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文字运用
- 文章作者
- 曹操(155-220)
- 诸葛亮(181-234)
- 曹丕(155-220)
- + 曹植(192-232)
- 《洛神赋》
- 《白马篇》
- 阮籍(210-263)
- 语言知识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求自试表
曹植
臣植言:臣闻士之生世,入则事父,出则事君事父尚于荣亲,事君贵于兴国。故慈父不能爱无益之子,仁君不能畜无用之臣。夫论德而授官者,成功之君也;量能而受爵者,毕命之臣也。故君无虚授,臣无虚受。虚授谓之谬举,虚受谓之尸禄,《诗》之素餐,所由作也。今臣位窃东藩,爵在上列,身被轻暖,口厌百味,目极华靡,耳倦丝竹者,爵重禄厚之所致也。退念古之受爵禄者,有异于此,皆以功勤济国,辅主惠民。今臣无德可述,无功可纪,若此终年,无益国朝,将挂风人“彼己”之讥。是以上惭玄冕,俯愧朱绂。
方今天下一统,九州晏如。顾西尚有违命之蜀,东有不臣之吴,使边境未得税甲,谋士未得高枕者,诚欲混同宇内,以致太和也。昔汉武为霍去病治第,辞曰:“匈奴未灭,臣无以家为!”固夫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今臣居外非不厚也而寝不安席食不遑味者伏以三方未克为念!臣窃感先帝早崩,威王弃世,臣独何人,以堪长久。常恐先朝露,填沟壑,坟土未干,而声名并灭。今臣志狗马之微功,窃自惟度,终无伯乐之举,是以于悒而窃自痛者也。
昔毛遂赵之陪隶,犹假锥囊之喻,以寤主立功,何况巍巍大魏多士之朝,而无慷慨死难之臣乎!夫自炫自媒者,士女之丑行也;干时求进者,道家之明忌也。而臣敢陈闻于陛下者,诚与国分形同气,忧患共之者也。冀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荧烛末光,增辉日月。是以敢冒其丑而献其忠,必知为朝士所笑。圣主不以人废言伏惟陛下少垂神听,臣则幸矣!
(节选自《曹植集校注》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毕命之臣也 毕命:竭力效命 |
B.九州晏如 晏:安宁、安定 |
C.窃自惟度 度:忖度 |
D.道家之明忌也 忌:嫉妒 |
A.臣闻士之生世 且为之奈何 |
B.出则事君 金就砺则利 |
C.事君贵于兴国 不求闻达于诸侯 |
D.皆以功勤济国 臣以险衅 |
A.固夫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今臣居外/非不厚也/而寝不安席/食不遑味者/伏以二方未克为念 |
B.固夫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今臣居外非不厚也/而寝不安/席食不遑味者/伏以二方未克为念 |
C.固夫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今臣居外非不厚也/而寝不安/席食不遑/味者/伏以二方未克为念 |
D.固夫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今臣居外/非不厚也/而寝不安席/食不遑味者/伏以二方未克为念 |
A.尸禄,指空食俸禄而不尽职。禄,指俸禄,即古代官员的薪水。 |
B.玄冕,古代天子、诸侯祭祀的礼服,这里专指天子、圣上。 |
C.填沟壑,古代对死的委婉的说法。人死而尸首填塞山沟,故称填沟壑。 |
D.道家,中国古代主要哲学派别之一,以道为世界的本原,创始人是庄子。 |
A.曹植认为,成功的君王会根据品德来授予官职尽心忠君的臣子会估计自己的能力来接受爵位。 |
B.文章以古代接受爵禄的多是一些为国家建立了功勋、利惠人民的人为例,表明自己建功立业的渴望。 |
C.曹植身处外地,睡觉不好,吃饭不香,因为东吴、蜀汉两国还没被攻克,这两国士卒仍在积极备战。 |
D.曹植以尘雾、萤火、蜡烛来自喻,期待能发挥自身的能量,虽遭讥笑,仍然希望得到朝廷实质的任用。 |
(1)故慈父不能爱无益之子,仁君不能畜无用之臣。
(2)昔汉武为霍去病治第,辞曰:“匈奴未灭,臣无以家为!”
