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下面小题。
长孙嵩,代人也,太祖赐名焉。父仁,昭成时为南部大人。嵩宽雅有器度,年十四,代父统军。昭成末年,诸部乖乱,苻坚使刘库仁摄国事,嵩与元他等率部众归之。晋将刘裕之伐姚泓,太宗假嵩,督山东诸军事,传诣平原,缘河北岸列军,次于畔城。军颇失利。诏假裕道,裕于舟中望嵩麾盖,遗以酃酒及江南食物,嵩皆送京师。诏嵩厚答之。又敕简精兵为战备,若裕西过者,便率精锐南出彭沛,如不时过,但引军随之。彼至崤陕间,必与姚泓相持,一死一伤,众力疲弊。比及秋月,徐乃乘之,则裕首可不战而悬。于是叔孙建等循河趣洛。遂入关。嵩与建等自成皋南济,晋诸屯戍皆望尘奔溃,裕克长安,嵩乃班师。太宗寝疾,问后事于嵩。嵩曰:“立长则顺,以德则人服。今长皇子贤而世嫡,天所命也,请立。”乃定策禁中。于是诏世祖临朝监国,嵩为左辅。世祖即位,进爵北平王,司州中正。诏问公卿:赫连、蠕蠕①征讨何先?嵩与平阳王长孙翰、司空奚斤等曰:“赫连居土未能为患蠕蠕世为边害宜先对大檀及则收其畜产足以富国不及则校猎阴山多杀禽兽皮肉筋角以充军实亦愈于破一小国。”太常崔浩曰:“大檀迁徙鸟逝,疾追则不足经久,大众则不能及之。赫连屈丐,土宇不过千里,其刑政残虐,人神所弃,宜先讨之。”尚书刘洁、武京侯安原请先平冯跋。帝默然,遂西巡狩。后闻屈丐死,关中大乱,议欲征之。嵩等曰:“彼若城守,以逸代劳,大檀闻之,乘虚而寇,危道也。”帝乃问幽微于天师寇谦之,谦之劝行。杜超之赞成之,崔浩又言西伐利。嵩等固谏不可。帝大怒,责嵩在官贪污。寻迁太尉。久之,加柱国大将军。自是,舆驾征伐,嵩以元老多留镇京师,坐朝堂,平断刑狱。薨,年八十。谥曰宣王。后高祖追录先朝功臣,以嵩配飨庙庭。
(节选自《魏书》)
[注]①蠕蠕(rú):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即柔然。其第十代君主名大檀。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赫连居土/未能为患蠕蠕/世为边害/宜先对大檀/及则收其畜产/足以富国不及/则校猎阴山/多杀禽兽皮肉筋角/以充军实/亦愈于破一小国
B.赫连居土/未能为患/蠕蠕世为边害/宜先对大檀及/则收其畜产/足以富国/不及则校猎阴山/多杀禽兽/皮肉筋角/以充军实/亦愈于破一小国
C.赫连居土/未能为患/蠕蠕世为/边害宜先对大檀/及则收其畜产/足以富国不及/则校猎阴山多杀禽兽/皮肉筋角以充军实/亦愈于破一小国
D.赫连居土/未能为患/蠕蠕世为边害/宜先对大檀/及则收其畜产/足以富国/不及则校猎阴山/多杀禽兽/皮肉筋角/以充军实/亦愈于破一小国
【小题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符,即符节,中国古代朝廷传达命令、征调兵将以及用于各项事务的一种凭证。用时双方各执一半,合之以验真假。
B.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指天子或大臣出行,视察所辖邦国州郡。其中,皇帝多五年一巡守,以视察诸侯所守的地方。
C.薨,古代诸侯之死的称呼,后世主要用于地位高的人士,如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及其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有封爵的大官之死。
D.配飨,原指古代帝王祭天之时,以先祖配祭。后也指为朝廷建立较大功绩的臣子在死后可祔祀于帝王宗庙。
【小题3】对下列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长孙嵩年少有为,军事才能出众。十四岁就能代替父亲统率军队,后来在与刘裕的战斗中,与叔孙建合作,使东晋诸屯军望风而溃。
B.长孙嵩为人守节。面对刘裕因借道而派人送来的美酒美食,长孙嵩没有私自留下,而是全部送到京城。
C.长孙嵩敢议国事,坚持己见。世祖得知屈丐死去,想要征讨赫连,而长孙嵩坚持进谏认为不可,世祖大怒,长孙嵩因此被调任太尉。
D.长孙嵩政见独到,受帝信任 。太宗病重之时,向他询问选拔储君之事,长孙嵩认为应立嫡长子,后被采纳并担任左辅。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昭成末年,诸部乖乱,苻坚使刘库仁摄国事,嵩与元他等率部众归之。
(2)自是,舆驾征伐,嵩以元老多留镇京师,坐朝堂,平断刑狱。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5-02 03:57:2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人生在世,会当有业。农民则计量耕稼,商贾则讨论货贿,工巧则致精器用,伎艺则沉思法术,武夫则惯习弓马,文士则讲议经书。今多见士大夫耻涉农商,羞务工伎,射则不能穿札①,笔则才记姓名,饱食醉酒,忽忽无事,以此销日,以此终年。或因家世余绪,得一阶半级,便自为足,全忘修学。议论得失,蒙然张口,如坐云雾;公私宴集,谈古赋诗,塞默低头。有识旁观,代其入地。何惜数年勤学,长受一生愧辱哉!

