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文字运用
- 文章作者
- 春秋
- 战国
- 西汉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 南北朝
- 范晔(398-445)
- 刘义庆(403-444)
- 鲍照(约414-466)
- 谢眺(464-499)
- 丘迟(464-508)
- 刘勰(465-520)
- 钟嵘(约468-518)
- 郦道元(470-527)
- 陈叔宝(553—604)
- 隋唐
- 五代十国
- 北宋
- 南宋
- 元
- 明
- 其他明代作家
- 近代
- 语言知识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桓荣字春卿,沛郡龙亢人也。少学长安,事博士九江来普。常客佣以自给,精力不倦,十五年不窥家园。至王莽篡位乃归。会来普卒,荣奔丧九江,负土成坟,因留教授,徒众数百人。莽败,天下乱。荣抱其经书与弟子逸匿山谷,虽常饥困而讲论不辍,后复客授江淮间。
建武十九年,年六十余,始辟大司徒府。时,显宗始立为皇太子,选求明经,乃擢荣弟子豫章何汤为虎贲中郎将,以《尚书》授太子。世祖从容问汤本师为谁,汤对曰:“事沛国桓荣。”帝即召荣,令说《尚书》,甚善之。拜为议郎,赐钱十万,入使授太子。每朝会,辄令荣于公卿前敷奏经书。帝称善,曰:“得公几晚!”会欧阳博士缺,帝欲用荣。荣叩头让曰:“臣经术浅薄,不如同门生郎中彭闳、扬州从事皋弘。”帝曰:“俞,往,女谐。”因拜荣为博士,引闳、弘为议郎。
车驾幸大学,会诸博士论难于前,荣被服儒衣,温恭有蕴籍,辩明经义,每以礼让相厌,不以辞长胜人,儒者莫之及,特加赏赐。后荣入会庭中,诏赐奇果,受者皆怀之,荣独举手捧之以拜。帝笑指之曰:“此真儒生也。”以是愈见敬厚,常令止宿太子宫。
二十八年,大会百官,诏问谁可傅太子者,群臣承望上意,皆言太子舅执金吾原鹿侯阴识可。博士张佚正色曰:“今陛下立太子,为阴氏乎?为天下乎?即为阴氏,则阴侯可;为天下,则固宜用天下之贤才。”帝称善,曰:“欲置傅者,以辅太子也。今博士不难正朕,况太子乎?”即拜佚为太子太傅,特加赏赐,而以荣为少傅,赐以辎车、乘马。又诏诸生雅吹击磬,尽日乃罢。荣大会诸生,陈其车马、印绶,曰:“今日所蒙,稽古之力也,可不勉哉!”
三十年,拜为太常。荣初遭仓卒,与族人桓元卿同饥厄,而荣讲诵不息。元卿嗤荣曰:“但自苦气力,何时复施用乎?”荣笑不应。及为太常,元卿叹曰:“我农家子,岂意学之为利乃若是哉!”
【小题1】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常饥困而讲论不辍 辍:停止,中止。 |
B.十五年不窥家园 窥:注意,留心。 |
C.荣叩头让曰 让:责备,问责 |
D.始辟大司徒府 辟:被征召,被任命。 |
①常客佣以自给,精力不倦 ②虽常饥困而讲论不辍 ③臣经术浅薄,不如同门生郎中彭闳
④荣被服儒衣,温恭有蕴籍 ⑤荣独举手捧之以拜 ⑥与族人桓元卿同饥厄,而荣讲诵不息
A.③⑤⑥ | B.①②⑥ | C.②⑤⑥ | D.①③④ |
A.桓荣六十多岁时才做官,后来被命令教授太子,皇帝每次朝会都会让他在公卿面前讲述经书,同他有相见恨晚的感觉。 |
B.桓荣年轻时求学长安,拜博士九江人来普为师。老师死后,他奔丧九江,背土筑坟,并留在九江,教授学生数百人。 |
C.桓荣深得皇帝信任,敢于进谏。在谁能做太子的问题上,他不惧权贵,据理力争,最后,皇帝同意了他的意见,并赏赐他很多财物。 |
D.桓荣后来被任命为太子少博,皇帝赐予他马车等财物,他认为这些都是研习古事的功劳。 |
(1)帝称善,曰:“欲置傅者,以辅太子也。今博士不难正朕,况太子乎?”