(3)圣主不以人废言,伏惟陛下少垂神听,臣则幸矣!
与杨德祖书
曹 植
植白:数日不见,思子为劳,想同之也。
仆少小好为文章,迄至于今,二十有五年矣。然今世作者,可略而言也。昔仲宣独步于汉南,孔璋鹰扬于河朔,伟长擅名于青土,公幹振藻于海隅,德琏发迹于此魏,足下高视于上京。当此之时,人人自谓握灵蛇之珠,家家自谓抱荆山之玉。吾王于是设天网以该之,顿八纮以掩之,今悉集兹国矣。然此数子犹复不能飞轩绝迹,一举千里。以孔璋之才,不闲于辞赋,而多自谓能与司马长卿同风,譬画虎不成反为狗也。前书嘲之,反作论盛道仆赞其文。夫钟期不失听,于今称之,吾亦不能妄叹者,畏后世之嗤余也。
世人之著述,不能无病,仆常好人讥弹其文,有不善者,应时改定。昔丁敬礼常作小文,使仆润饰之;仆自以才不过若人,辞不为也。敬礼谓仆:“卿何所疑难,文之佳恶,吾自得之,后世谁相知定吾文者邪?”吾常叹此达言,以为美谈。昔尼父之文辞,与人通流;至于制《春秋》,游夏之徒乃不能措一辞。过此而言不病者,吾未之见也。
盖有南威之容,乃可以论于淑媛;有龙渊之利,乃可以议于断割。刘季绪才不能逮于作者,而好诋诃文章,掎摭利病。昔田巴毁五帝,罪三王,訾五霸于稷下,一旦而服千人,鲁连一说,使终身杜口。刘生之辩,未若田氏,今之仲连,求之不难,可无息乎?人各有好尚。兰茞荪蕙之芳,众人所好,而海畔有逐臭之夫;《咸池》、《六茎》之发,众人所共乐,而墨翟有非之之论,岂可同哉!
今往仆少小所著辞赋一通相与。夫街谈巷说,必有可采;击辕之歌,有应风雅。匹夫之思,未易轻弃也。辞赋小道,固未足以揄扬大义,彰示来世也。昔扬子云先朝执戟之臣耳,犹称壮夫不为也。吾虽德薄,位为藩侯,犹庶几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岂徒以翰墨为勋绩、辞赋为君子哉!若吾志未果,吾道不行,则将采庶官之实录,辩时俗之得失,定仁义之衷,成一家之言,虽未能藏之于名山,将以传之于同好。非要之皓首,岂今日之论乎!其言之不惭,恃惠子之知我也。
明早相迎,书不尽怀。植白。
(原文有删改)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通过嘱托杨德祖对自己所作辞赋进行修改以及对当时人才优劣的讨论,抒发了作者远大的志向。文章感情真挚,情文并茂。 |
B.作者提到陈琳(陈琳字孔璋)的目的在于说明,陈琳在辞赋创作方面并不熟谙,但陈琳却过高地估计了自己,以致把别人的讥嘲也当做了赞美。 |
C.作者认为文章著述不可能没有毛病,而文人不能害怕遭受别人的批评,也不能害怕修改文章,同时他指出,高度的艺术才能与素养是批评家的必备条件。 |
D.作者把辞赋、翰墨之事与他认为更重要的事业相提并论,认为人应该先追求功名事业,然后学文,写辞赋,最后是完成政治学术思想的著述。 |
情 诗
曹 植
微阴翳阳景,清风飘我衣。
游鱼潜渌水,翔鸟薄天飞。
眇眇客行士,徭役不得归。
始出严霜结,今来白露晞。
游者叹黍离①,处者②歌式微③。
慷慨对嘉宾,凄怆内伤悲。
(注)①黍离:出自《诗经》,是缅怀故都之作,后借指故国之恩。这里取其感伤离乱,行役不已之意。②处者:指役夫的家人。③式微:出自《诗经》,意为家人期盼役夫早归。【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开篇两句写景,薄云遮蔽了阳光,清风吹动着衣裳,景中含情,引发诗人的联想。 |
B.三、四两句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与“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所用手法一致。 |
C.九、十两句运用典故,委婉含蓄地传达出“游者”和“处者”思亲盼归的情感。 |
D.这首诗造语自然精妙,音节流美铿锵,意象生动传神,触目所感,情与景会。 |
【小题3】这首诗与曹操的《短歌行》都体现了建安文学“悲歌慷慨”的特点,它们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情诗
曹植
微阴翳阳景,清风飘我衣。
游鱼潜渌水,翔鸟薄天飞。
眇眇客行士,徭役不得归。
始出严霜结,今来白露晞。
游者叹黍离①,处者②歌式微③。