梁朝全盛之时,贵游子弟,多无学术,莫不熏衣剃面,傅粉施朱,驾长檐车,跟高齿履,从容出入,望若神仙;明经求第,则雇人答策,三九②公宴,则假手赋诗,当此之时,亦快士也。及离乱之后,朝市迁革,铨衡选举,非复曩者之亲,当路秉权,不见昔时之党,求诸身而无所得,施之世而无所用,鹿独③戎马之间,转死沟壑之际,当此之时,诚驽材也。有学艺者,触地而安。以此观之,安可不自勉耶?若能常保数百卷书,千载终不为小人也。

有客难主人曰:“吾见学备古今,才兼文武,身无禄位,妻子饥寒者,不可胜数,安足贵学乎?”主人对曰:“夫命之穷达,犹金玉木石也;修以学艺,犹磨莹雕刻也。金玉之磨莹,自美于矿璞;木石之段块,自丑于雕刻。安可言木石之雕刻,乃胜金玉之矿璞哉?不得以有学之贫贱,比于无学之富贵也。且负甲为兵,咋笔为吏,身死名灭者如牛毛,特立杰出者如芝草,岂得同年而语矣。且又闻之:生而知之者上,学而知之者次。所以学者,欲其多知明达耳。必有天才,拔群出类,为将则与孙武、吴起同术,执政则得管仲、子产之教,虽未读书,吾亦谓之学矣。今子即不能然,不师古之踪迹,犹蒙被而卧耳。”

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以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二十之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

(取材于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

(注释)①札:铠甲上用皮革或金属制成的叶片。②三九:即三公九卿,执掌中央政权的高级官员。③鹿独:颠沛流离的样子。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或因家世余绪    余绪:前代遗留下来的
B.则手赋诗 假:虚假
C.非复者之亲    曩:从前
D.自美于矿璞      矿璞:未经磨莹的金玉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此销日 长成
B.明经求第,雇人答策   为将与孙武、吴起同术
C.求诸身无所得 生知之者上
D.施世而无所用 不师古踪迹
【小题3】对下列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笔则才记姓名 提笔也就能写写姓名
B.塞默低头 闭口不语,低着头(以掩饰窘迫)
C.特立杰出者如芝草 特异、杰出的人像芝草一样(稀少)
D.犹蒙被而卧耳 犹如蒙着被子睡觉一样(舒服)
【小题4】以下各组语句,全都属于不学无术者丑态的一组是
①讲议经书   ②射则不能穿札    ③蒙然张口,如坐云雾
④傅粉施朱   ⑤望若神仙 ⑥触地而安
A.②③④B.①⑤⑥C.①④⑥D.③④⑥
【小题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作者强调人要有所专本,以此立足。
B.士农工商,没有高低,应平等相待。
C.饱食终日,安于享受,必遭人耻笑。
D.作者认为孙武、管仲等人属于天才。
【小题6】本文末段作者的学习经历引发了你哪些共鸣和思考?请作简要说明。
【小题7】文中以金玉、木石为喻,论述后天学习的重要,荀子《劝学》中也有以金、木为喻强调学习重要的句子,请写出该句。
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小题8】用“/”为下面一段文言文画线部分断句。

