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文字运用
- 文章作者
- 范晔(398-445)
- 刘义庆(403-444)
- 鲍照(约414-466)
- 谢眺(464-499)
- 丘迟(464-508)
- 刘勰(465-520)
- + 钟嵘(约468-518)
- 《诗品》
- 郦道元(470-527)
- 陈叔宝(553—604)
- 语言知识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阅读材料,完成后面各题。
其体源出于《国风》。陆机所拟十二首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其外“去者日以疏”四十五首,虽多哀怨,颇为总杂。旧疑是建安中曹、王所制。“客从远方来”,“橘柚垂华实”,亦为惊绝矣!人代冥灭,而清音独远,悲夫!
(节选自钟嵘《诗品·古诗》)
【小题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小题2】文中的曹、王二人分别指_______、_______。
【小题3】这段材料中,钟嵘是从哪些方面来品评古诗的?请简要概括。
其体源出于《国风》。陆机所拟十二首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其外“去者日以疏”四十五首,虽多哀怨,颇为总杂。旧疑是建安中曹、王所制。“客从远方来”,“橘柚垂华实”,亦为惊绝矣!人代冥灭,而清音独远,悲夫!
(节选自钟嵘《诗品·古诗》)
【小题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小题2】文中的曹、王二人分别指_______、_______。
【小题3】这段材料中,钟嵘是从哪些方面来品评古诗的?请简要概括。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故诗有三义焉:一曰兴,二曰比,三曰赋。文已尽而义有余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书其事寓言写物赋也,弘斯三义,酌而用之,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彩,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若专用比兴,则患在意深,意深则词踬。若但用赋体,则患在意浮,意浮则文散,嬉成流移,文无止泊,有芜蔓之累矣。
【小题1】将下面句子用“/”断句(断6处)。
文已尽而义有余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书其事寓言写物赋也
【小题2】文中“诗”在_____________(朝代)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__________。
【小题3】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写出作者在文中表达的观点。
故诗有三义焉:一曰兴,二曰比,三曰赋。文已尽而义有余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书其事寓言写物赋也,弘斯三义,酌而用之,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彩,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若专用比兴,则患在意深,意深则词踬。若但用赋体,则患在意浮,意浮则文散,嬉成流移,文无止泊,有芜蔓之累矣。
【小题1】将下面句子用“/”断句(断6处)。
文已尽而义有余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书其事寓言写物赋也
【小题2】文中“诗”在_____________(朝代)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__________。
【小题3】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写出作者在文中表达的观点。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昔有王元长者,尝谓余云:“宫商与二仪俱生,自古词人不知之,唯颜宪子乃云律吕音调,而其实大谬。唯见范晔、谢庄,颇识之耳。”尝欲进造《知音论》,未就而卒。王元长创其首谢脁沈约扬其波三贤贵公子幼有文辨于是士流景慕务为精密,襞积细微,专相凌架。故使文多拘忌,伤其真美。
(节选自钟嵘《诗品·序》)
【小题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5处)
王元长创其首谢脁沈约扬其波三贤或贵公子幼有文辨于是士流景慕务为精密
【小题2】谢脁是____________时期杰出山水诗人,与“大谢”____________(人名)同族,世称“小谢”。
【小题3】根据材料,概括文中所指当时诗文过于重视声律的原因。
昔有王元长者,尝谓余云:“宫商与二仪俱生,自古词人不知之,唯颜宪子乃云律吕音调,而其实大谬。唯见范晔、谢庄,颇识之耳。”尝欲进造《知音论》,未就而卒。王元长创其首谢脁沈约扬其波三贤贵公子幼有文辨于是士流景慕务为精密,襞积细微,专相凌架。故使文多拘忌,伤其真美。
(节选自钟嵘《诗品·序》)
【小题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5处)
王元长创其首谢脁沈约扬其波三贤或贵公子幼有文辨于是士流景慕务为精密
【小题2】谢脁是____________时期杰出山水诗人,与“大谢”____________(人名)同族,世称“小谢”。
【小题3】根据材料,概括文中所指当时诗文过于重视声律的原因。
阅读材料,完成后面各题。
昔曹刘殆文章之圣陆谢为体贰之才锐精研思千百年中而不闻宫商之辨四声之论。或谓前达偶然不见,岂其然乎?尝试言之,古曰诗颂,皆被之金竹,故非调五音,无以谐会。若“置酒高堂上”,“明月照高楼”,为韵之首。故三祖之词,文或不工,而韵入歌唱,此重音韵之义也,与世之言宫商异矣。今既不被管弦,亦何取于声律邪?