慷慨对嘉宾,凄怆内伤悲。
[注]①黍离:出自《诗经》,是东周人缅怀故都之作,后借指故国之思。这里取其感伤乱离、行役不已之意。②处者:役夫的家人。③式微:出自《诗经》,意为家人期盼役夫早归。【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两句写景,薄云遮蔽了阳光,清风吹动着衣裳,景中含情,引发诗人的联想。 |
B.七、八两句借物象变化,既写出了时间流逝,也表现了游子离乡与归家时不同的心情。 |
C.九、十两句运用典故,委婉含蓄地传达出“游子”和“处者”思亲盼归的情感。 |
D.这首诗遣词造句自然精妙、音韵和谐铿锵、意象生动传神,触目所感,情与景会。 |
情诗
曹植
微阴翳阳景,清风飘我衣。
游鱼潜绿水,翔鸟薄天飞。
眇眇客行士,徭役不得归。
始出严霜结,今来白露晞。
游者叹黍离①,处者歌式微②。
慷慨对嘉宾,凄怆内伤悲。
(注)①黍离:出自《诗经》,是东周人缅怀故都之作,后借故国之思。这里取其伤感乱离、行役不已之意。②处者:这里指役夫的家人。式微:出自《诗经》,有“式微,式微,胡不归?”之句,意为家人期盼役夫早归。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两句写景,薄云遮蔽了阳光,清风吹动着衣裳,景中含情,引发诗人的联想。 |
B.三、四句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写作手法,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用手法一致。 |
C.久、十句所运用的典故,委婉含蓄地传达出“游子”和“处者”思亲盼归的情感。 |
D.这首诗造语自然精妙,音节流美铿锵,意象生动传神,触目所感,情与景会。 |
【小题3】这首诗与曹操的《短歌行》都体现了建安文学“悲歌慷慨”的特点,它们表达的情感有哪些不同?
情诗
曹植
微阴翳阳景,清风吹我衣。
游鱼潜渌水,翔鸟薄天飞。
眇眇客行士,徭役不得归。
始出严霜结,今来白露晞。
游子叹黍离①,处者歌式微②。
慷慨对嘉宾,凄怆内伤悲。
注释:①黍离:出自《诗经》,是东周人缅怀故都之作,后借指故国之思。这里取其感伤乱离、行役不已之意。②处者:指役夫的家人。式微:出自《诗经》,有“式微,式微,胡不归”之句,意为家人期盼役夫早归。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本诗属于古体诗,开篇两句写景,色彩鲜明,境界开阔,意象飞动,景中含情。 |
B.诗中三、四句,鱼“潜”鸟“薄”,静动映衬,“潜”“薄”这两个动词的妙用,充分显示出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及其精湛准确的艺术表现力,堪称“诗眼”。 |
C.三、四句与五、六句,自由的鱼鸟与身不由己的役夫形成对比,突出了役夫深受徭役之苦的悲惨命运。 |
D.“游鱼潜渌水,翔鸟薄天飞”两句、“始出严霜结,今来白露晞”两句,平仄声律和谐妥贴,文字对仗工整自然。 |
【小题2】本诗运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找出三种,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情诗
曹植
微阴翳阳景,清风扠我衣。
游鱼潜渌水,翔鸟薄天飞。
眇眇客行士,徭役不得归。
始出严霜结,今来白露晞,
游者叹黍离①,处者②歌式微③。
慷慨对嘉宾,凄怆内伤悲。
[注]①黍离:出自《诗经》,是一首哀伤宗周覆灭的诗。这里取其感伤乱离、行役不已之意。②处者:役夫家中的亲人。③式微:出自《诗经>,旧说是黎国诸侯为狄人所逐,寄居卫国,臣子劝归之作。这里取其劝归之意。【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开篇两句写景,薄云遮蔽了阳光,淸风吹动着衣裳,引发诗人的联想。 |
B.三、四句运用了以乐景写乐情的手法,色彩鲜明,境界开阔,意象飞动,是历代读者激赏的名句。 |
C.七、八句借物象变化,既写出了时间的流逝,也表现了游子有家难归的心情。 |