(2)及为太常,元卿叹曰:“我农家子,岂意学之为利乃若是哉!”
虞诩字升卿,陈国武平人也!祖父经,为郡县狱吏,案法平允,务存宽恕。
诩年十二,能通鬣尚书》.早孤,孝养祖母.后祖母终,服阕,辟太尉李惰府,拜郎永初四年,羌胡反乱,残破并、凉,大将军邓骘以军役方费,事不相赡,欲弃凉州,并力北边,公卿议者成同.诩闻之,乃说李惰曰:“窃闻公卿定策当弃凉州,求之愚心,未见其便:凉州既弃,即以三辅为塞;,三辅为塞,则园陵单外.此不可之甚者也。谚曰:关西出将,关东出相。”观其习兵壮勇,实过余州。今羌胡所以不敢入据三辅,为心腹之害者,以凉州在后故也。其土人所以推锋执锐,无反顾之心者,为臣属于汉故也。若弃其境域,徙其人庶,安土重迁,必生异志。如使豪雄相聚,席卷而东,虽贲、育①为卒,太公为将,犹恐不足当御.弃之非计。”惰曰:“吾意不及此.微子之言,几败国事。然则计当安出?一诩曰:“今凉土扰动,人情不安,窃忧卒然有非常之变.诚宜令四府九卿②,各辟彼州数人,其牧守令长子弟皆除为冗官③,外以劝厉,答其功勤,内以拘致,防其邪计。”惰善其言,更集四府,皆从诩议。于是辟凉州豪桀为掾属,拜牧守长吏子弟为郎,以安慰之。
后朝歌贼宁季等数千人攻杀长吏,屯聚连年,州郡不能絷,乃以诩为朝歌长。及到官,设令三科以募求壮士,自掾史以下各举所知,其攻劫者为上,伤人偷盗者次之,带丧服而不事家业为下.收得百余人,诩为飨会,悉贳其罪,使入贼中,诱令劫掠,乃伏兵以待之,逆杀贼数百人。又潜遣贫人能缝者,佣作贼衣,以采埏④缝其裾为帜,有出市里者,吏辄禽之。贼由是骇散,成称神明。
后羌寇武都,诩迁武都太守.羌乃率众数千,遮词于陈仓、崤谷。诩即停军不进,而宣言上书请兵,须到当发。羌闻之,乃分抄傍县。诩因其兵散,日夜进道,兼行百余里。令吏士各作两灶,日增倍之,羌不敢逼.诩曰:“虏众多,吾兵少.徐行则易为所及,速进则彼所不测。虏见吾灶日增,必谓郡兵来迎.众多行速,必惮追我.”
……
诩好刺举,无所回容,数以此忤权威,遂九见谴考,三遭刑罚,而刚正之性,终老不屈。永和初,迁尚书令,以公事去官.朝廷思其忠,复征之,会卒。
临终,谓其子恭日:。吾事君直道,行己无愧,所悔者为朝歌长时杀贼数百人,其中何能不有冤者.自此二十余年,家门不增一口,斯获罪于天也。”
(节选自《后汉书•虞傅盖臧列传》)
注:①贲、育:贲,孟贲;育,夏育。二人都是秦武王时的壮士。
②四府,四大官府;九卿:九类官员。③冗官:无固定职事的散官。④采艇:通“彩线”。【小题1】下面各旬对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小题2】下列各句能具体表现出虞诩的“将才”的一组是()
①案法平允,务存宽恕
②诩年十二,能通《尚书》早孤,孝养祖母
③于是辟凉州豪桀为掾属,拜牧守长吏子弟为郎,以安慰之
④乃伏兵以待之,遂杀贼数百人
⑤又潜遣贫人能缝者,佣作贼衣,以采埏缝其裾为帜
⑥令吏士各作两灶,日增倍之
|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一项是()
|
橘诗
(南朝)虞羲
冲飚发陇首,朔雪度炎州。
摧折江南桂,离披漠北楸。
独有凌霜橘,荣丽在中州。
从来自有节,岁暮将何忧!
