茂,镇守北边,因发边卒筑亭候,修烽火,又发委输金帛缯絮供给军士,并赐边民,冠盖相望。茂亦建屯田,驴车转运。先是,雁门人贾丹、霍匡、解胜等为尹由所略,由以为将帅,与共守平城。丹等闻芳败,遂共杀由诣郭凉;凉上状,皆封为列侯,诏送委输金帛赐茂、凉军吏及平城降民。自是卢芳城邑稍稍来降,凉诛其豪右郇氏之属,镇抚羸弱,旬月间雁门且平,芳遂亡入匈奴。帝擢凉子为中郎,宿卫左右。凉字公文,右北平人也。身长八尺,气力壮猛,虽武将,然通经书,多智略,尤晓边事,有名北方。初,幽州牧朱浮辟为兵曹椽,击彭宠有功,封广武侯。十三年,增茂邑,更封脩侯。十五年,坐断兵马禀缣,使军吏杀人,免官,削户邑,定封参蘧乡侯。十九年,卒。子元嗣,永平十四年,坐与东平王等谋反,减死一等,国除。永初七年,邓太后诏封茂孙奉为安乐亭侯。
(取材于《后汉书·朱景王杜马刘傅坚马列传》)
【小题1】下列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数月拔之,强奔董宪 奔:投奔。 |
B.数寇边民,帝患之 寇:敌寇。 |
C.遂共杀由诣郭凉 诣:归附。 |
D.幽州牧朱浮辟为兵曹掾 辟:征召。 |
①北击五校于真定 ②击五校贼于魏郡、清河、东郡 ③进攻西防,数月拔之
④击卢芳将尹由于繁畤 ⑤击沛郡,拔芒 ⑥击彭宠有功
A.①③⑤ | B.①②⑥ | C.③④⑤ | D.②⑤⑥ |
A.杜茂归附刘秀帐下,屡有战功,颇受器重,当初在河北归附刘秀,之后经常跟随刘秀征伐,刘秀登位后,授予他大将军的官职,封他为乐乡侯。 |
B.杜茂还善于联合其他将领共同御敌,曾和中郎将王梁攻打五校贼人于魏郡、清河、东郡,全部攻克各处军营堡垒,使三郡安泰平静,道路畅通。 |
C.卢芳居边,外联匈奴,长期抗拒刘秀,当时卢芳占据高柳,边区百姓深受其苦,皇上也为之非常担忧,杜茂积蓄力量,奋力反击,一举解除此患。 |
D.贾丹、霍匡、解胜等见机行事,保全自己,终为东汉立下大功,他们都是雁门人,被尹由裹挟而做了敌营将领,后来归顺东汉,汉朝边事出现重大转机。 |
(1)诏茂引兵北屯田晋阳、广武,以备胡寇。
(2)芳将贾览率胡骑万余救之,茂战,军败,引入楼烦城。
李膺字元礼,性简亢,无所交接。初举孝廉,再迁青州刺史。守令畏威明,多望风弃官。转乌桓校尉。鲜卑数犯塞,膺常蒙矢石,每破走之,虏甚惮慑。还居纶氏,教授常千人。南阳樊陵求为门徒,膺谢不受。陵后以阿附宦官,致位太尉,为节者所羞。荀爽尝就谒膺,因为其御,既还,喜曰:“今日乃得御李君矣。”其见慕如此。
永寿二年鲜卑寇云中,桓帝闻膺能,乃复征为度辽将军。自膺到边,皆望风惧服,先所掠男女,悉送还塞下。自是之后,声震远域。迁河南尹,时宛陵大姓羊元群罢北海郡,臧罪狼藉,郡舍溷轩①有奇巧,乃载之以归。膺表欲按其罪,元群行赂宦竖,膺反坐。
再迁,复拜司隶校尉。时张让弟朔为野王令,贪残无道,至乃杀孕妇,闻膺厉威严,惧罪逃还京师,因匿兄让第舍,藏于合柱中。膺知其状,率将吏卒破柱取朔,付洛阳狱。受辞毕,即杀之。让诉冤于帝,诏膺入殿,诘以不先请便加诛辟之意。膺对曰:“昔仲尼为鲁司寇,七日而诛少正卯。今臣到官已积一旬,私惧以稽留为愆,不意获速疾之罪。”帝无复言,顾谓让曰:“此汝弟之罪,司隶何愆?”乃遣出之。自此诸黄门常侍皆鞠躬屏气,休沐不敢复出宫省。帝怪问其故,并叩头泣曰:“畏李校尉。”膺独持风裁,以声名自高。士有被其容接者,名为登龙门。后张俭事起,收捕钩党,乡人谓膺曰:“可去矣。”对曰:“事不辞难,罪不逃刑,臣之节也,死生有命,去将安之?”乃诣诏狱。拷死,妻子徙边,门生故吏及其父兄,并被禁锢。