(《诗品序》节选)
【小题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5处)
昔曹刘殆文章之圣陆谢为体贰之才锐精研思千百年中而不闻宫商之辨四声之论
【小题2】《诗品》卷上:“陆才如海,潘才如江。”其中”陆、潘”分别是哪两位诗人?
【小题3】根据材料,概括作者的观点。
昔曹刘殆文章之圣陆谢为体贰之才锐精研思千百年中而不闻宫商之辨四声之论。或谓前达偶然不见,岂其然乎?尝试言之,古曰诗颂,皆被之金竹,故非调五音,无以谐会。若“置酒高堂上”,“明月照高楼”,为韵之首。故三祖之词,文或不工,而韵入歌唱,此重音韵之义也,与世之言宫商异矣。今既不被管弦,亦何取于声律邪?
(《诗品序》节选)
【小题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5处)
昔曹刘殆文章之圣陆谢为体贰之才锐精研思千百年中而不闻宫商之辨四声之论
【小题2】《诗品》卷上:“陆才如海,潘才如江。”其中”陆、潘”分别是哪两位诗人?
【小题3】根据材料,概括作者的观点。
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五言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故云会於流俗。岂不以指事造形,穷情写物,最为详切者耶?故诗有三义焉:一曰兴,二曰比,三曰赋。文已尽而意有馀,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书其事,寓言写物,赋也。宏斯三义,酌而用之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彩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若专用比兴,患在意深,意深则词踬。若但用赋体,患在意浮,意浮则文散,嬉成流移,文无止泊,有芜漫之累矣。
(选自《诗品》)
【小题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4处)
【小题2】材料选自《诗品》,作者是南朝的 ▲ (姓名)。汉字的造字法有“六书”的说法,指的是象形、指事、 ▲ 、形声、转注和假借。
【小题3】请简要概括作者对诗的看法。
五言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故云会於流俗。岂不以指事造形,穷情写物,最为详切者耶?故诗有三义焉:一曰兴,二曰比,三曰赋。文已尽而意有馀,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书其事,寓言写物,赋也。宏斯三义,酌而用之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彩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若专用比兴,患在意深,意深则词踬。若但用赋体,患在意浮,意浮则文散,嬉成流移,文无止泊,有芜漫之累矣。
(选自《诗品》)
【小题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4处)
【小题2】材料选自《诗品》,作者是南朝的 ▲ (姓名)。汉字的造字法有“六书”的说法,指的是象形、指事、 ▲ 、形声、转注和假借。
【小题3】请简要概括作者对诗的看法。
阅读材料,完成各题。
【小题2】谢灵运是我国________(诗派)的重要代表,文学史上的“大小谢”是指他和________(人名)。
【小题3】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对谢灵运诗的评价。
其源出于陈思,杂有景阳之体。故尚巧似,而逸荡过之,颇以繁芜为累。嵘谓若人兴多才高,寓目辄书,内无乏思,外无遗物,其繁富宜哉!然名章迥句,处处间起;丽典新声,络绎奔会。譬犹青松之拔灌木,白玉之映尘沙,未足贬其高洁也。初钱塘杜明师夜梦东南有人来入其馆是夕即灵运生于会稽旬日而谢玄亡。其家以子孙难得,送灵运于杜治养之。
(选自钟嵘《诗品》,有删节)
【小题1】用斜线给下面画线部分断句(限五处)。【小题2】谢灵运是我国________(诗派)的重要代表,文学史上的“大小谢”是指他和________(人名)。
【小题3】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对谢灵运诗的评价。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2】我国古代的文学批评名著除了钟嵘的《诗品》,还有刘勰的《____》、__的《典论·论文》等。
【小题3】根据材料,概括钟嵘关于诗歌创作的主张。
故诗有三义焉,一曰兴,二曰比,三曰赋。文已尽而意有馀,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书其事,寓言写物,赋也。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采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若专用比兴,患在意深,意深则词踬。若但用赋体,患在意浮,意浮则文散,嬉成流移,文无止泊,有芜漫之累矣。
(节选自钟嵘《<诗品>序》)
【小题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4处)【小题2】我国古代的文学批评名著除了钟嵘的《诗品》,还有刘勰的《____》、__的《典论·论文》等。
【小题3】根据材料,概括钟嵘关于诗歌创作的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