(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句写严寒天气,寒风自西北陇首呼啸而来,朔雪直达岭南炎州,肆虐逞威。 |
B.三四句写风雪过处,树木几乎无一幸免的景象:江南桂树摧折,漠北楸树凋零。 |
C.最后两句写橘树从来就具有不畏严寒的本性,但岁暮来临时也会忧心忡忡。 |
D.这首诗咏橘言志,在生动的描写之后,以议论抒情作结,主旨突出,意蕴丰富。 |
同柳吴兴何山集送刘余杭
吴均
王孙重别离,置酒峰之畿①。
逶迤川上草,参差涧里薇。
轻云纫远岫,细雨沐山衣。
檐端水禽息,窗上野萤飞。
君随绿波远,我逐清风归。
注释①畿:疆也,限也,此处指何山山麓。
(1)诗作开笔即点题旨“重别离”,但却不直接写离愁,而是寄寓在写景中。请你试做赏析。
(2)最后两句中,“远”“逐”有什么样的意蕴?
越岐传
范晔
赵岐字邠卿,京兆长陵人。岐秒明经,有才艺。仁州郡,以廉直疾恶而惮。永兴二年,辟司空掾。议二千石得去官为亲行服,朝廷从之。会河东太守刘祜去群,而中常侍兄胜代之,岐耻疾宦官,即日归西。京先是中常侍唐衡兄玹为京兆虎牙都尉,郡人以玹进不由德,皆轻侮之。岐及从兄袭又数为贬议,玹深毒恨。延熹元年,玹为京兆尹,岐惧祸及,乃与从子戬逃避之。玹果收岐家属宗亲,陷以重法,尽杀之。岐遂逃难四方,江、淮、海、岱,靡所不历。自匿姓名,卖饼北海市中。时安丘孙嵩年二十余,游市见岐,察非常人,停车呼与共载。岐惧失色,嵩乃下帷,令骑屏行人。密问岐曰:”视子非卖饼者,又相问而色动,不有重怨,即亡命乎?我北海孙宾石,阖门百口,势能相济。”岐素闻嵩名,即以实告之,遂以俱归。嵩先入白母曰:”出行,乃得死友。”迎入上堂,飨之极欢。藏岐复壁中数年,岐作《厄屯歌》二十三章。
后诸唐死灭,因赦乃出。三府闻之,同时并辟。九年,乃应司徒胡广之命。会南匈奴、乌桓、鲜卑反叛,公卿举岐,擢拜并州刺史。岐欲奏守边之策,未及上,会坐党事免,因撰次以为《御寇论》。
灵帝初,复遭党锢十余岁。中平元年,四方兵起,诏选故刺史、二千石有文武才用者,征岐拜议郎。车骑将军张温西征关中,请补长史,别屯安定。大将军何进举为敦煌太守,行至襄武,岐与新除诸郡太守数人俱为贼边章等所执。贼欲胁以为帅,岐诡辞得免,展转还长安。
及献帝西都,复拜议郎,稍迁太仆。及李催专政,使太傅马日磾抚慰天下,以岐为副。日磾行至洛阳,表别遣岐宣扬国命,所到郡县,百姓皆喜曰:”今日乃复见使者车骑。”
曹操时为司空,举以自代。光禄勋桓典、少府孔融上书荐之,于是就拜岐为太常。年九十余,建安六年卒。先自为寿藏,图季札、子产、晏婴、叔向四像居宾位,又自画其像居主位,皆为赞颂。敕其子曰:”我死之日,墓中聚沙为床,布簟白衣,散发其上,覆以单被,即日便下,下讫便掩。”岐多所述作,著《孟子章句》、《三辅决录》传于时。
(摘自《后汉书•吴延史卢赵列第五十四》)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永兴二年,辟司空掾 辟:征召 |
B.阖门百口,势能相济 济:成功 |
C.迎入土堂,飨之极欢 飨:款待 |
D.即日便下,下讫便掩 讫:完毕 |
A.出行,乃得死友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
B.不有重怨,即亡命乎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
C.俱为贼边章等所执 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
D.于是就拜岐为太常 于是余有叹焉 |
A.越岐年轻时就通晓经书,富有才华,曾经建议傣录二千石的官员应该辞去官职为父母守孝,后因宦官担任太守职位而感到羞耻,于是愤而辞职回到家中。 |
B.延熹元年,赵岐因为躲避唐玹的迫害而在各地逃难,孙嵩把他藏在家里的复壁之中,他才得以保全性命,遇赦之后因边疆发生战事被提拔任命为并州刺史。 |