时侍御史蜀郡景毅子顾为膺门徒,而未有录牒,故不及于谴。毅乃慨然曰:“本谓膺贤,遣子师之,岂可以漏夺名籍,苟安而已!”遂自表免归。
(节选自《后汉书·党锢列传》)
[注]①溷轩:厕所。(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常蒙矢石 蒙:冒着。
B.因为其御 御:抵御。
C.私惧以稽留为愆 稽:拖延。
D.乃诣诏狱 诣:到……去。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膺“威明”的一组是
①性简亢,无所交接 ②樊陵求为门徒,膺谢不受 ③皆望风惧服
④率将吏卒破柱取朔 ⑤并叩头泣曰:“畏李校尉。”⑥士有被其容接者,名为登龙门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膺作战勇敢。他任度辽将军时身先士卒,冲锋在前,打败了敌人,所以鲜卑军队很畏惧他,把以前掳掠的百姓,全部送还到边塞。
B.李膺嫉恶如仇。他任河南尹时,得知羊元群贪婪成性,罢官时竟连郡衙厕所中的奇巧之物都带走了,李膺就上表想要治他的罪。
C.李膺执法不避权贵。他任司隶校尉时,野王令张朔畏罪回京,藏在哥哥张让家的夹壁墙中,李膺抓捕录其供词后杀掉了他。
D.李膺的贤能受人敬仰。景毅的儿子景顾是李膺的门徒,李膺获罪时景顾尚未记录在名册中,未受牵连,但景毅慨然上表请求免职归家。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陵后以阿附宦官,致位太尉,为节者所羞。
(2)事不辞难,罪不逃刑,臣之节也,死生有命,去将安之?
黄宪字叔度,汝南慎阳人也。世贫贱,父为牛医。
颍川荀淑至慎阳,遇宪于逆旅,时年十四,淑竦然异之,揖与语,移日不能去。谓宪曰: “子,吾之师表也。”既而前至袁阆所,未及劳问,逆曰:“子国有颜子,宁识之乎?”阆曰:“见吾叔度邪?”是时,同郡戴良才高倨傲,而见宪未尝不正容,及归,罔然若有失也。其母问曰:“汝复从牛医儿来邪?”对日:“良不见叔度,不自以为不及;既睹其人,则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固难得而测矣。”同郡陈蕃、周举常相谓日:“时月之间,不见黄生,则鄙吝之萌复存乎心。”及蕃为三公,临朝叹日:“叔度若在,吾不敢先佩印绶矣。”太守王龚在郡,礼进贤达,多所降致,卒不能屈宪。郭林宗少游汝南,先过袁阆,不宿而退;进往从宪,累 日方还。或以问林宗。林宗曰:“奉高之器譬诸氿滥虽清而易挹叔度汪汪若午顷陂澄之不清淆之不浊不可量也。”
宪初举孝廉,又辟公府,友人劝其仕,宪亦不拒之,暂到京师而还,竞无所就。年四十 八终,天下号日“征君”①。
论曰:黄宪言论风旨,无所传闻,然士君子见之者,靡不服深远,去瑕疵。将以道周性全,无德而称乎?余曾祖穆侯以为宪陆然②其处顺,渊乎其似道,浅深莫臻其分,清浊未议其方。若及门于孔氏,其殆庶乎!故尝着论云。(《后汉书·黄宪传》)
[注)①征君:指有才德之士,经由朝廷征聘者。②随然:柔顺随和的样子。【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淑竦然异之 异:以……为异 | B.子国有颜子 国:郡县 |
C.先过袁阆 过:拜访 | D.宪亦不拒之 拒:抵御 |
A.而见宪未尝不正容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
B.不自以为不及 军中无以为乐 |
