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文字运用
- 文章作者
- 春秋
- 战国
- 西汉
- 东汉
- + 三国
- 曹操(155-220)
- 诸葛亮(181-234)
- 曹丕(155-220)
- 曹植(192-232)
- 阮籍(210-263)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唐
- 五代十国
- 北宋
- 南宋
- 元
- 明
- 其他明代作家
- 近代
- 语言知识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瑜以凡才,昔受讨逆①殊特之遇,委以腹心。遂荷荣任,统御兵马,志执鞭弭,自效戎行。规定巴蜀,次取襄阳,凭赖威灵,谓若在握。至以不谨,道遇暴疾,昨自医疗,日加无损。人生有死,修短命矣,诚不足惜。但恨微志未展,不复奉教命耳。方今曹公在北疆埸②未静刘备寄寓有似养虎。天下之事未知终始,此朝士旰食③之秋,至尊垂虑之日也。鲁肃忠烈,临事不苟,可以代瑜。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倘或可采,瑜死不朽矣。
(节选自周瑜《疾困与吴主笺》)
注:①讨逆:指孙策,因其曾受封为“讨逆将军”。②疆埸(yì):指边境。③旰(gàn)食:晚食。指事务忙碌不能按时吃饭。【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先帝不以臣卑鄙 (_____________) (2)至于斟酌损益 (___________)
(3)但恨微志未展 (_____________) (4)此朝士旰食之秋 (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方今曹公在北/疆埸未静/刘备寄寓/有似养虎 |
B.方今/曹公在北疆埸未静/刘备寄寓有/似养虎 |
C.方今曹公在北/疆埸未静刘备/寄寓有/似养虎 |
D.方今/曹公在北疆埸/未静刘备寄/寓有似养虎 |
(1)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2)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倘或可采,瑜死不朽矣。。
【小题4】通读甲乙两文段,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诸葛亮和周瑜为国都是忠诚不二。一“表”一“笺”在内容上有哪些相似之处?结合文意简要阐述。
杂诗(其四)
曹植
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
朝游江北岸,夕宿潇湘沚。
时俗薄朱颜,谁为发皓齿?
俯仰岁将暮,荣耀难久恃。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屈原的辞赋开始,就形成了以美人香草比喻贤能之士的传统,这首诗明显地学习屈赋。 |
B.开篇诗人就给我们描绘出一幅佳人图,这“佳人”生于“南国”,艳若桃花,光彩照人。 |
C.“时俗薄朱颜”二句,指世人并不喜欢这朱颜的美人,没有人愿意对她展露笑颜赞美她。 |
D.这首诗简练峭直,语短情长,含蕴丰富,意境深邃,风格质朴刚健,有一种爽朗自然之美。 |
[甲]臣本布衣,躬排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节说自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
【小题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1)先帝不以臣卑鄙 以:___________
(2)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寄:___________
(3)事之如父 事:___________
【小题2】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
【小题3】甲文中诸葛亮“遂许先帝以驱驰”,为蜀国大业鞠躬尽瘁,在乙文中找出与之相对应的语句。
野田黄雀行 曹植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
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
罗家得雀喜,少年见雀悲。
拔剑捎罗网,黄雀得飞飞。
飞飞摩苍天,来下谢少年。
注:①建安二十五年曹丕继位掌权,对曹植心存疑忌,本诗作于曹植的至交丁仪、丁廙被杀 之时。②捎:挥击,削破。③摩:接近、迫近。【小题1】从体裁上看,这是一首五言 。
【小题2】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两句暗示了环境的险恶 |
B.“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两句委婉地表达诗人失权,无法救助朋友的无奈和愤懑 |
C.“拔剑捎罗网,黄雀得飞飞”两句表达诗人对突破困境,实现理想壮志的憧憬 |
D.“飞飞摩苍天,来下谢少年”两句表达诗人内心依然乐观,表明诗人性格开朗 |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与弟超书曰:“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里话曰:“家有敝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见之患也。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瑒德琏、东平刘桢公干,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自以骋骥騄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以此相服,亦良难矣!盖君子审己以度人,故能免于斯累,而作论文。
(曹丕《典论·论文》)
【小题1】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句断句。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
【小题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
【小题3】作者认为“文人相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话)
【小题4】文中划线句可用成语______概括。
【小题5】结合本文的写作目的,谈谈文章结尾处提及“七子”的作用。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A.本诗言近旨远,作为阮籍《咏怀诗》的第一篇,如同序诗,刻画出一个在深夜弹琴的孤独寂寞、高洁不群的作者形象。 |
B.“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运用了虚实结合,以静写动的表现手法,写出寂寞凄清的环境,映衬诗人孤独苦闷的心情。 |
C.本诗中“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一句,并没有直接写明自己如何孤独,而是以此来营造凄清的氛围。这样写,比直接写人如何孤独惯怅更富有艺术效果,使人感到含蓄不尽,意味无穷。 |
D.“孤鸿”“翔鸟”在这里也可以理解为作者自喻。名噪一时的“竹林七贤”在司马政权的高压下迅速瓦解,诗人孤独压抑空前,感慨无处诉说。 |
咏怀·独坐空堂上
阮籍
独坐空堂上,谁可与欢者?
出门临永路,不见行车马。
登高望九州,悠悠分旷野。
孤鸟西北飞,离兽东南下。
日暮思亲友,晤言用自写①。
(注释)①晤言:对坐而谈,自写:自我排解忧愁。阮籍处在司马氏与曹氏激烈斗争的政治漩涡之中,政治形势险恶,为了保全自己,他小心翼翼,虚与周旋;生于乱世,就常用醉酒的方法,在当时复杂的政治斗争中保全自己。【小题1】本诗的体裁是________,营造出“悠悠”意境的意象有________、________。
【小题2】陆时雍在《古诗镜》评论:“起语兴情慨慨,结语寄意殷殷,如此首尾盘礴,自是阮公家数。”请谈谈本诗中首尾呼应的艺术效果。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诗的最后两句有咏史怀古之意,诗人这样写流露出怎样的意图?(2)阅读《归园田居(其一)》选文,回答问题。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选文从题材上看属于田园诗,请分析诗人是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来抒发感情的。咏怀(其四十三)
(三国·魏)阮籍
鸿鹄相随飞,飞飞适荒裔。
双翮临长风,须臾万里逝。
朝餐琅玕实,夕宿丹山际。
抗身青云中,网罗孰能制。
岂与乡曲士,携手共言誓。
(注)琅玕: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仙树,其实似珠。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题为“咏怀”,却以鸿鹄起兴,营造一种空灵阔大的意境,而且为后文张本,托物言志。 |
B.开头两句连用三个“飞”字,既生动描摹了鸿鹄群飞远举的景象,又富有诗歌韵律节奏之美。 |
C.“朝”“夕”两句与《离骚》中“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写法和意图神似。 |
D.本诗语言清丽、流畅而华美,但毫无矫揉造作之感,显现出旨趣遥深、高古清奇的艺术风格。 |
蒿里(注)
曹 操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注)蒿里:乐府曲调名,是送葬的挽歌。据古代迷信的说法,人死灵魂归于蒿里。【小题1】下列对诗歌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写了军阀之间的争权夺利,反映东汉末年动乱的社会现象,表达了诗人对人民遭受苦难的同情。 |
B.诗中暗含着诗人对割据势力的无比痛恨和要削平战乱,进而一举夺取汉朝政权的野心。 |
C.曹操的诗极为本色,《蒿里》语言朴实,明白如话,沉郁悲壮,用质朴的形式展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怀。 |
D.从结构上看,本诗可以分为上下两节:上节写原因,下节写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