C.中平元年,朝廷征召赵岐为议郎,车骑将定温请求任命他为长史,大将军何进推举他担任敦煌太守。等汉献帝定都长安,又拜为议郎,逐渐升为太仆。 |
D.在曹操担任司空的时候,赵岐曾经推举他担任自己的官职,而他自己也被推举担任了太常。建安六年去世的时候,他吩咐儿子丧事从简,态度极为豁达。 |
A.《楚辞》是屈原、宋玉等人作品的总集,这些作品具有浓厚的楚地色彩,屈原的长诗《离骚》是其中的代表作。 |
B.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像杜甫的《蜀相》、陆游的《临安春雨初霁》都是七律。 |
C.“散点透视”不同于西方画论中的“焦点透视”,焦点透视只有一个固定的观察点,所反映的景物只有一面,而散点透视则打破了观察点的局限,能反映景物的多面,《过小孤山大孤山》很符合“散点透视”,表现了山水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它富有变化的节律。 |
D.鲍照《拟行路难》开头“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二句,以泻水于地,水流方向不一,比喻人生困顿和显达各不相同,具有哲理性。三、四两句“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表现出诗人顺应命运,不烦愁怨苦的豁达心态。 |
①“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
②“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
【小题1】关于这两段诗中词语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 “君既若见录”,“同是被逼迫”中,“见”“被”同义。
B. “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中加点词都为偏义复合词。
C. “逆以煎我怀”中的“逆”字与“难以逆料”中的“逆”同义。
D. “何意出此言”,“君尔妾亦然”三个加点字意思不同。
【小题2】关于这两段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①、②两段都表现了刘兰芝对爱情的忠贞。
B. ①、②两段都诉说出刘兰芝艰难的处境。
C. 第①段中可见出刘兰芝仍有幻想,与第②段不同。
D. 第②段中可见出刘兰芝对焦仲卿的失望,与第①段不同。
【小题3】 下面是对《孔雀东南飞》首尾两段的分析,其中方框处依次选填正确的一组词语是( )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的开头,运用了托物起兴的写作手法,创造了 的气氛,起到了 的作用。兰芝、仲卿死后合葬,坟地中松柏梧桐茂盛,鸳鸯相向夜鸣的结尾,运用了浪漫主义写作手法,象征着二人的 永远长青,体现了诗人对这一对青年男女的 。
A. 缠绵悱恻、吸引读者、忠贞爱情、深深喜爱。
B. 悲惨凄凉、吸引读者、高贵品质、深切同情。
C. 缠绵悱恻、提摄全篇、忠贞爱情、深切同情。
D. 悲惨凄凉、提慑全篇、高贵品质、深深喜爱。
左雄传
①左雄字伯豪,南阳涅阳人。安帝时,举孝廉,稍迁冀州刺史。州部多豪族,好请托,雄常闭门不与交通。
②永建初,公车征拜议郎。时,顺帝新立,大臣懈怠,朝多阙政,雄数言事,其辞深切。尚书仆射虞诩以雄有忠公节,上疏荐之曰:“臣见方今公卿以下,类多拱默,以树恩为贤,尽节为愚,至相戒曰:‘白璧不可为,容容多后福。’伏见议郎左雄,数上封事,至引陛下身遭难厄,以为警戒,实有王臣蹇蹇之节,周公谟成王之风。宜擢在喉舌之官,必有匡弼之益。”由是拜雄尚书,再迁尚书令。