C.则鄙吝之萌复存乎心 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 |
D.其殆庶乎 其皆出于此乎 |
A.尽管黄宪家世贫贱,但十四岁时即被当时贤达誉为“师表”并将其与孔子得意的弟子颜回相提并论,足见其德行操守出众。 |
B.第二段文字主要运用了对比、衬托等手法来表现黄宪的博大胸怀与深厚学识;“瞻之在前,忽焉在后”是对黄宪极高的评价。 |
C.对于仕途,黄宪既不刻意回避,也不积极钻营,他曾听从朋友劝告到京师做官,虽 “竟无所就”,也不改黄宪在时人心中形象。 |
D.本文写人物,通篇没有正面着墨人物事迹,只是借别人的言论如绿叶烘托红花写出,体现出不同于一般人物传记的鲜明特色。 |
奉 高 之 器 譬 诸 氿 滥 虽 清 而 易 挹 叔 度 汪 汪 若 午 顷 陂 澄 之 不 清 之 不 浊 不 可 量 也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太守王龚在郡,礼进贤达,多所降致,卒不能屈宪。
(2)黄宪言论风旨,无所传闻,然士君子见之者,靡不服深远,去瑕疵。
蔡文姬
陈留董祀妻者,同郡蔡邕之女也,名琰,字文姬。博学有才辩,又妙于音律。适河东卫仲道。夫亡无子,归宁于家。兴平中,天下丧乱,文姬为胡骑所获,没于南匈奴左贤王,在胡中十二年,生二子。曹操素与邕善,痛其无嗣,乃遣使者一金璧赎之,而重嫁于祀。
祀为屯田都尉,犯法当死,文姬诣曹操请之。时公卿名士及远方使驿坐者满堂,操谓宾客曰:“蔡伯喈女在外,今为诸君见之。”及文姬进,蓬首徒行,叩头请罪,音词清辩,旨甚酸哀,众皆为改容。操曰:“诚实相衿,然文状已去,奈何?”文姬曰:“明公厩马万匹,虎士成林,何惜疾足一骑,而不济垂死之命乎!”操感其言,乃追原祀罪。时且寒,赐以头巾履袜。操因问曰:“闻夫人家先多坟籍,犹能忆识之不?”文姬曰:“昔亡父赐书四千许卷,流离涂炭,罔有存者。今所诵忆,才四百余篇耳。”操曰:“今当使十吏就夫人写之。”文姬:“妾闻男女之别,礼不亲授。乞给纸笔,真草唯命。”于是缮书送之,文无遗误。
后感伤乱离,追怀悲愤,作诗二章。
(选自《后汉书·董祀妻列传》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适河东卫仲道 适:到……去
B. 而重嫁于祀 重:多,这里指嫁妆丰厚
C. 犯法当死 当:判处
D. 犹能忆识之不 识:知识、学识
【小题2】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直接表现蔡文姬“博学有才辩”的一组是( )
①文姬诣曹操请之 ②音词清辩,旨甚酸哀,众皆为改容 ③今所诵忆,才四百余篇耳 ④操感其言,乃追原祀罪 ⑤乞给纸笔,真草唯命
A. ②③④ B. ①②⑤ C. ③④⑤ D. ②③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因丈夫去世,膝下又无子,蔡文姬回到家中重新过上安宁平静的日子。
B. 蔡文姬在北地流亡了十多年,后来因她父亲蔡邕的好友曹操痛心其没有子嗣,于是用金璧把她赎回,蔡文姬才得以归汉。
C. 董祀犯法,蔡文姬当着众多公卿名士和远方使者的面极力辩白,才洗刷了董祀的冤屈,使他免于一死。
D. 蔡文姬父亲留下的书籍,没有能保存下来,但她能记诵四百余篇。曹操派出书吏,帮助蔡文姬整理成书。
【小题4】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亡无子,归宁于家。
(2)操曰:“诚实相衿,然文状已去,奈何?