陈宗训事母尽孝,每 饮 食 亲 友 家 遇 时 新 品 味母 未 尝 必 托 以 疾 忌 不 下 一 箸。翌旦,必入城市,买以奉母。或远方难得之物,可怀者必怀归,母心乐之,至老不衰。(取材于明陆容《菽园杂记》)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崔亮,字敬儒。清河东武城人。十岁,居贫,佣书自业。时陇西李冲当朝任事,亮族兄光往依之,谓亮日:“安能欠事笔砚而不往托李氏也?彼家饶书,圆可得学,”亮曰:“弟妹饥寒,岂容独饱?自可观书于市,安能看人眉睫乎!”光言之于冲,冲召亮与语,因谓日:“比见卿先人《相命论》,使人胸中无复怵迫之念。令遂亡本,卿能记之不?”亮即为诵之,涕泪变零,声韵不异。冲甚奇之,迎为馆客。冲荐之为中书博士。高祖在洛,欲创革旧制,选置百官,谓群臣曰:“与举一吏部郎,必使才望兼允者,给卿三日假。”又一日,高祖曰:“朕已得之,不烦卿辈也。”驿征亮兼吏部郎。俄为太子 中舍人,迁中书侍郎,兼尚书左丞。侍中,广平王元怀以母弟之亲,左右不遵宪法,赖亮推治。世宗 禁怀不通宾客者久之。后因宴集,怀侍亲使忿,欲陵突亮。亮乃正色责之,即起于宣武前脱冠请罪, 遂拜辞欲出。世宗曰:“广平粗疏,向来又醉,卿之所悉,何乃如此也!”遂诏亮复座,令怀谢焉。除 安西将军,雍州刺史。城北渭水浅不通船,行人艰阻。亮谓寮佐曰:“昔杜预乃造河梁,况此有异长 河,且魏、晋之日,亦自有桥。吾今决欲营之。”咸曰:“水浅,不可为浮桥;泛长无恒,又不可施柱。 恐难成立。”亮曰:“昔秦居咸阳,横桥度渭,以像阁道,此即以柱为桥。今唯虑长柱不可得耳。”

会天大雨山水暴至浮出长木数百根籍此为用桥遂成立百姓利之至今犹名崔公桥。亮性公清, 闵俞决断,所在并号称职,三辅梦服其德政。世宗嘉之,诏赐衣马被褥。正光二年秋,疽发于背,肃宗 遣舍人问疾,亮上表乞解仆射,送所负荷及印绶,诏不许。寻卒,谥曰贞烈。

(选自《魏书•崔亮列传第五十四》)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会天大雨/山水暴至/浮出长木/数百根籍此为用/桥遂成立/百姓利之至今/犹名崔公桥
B.会天大雨/山水暴至/浮出长木数百根/籍此为用/桥遂成立/百姓利之至今/犹名崔公桥
C.会天大雨/山水暴至/浮出长木/数百根籍此为用/桥遂成立/百姓利之/至今犹名崔公桥
D.会天大雨/山水暴至/浮出长木数百根/籍此为用/桥遂成立/百姓利之/至今犹名崔公桥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馆客,又称门客或食客,寄食于王公贵族门下并为其服务的人。
B.朕,文中是高祖的自称。皇帝的自称常见的有“寡人” “孤”“陛下”等。
C.三辅,西汉分治京畿地区三种职官的合称,也指其所辖地区。
D.印绶,旧时称印信和系印的绶带,文中指官印,是权力的象征。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亮人穷志坚,不慕荣华。崔亮小时候家境贫穷,替别人抄书来养家糊口,堂兄崔光劝 说他投靠当时朝中掌权的李冲,崔亮拒绝了堂兄崔光的请求。
B.崔亮才望兼允,得到赏识。高祖在洛阳时想要挑选一位才能及名望都适合的吏部郎,崔 亮被高祖亲选为吏部郎,不久就担任太子中舍人。
C.崔亮不畏权贵,秉公执法。侍中,广平王元怀不守法规,崔亮在接皇上命令后就对他推 问追究,后因宴会,元怀恃亲王地位泄愤,要殴打崔亮。
D.崔亮力排众议,造桥利民。崔亮任雍州刺史时,城北渭水不通船,行人来往困难,崔亮决 定建桥,僚佐都认为难以达成,最终在崔亮坚持下建桥成功。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安能久事笔砚而不往托李氏也?彼家饶书,因可得学。
(2)广平粗疏,向来又醉,卿之所悉,何乃如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