③是时,大司农刘据以职事谴,召诣尚书,传呼促步,又加以捶扑。雄上言:“九卿位亚三事,班在大臣,行有佩玉之节,动有痒序之仪。孝明皇帝始有扑罚,皆非古典。”帝从而改之,其后九卿无复捶扑者。自雄掌纳言,多所匡肃。每有章表奏议,台阁以为故事。迁司隶校尉。
④初,雄荐周举为尚书,举既称职,议者咸称焉。及在司隶,又举故冀州刺史冯直以为将帅,而直尝坐臧受罪,举以此劾奏雄。雄悦曰:“吾尝事冯直之父而又与直善,今宣光以此奏吾,乃是韩厥之举也。”由是天下服焉明年坐法免后复为尚书。永和三年卒。
(节选自《后汉书》)
【小题1】写出下列加横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1)稍迁冀州刺史 (2)宜擢在喉舌之官
(3)台阁以为故事(4)吾尝事冯直之父而又与直善
【小题2】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尚书仆射虞诩以雄有忠公节,上疏荐之。
(2)是时,大司农刘据以职事谴。
【小题3】第④段画线句的句中应有两处停顿,请用“/”加以标出。
由是天下服焉明年坐法免后复为尚书
【小题4】第③段中左雄说服皇帝的理由可概括为:(1) ;(2) 。
【小题5】文章善用典故,请根据文意推测典故中人物的主要品质,并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
(1)第②段中“王臣蹇蹇之节”是指: 的品质。
(2)第④段中“韩厥之举”是指: 的行为。
史弼传
①史弼,字公谦,陈留考城人也。为平原相,时诏书下,令举钩党,郡国所奏,相连及者多至数百,唯弼独无所上,从事责曰:“诏书疾恶党人,青州六郡,其五有党,平原何理而得独无?” 弼曰:“先王疆理天下,画界分境,水土异齐,风俗不同。它郡自有,平原自无,胡可相比?若承望上司,诬陷良善,淫刑滥罚,以逞非理,则平原之人,户可为党。相有死而已,所不能也。”济活者千余人。
②迁河东太守,受诏当举孝廉,弼知多权贵请托,乃豫敕断绝书属。中常侍侯览果遣诸生赍书请之,积日不得通。生乃以它事谒弼,而因达览书。弼大怒曰:“太守忝荷重任,当选士报国,尔何人而伪诈无状!”命左右引出,楚捶数百,府丞、掾史十余人皆谏于廷,弼不对。遂付安邑狱,即日考杀之。侯览大怨,遂诬弼诽谤,槛车征。吏人莫敢近者,唯前孝廉裴瑜送到崤渑之间,大言于道旁曰:“明府摧折虐臣,选德报国,如其获罪,足以垂名竹帛,愿不忧不惧。”弼曰:“‘谁谓荼苦,其甘如荠。’昔人刎颈,九死不恨。”下廷尉诏狱,减死罪一等。
③刑竟归田里,称病闭门不出。数为公卿所荐出为彭城相会病卒。
(节选自《后汉书》)
(注)①从事:官名。
【小题1】写出下列划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诏书疾恶党人(2)乃豫敕断绝书属
(3)明府摧折虐臣(4)九死不恨
【小题2】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郡国所奏,相连及者多至数百。
(2)生乃以它事谒弼,而因达览书。
【小题3】第③段画线句的句中应有两处停顿,请用“/”加以标出。
【小题4】第①段中史弼反驳从事的理由可概括为:(1) ;(2) 。
【小题5】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史弼的主要品质。
慈姥矶诗
何逊
暮烟起遥岸,斜日照安流。
一同心赏夕,暂解去乡忧。
野岸平沙合,连山近雾浮。
客①悲不自已,江上望归舟②。
[注]①客:作者自谓。②归舟:指友人返回乘坐的船。【小题1】诗歌前两联描写了怎样的画面?
【小题2】诗人在诗歌的后两联是怎样抒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