(3)操感其言,乃追原祀罪。”
拟咏怀二十七首(其七)
庾信
榆关断音信,汉使绝经过。胡前落泪曲,羌笛断肠歌。纤腰灭束素,别泪损横波。恨心终不歇,红颜无复多。枯木期填海,青山望断河。
注:庾信原为南朝梁时著名的宫体诗人,初仕梁,后出使西魏被扣留,时值西魏灭梁,于是羁留北方。历仕西魏、北周。此诗为他仕北周期间所作。
(1)此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2)诗中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进行咏怀?试举一例作简要说明。
严光字子陵,一名遵,会稽余姚人也。少有高名,与光武同游学。及光武即位,乃变名姓,隐身不见。帝思其贤,乃令以物色访之。后齐国①上言:“有一男子,披羊裘钓泽中。”帝疑其光,乃备安车玄纁②,遣使聘之。三反而后至。舍于北军③,给床褥,太官朝夕进膳。
司徒侯霸与光素旧,遣使奉书。使人因谓光曰:“公闻先生至,区区欲即诣造,迫于典司④,是以不获。愿因日暮,自屈语言。”光不答,乃投札与之,口授曰:“君房⑤足下:位至鼎足,甚善。怀仁辅义天下悦,阿谀顺旨要领绝。”霸得书,封奏之。帝笑曰:“狂奴故态也。”车驾即日幸其馆。光卧不起,帝即其卧所,抚光腹曰:“咄咄子陵,不可相助为理邪?”光又眠不应,良久,乃张目熟视,曰:“昔唐尧著德,巢父洗耳。士故有志,何至相迫乎!”帝曰:“子陵,我竟不能下汝邪?”于是升舆叹息而去。
复引光入,论道旧故,相对累日。帝从容问光曰:“朕何如昔时?”对曰:“陛下差增于往。”因共偃卧,光以足加帝腹上。明日,太史奏客星犯御坐甚急。帝笑曰:“朕故人严子陵共卧耳。”
除为谏议大夫,不屈,乃耕于富春山,后人名其钓处为严陵濑焉。建武十七年,复特征,不至。年八十,终于家。
选自《后汉书》
[注]:①齐国:治为山东淄博。这里指当地官府。②玄纁:黑色和浅红色的布帛。这里指帝王用来聘请贤士的贽礼。③北军:这里指汉代警卫京城部队在城北的驻地。④典司:掌管的公事。⑤[君房]:侯霸字君房。【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帝思其贤,乃令以物色访之。物色:寻找。 |
B.帝从容问光曰:“朕何如昔时?”从容:随口。 |
C.怀仁辅义天下悦,阿谀顺旨要领绝。要领:腰与颈。 |
D.建武十七年,复特征,不至。特征:特别征召。 |
A.①使人因谓光曰②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
B.①于是升舆叹息而去。②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
C.①因共偃卧,光以足加帝腹上。 ②所谓花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
D.①舍于北军② 急于星火 |
A.严光淡泊名利,曾与刘秀同窗。刘秀即位后,严光隐姓埋名,避至他乡,后隐于富春山耕读垂钓,终身不仕。 |
B.严光提出“怀仁辅义天下悦,阿谀顺旨要领绝”的主张,应该算是一个颇具远见卓识的人。 |
C.严光性格刚直,当光武帝问他自己和以前比怎么样时,他直言不讳的说光武帝比以前差一些,光武帝没有计较他的不逊。 |
D.严光还具有“不屈于帝王”的抗争精神,他没有依从刘秀的意旨,坚决不出来做官,这在封建士大夫中是难能可贵的。 |
(1)帝疑其光,乃备安车玄纁,遣使聘之。
(2)明日,太史奏客星犯御坐甚急。
(3)昔唐尧著德,巢父洗耳。士故有志,何至相迫乎!
A.古时以“泰山”喻岳父,以“伉俪”喻夫妇。对老师称“子”“夫子”“师”“先生”外,还称之为“神器”。 |
B.臣民称皇帝为“陛下”,皇帝对臣下表示宠爱时称臣下为“卿”“爱卿”。皇帝的命令称“诏”“敕”“圣旨”“谕旨”“上谕”等。 |
C.“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朱熹将其称为“四子书”,即其内容或作者分别对应儒家的四位代表性人物孔子、孟子、曾参、子思。 |
D.《张衡传》“遂通五经,贯六艺”中的“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艺。与《师说》“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不同。 |
蒲生行
(南北朝)谢朓
①蒲生广湖边,托身洪波侧。
②春露惠我泽,秋霜缛我色。
③根叶从风浪,常恐不永植。
④摄生各有命,岂云智与力。
⑤安得游云上,与尔同羽翼。
【小题1】从体裁上看,这是一首__________诗。
【小题2】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句①写蒲的生长环境艰险,“托身”一语显露心中悲苦。 |
B.诗句②写蒲在春露降临分享恩惠,因严霜摧残而颜色憔悴。 |
C.诗句③前句写哀景,后句抒乐情,属于“以哀景写乐情”。 |
D.语言平实质朴,意境凄凉阴冷,能够给人以审美的感受。 |
(1)班彪字叔皮,扶风安陵人也。
(2)彪性沈重好古。年二十馀,更始①败,三辅②大乱。时隗嚣拥众天水,彪乃避难从之。嚣问彪曰:“往者周亡,战国并争,天下分裂,数世然后定。意者从横之事复起于今乎?将承运迭兴,在于一人也?愿生试论之。”对曰:“周之废兴,与汉殊异。昔周爵五等,诸侯从政,本根既微,枝叶强大,故其末流有从横之事,执数③然也。汉承秦制,改立郡县,主有专已之威,臣无百年之柄。至于成帝,假借外家,哀、平短祚,国嗣三绝,故王氏擅朝,因窃号位。危自上起,伤不及下,是以即真④之后,天下莫不引领而叹。十馀年间,中外搔扰,远近俱发,假号云合,咸称刘氏,不谋同辞。方今雄桀带州域者,皆无七国世业之资,而百姓讴吟,思仰汉德,已可知矣。”嚣曰:“生言周、汉之执可也;至于但见愚人习识刘氏姓号之故,而谓汉家复兴,疏矣。昔秦失其鹿,刘季逐而羁之,时人复知汉乎?”