D.九、十句运用典故,委婉含蓄地传达出“游者”和“处者”思亲、盼归的情感。 |
情诗 曹植
微阴翳阳景, 清风吹我衣。
游鱼潜渌水, 翔鸟薄天飞。
眇眇客行士, 徭役不得归。
始出严霜结, 今来白露唏。
游子叹黍离①,处者歌式微②。
慷慨对嘉宾, 凄怆内伤悲。
【注】①黍离:出自《诗经》,是东周人缅怀故都之作,后借指故国之思。这里取其感伤乱离、行役不已之意。②处者:指役夫的家人。式微:出自《诗经》,有“式微,式微,胡不归”之句,意为家人期盼役夫早归。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本诗属于近体诗,开篇两句写景,薄云遮蔽了阳光,清风吹动着衣裳,景中含情。 |
B.三、四句写鱼儿安然游于渌水之中,翔鸟自由地高飞云天,俯仰有致,意境开阔。 |
C.七、八句借物象变化,既写出时间流逝,也表现了游子离乡与归家时不同的心情。 |
D.九、十句所运用的典故,委婉含蓄地传达出“游子”和“处者”思亲盼归的情感。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情诗
曹植
微阴翳阳景,清风飘我衣。游鱼潜渌水,翔鸟薄天飞。
眇眇客行士,徭役不得归。始出严霜结,今来白露晞。
游子叹黍离,处者歌式微。慷慨对嘉宾,凄怆内伤悲。
【注】①黍离:出自《诗经》,是东周人缅怀故都之作,后借指故国之思。这里取其感伤乱离、行役不已之意。式微:出自《诗经》,意为家人期盼役夫早归。②处者:指役夫的家人。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开篇两句写景,薄云遮蔽了阳光,清风吹动着衣裳,景中含情,引发诗人的联想。 |
B.三、四句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与“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所用手法一致。 |
C.七、八句借物象变化,既写出时间流逝,也表现了游子离乡与归家时不同的心情。 |
D.九、十句所运用的典故,委婉含蓄地传达出“游子”和“处者”思亲盼归的情感。 |
【小题2】这首诗与曹操的《短歌行》都体现了建安文学“悲歌慷慨”的特点,它们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野田黄雀行①
曹植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
不见篱间雀,见鹞②自投罗。 罗家得雀喜,少年见雀悲。
拔剑捎③罗网,黄雀得飞飞。飞飞摩④苍天,来下谢少年。
[注]①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曾丕继位,对曹植心存疑忌,杀掉曹植的至交丁氏兄弟,本诗即作于此时。②鹞(yi0):一种像鷹而略小的猛禽。③捎(xiao): 挥击,削破。④摩: 迫近、贴近。
【小题1】“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运用了比兴手法,下列诗句采用这一手法的一项是( )
A.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涉江采芙蓉》) |
B.对酒当歌,入生几何!(曹操《短歌行》) |
C.孔徽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孔雀东南飞》) |
D.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陶渊明《归园田居》) |
A.本诗想象的故事紧承上面句子没有权势就不必交友的观点,这一观点也恰是作者的真实想法。 |
B.第五、六句写无冲天之志的“篱间雀”终究无法逃脱无情的打击,可见当时政治环境的险恶。 |
C.第七、八句写罗家得雀的喜悦和少年见雀被俘的悲苦,无一字褒贬,感情却深融于叙事之中。 |
D.最后两句作者想象黄雀被救后轻快地高飞,反映了作者想象解救朋友急难之后的悲惯和无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