(3)彪既疾嚣言,又伤时方艰,乃著《王命论》,以为汉德承尧,有灵命之符,王者兴祚,非诈力所致,欲以感之,而嚣终不寤,遂避地河西。河西大将军窦融以为从事,深敬待之,接以师友之道。彪乃为融画策事汉,总西河以拒隗嚣。及融征还京师,光武问曰:“所上章奏,谁与参之?”融对曰:“皆从事班彪所为。”帝雅闻彪才,因召入见,举司隶茂才,拜徐令,以病免。
——后汉书·班彪列传(节选)
(注释)①更始:更始政权,是新朝与东汉之间的过渡政权。②三辅:指长安及其周边地区③执数:执掌(国家政权)的道理。 ④即真:这里特指王莽称帝、建立新朝。
【小题1】写出下列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周之废兴,与汉殊异(2)哀、平短祚,国嗣三绝
故王氏擅朝,因窃号位(4)帝雅闻彪才,因召入见
【小题2】把文中划线句翻译为现代汉语。
意者从横之事复起于今乎?
远近俱发,假号云合,咸称刘氏,不谋同辞。
【小题3】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在句中的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将承运迭兴,在于一人也? 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
B.昔周爵五等,诸侯从政,本根既微,枝叶强大彪既疾嚣言,又伤时方艰,乃著《王命论》 |
C.是以即真之后,天下莫不引领而叹昔秦失其鹿,刘季逐而羁之 |
D.至于成帝,假借外家至于但见愚人习识刘氏姓号之故 |
【小题5】第三段“彪既疾嚣言”,其原因是:
① 温序字次房,太原祁人也。仕州从事。建武二年,骑都尉弓里戍将兵平定北州,到太原,历访英俊大人,问以策谋。戍见序奇之,上疏荐焉。于是征为侍御史,迁武陵都尉,病免官。
② 六年,拜谒者,迁护羌校尉。序行部至襄武,为隗嚣别将苟宇所拘劫。宇谓序曰:“子若与我并威同力,天下可图也。”序曰:“受国重任,分当效死,义不贪生、苟背恩德。”
③ 宇等复晓譬之。序素有气力,大怒,叱宇等曰:“虏何敢迫胁汉将!”因以节楇①杀数人。贼众争欲杀之。宇止之曰:“此义士死节,可赐以剑。”序受剑,衔须于口,顾左右曰:“既为贼所迫杀,无令须污土。”遂伏剑而死。
④ 序主簿韩遵、从事王忠持尸归敛。光武闻而怜之,命忠送丧到洛阳,赐城傍为冢地,赙谷千斛、缣五百匹,除三子为郎中。长子寿,服竟为邹平侯相。梦序告之曰:“久客思乡里。”寿即弃官,上书乞骸骨归葬。帝许之,乃反旧茔焉。
(选自范晔《后汉书·独行列传》)
(注释)①楇:击。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分当效死(2)苟背恩德(3)此义士死节(4)服竟为邹平侯相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存在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
A.历访英俊大人 | B.问以策谋 | C.仕州从事 | D.苟背恩德 |
序受剑,衔须于口,顾左右曰:“既为贼所迫杀,无令须污土。”遂伏剑而死。
【小题4】赏析第③段画线句的神态、动作和语言描写。
【小题5】作者把温序放在“独行列传”里,从上文中概括这一归类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