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文字运用
- 文章作者
- 孔子(前551-前479)
- 左丘明(前556-前451)
- 墨子(约前468-前376)
- 老子(约前570-500)
- 孙子(约前551-前479)
- + 其他春秋作家
- 语言知识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佚之狐,郑人,佚之俅之子也。狐少善思辩,多才识。为幕僚,常得郑君宠之。
晋侯、秦伯围郑,郑危在旦夕。狐求见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
武使秦,秦晋师还,郑遂安。郑伯欲厚赏武。狐闻之,言于郑伯曰:“武,舌辩之士,以口舌退师,功高莫大,厚赏,理也;然,武终为隐者之徒。非臣举之,终老亦未见其名,何功之有?窃以为当赏者,臣也。”郑伯愕然,赏之。
异日,村夫有拜于郑廷者,郑伯迎之。问之,乃烛之武之兄文也。文曰:“君恩四海,天下惠之,万民之幸也。武以口舌还军秦晋,三军不能敌,厚赏以利郑也。然家有老母,八旬又三,日必待之。武往锐师,老母系之,臣昼夜待母,目不交睫,亦宜赏之。况武本不欲说秦,臣数劝方为之也!郑伯赏之。
未几,宫廷左右及五军将士上书求赏者络绎不绝,郑哗然。晋闻之,复攻之,郑危矣。
史臣曰:“郑危而遂安者,君明而士贤也;郑安而复危者,赏功之过欤?”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狐求见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 |
B.狐求见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 |
C.狐求见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 |
D.狐求见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 |
A.幕僚,在古代称将军幕府中参谋、书记等,后泛指文武官署中佐助人员(一般指有官职的)。 |
B.秦晋之好,原指春秋时秦、晋两国世通婚姻,后泛称任何两姓之联姻。有时也简称为“秦晋”。 |
C.周制,诸侯大国三军。中军最尊,上军次之,下军又次之。一军一万二千五百人,三军合三万七千五百人。 |
D.旬是十日为一旬(一个月分三旬);十岁为一旬;旬也可指12年,一般说大一旬或小一旬是指一个属相周期12年。本文是指后者。 |
A.因为烛之武劝退秦师有功于国,郑伯打算重重地奖赏他,可是这一奖赏刚有动议,就引起了来自各方面的连锁反应。 |
B.佚之狐凭借自己是老臣,德高望重,平时对郑伯尊重有加,觉得这次举荐烛之武有功,有奖赏,首先应该奖赏自己。 |
C.烛之武的哥哥烛之文认为自己在侍奉老母亲、劝说烛之武面见秦君,对退秦师有功,应该得到奖赏;其他大臣也想分功。 |
D.史臣认为,导致郑国从安定陷入危局的原因并不是郑伯设立奖项,而是郑国上下抢夺别人的功劳嫉贤妒能的风气。 |
(1)非臣举之,终老亦未见其名,何功之有?
(2)况武本不欲说秦,臣数劝方为之也!
子衿①
《诗经·郑风》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②?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③,在城阙④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注释:①子,男子的美称。衿,衣领。下文的“佩”,指佩玉。②嗣音:传音讯。 ③挑兮达兮,往来轻疾貌。④城阙,城正面夹门两旁的楼。【小题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中 “______”这部分多是民间歌谣,和屈原的______________并称为“________”。《诗经》开创了我国____________文学传统的先河。从结构形式上看,它常采用___________的形式,有一唱三叹的韵味。
【小题2】翻译划线的诗句。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小题3】请简要赏析本诗的主人公形象
关雎
《诗经国风》
关关雎鸠①,在河之洲②。窈窕淑女③,君子好逑④。
参差荇菜⑤,左右流之⑥。窈窕淑女,寤寐求之⑦。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⑧。悠哉悠哉⑨,辗转反侧⑩。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⑾。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注释)①关关:水鸟鸣叫的声音。雎(ju)鸠:一种水鸟。②洲:水中的陆地。③窈窕(yǎotiǎo):外貌美好的样子。淑:好,善。④君子:这里指女子对男子的尊称。逑(qiú):配偶。⑤参差(cēncī):长短不齐的样子。荇(xìng)菜:一种多年生的水草,叶子可以食用。⑥流:用作“求”,意思是求取,择取。⑦寤(wù):睡醒。寐(mè):睡着。⑧思:语气助词,没有实义。服:思念。⑨悠:忧思的样子。⑩辗转:转动。反侧:翻来覆去。琴瑟:琴和瑟都是古时的弦乐器。⑾友:友好交往,亲近。【小题1】本诗选自《诗经·国风》,从艺术手法来看,“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一句,属于赋、比、兴中的“___________”。
【小题2】请从诗中找出“流”的两个近义词: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寤寐求之”、“琴瑟友之”、“钟鼓乐之”,形象地描摹了___________的过程。
【小题4】下列对这首古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采用了双声叠韵的连绵字,增强了诗歌音调和谐,也细腻地表现了情态。 |
B.本诗采用“重章叠句、回环推进”的方式,《诗经》中有大量这样的作品。 |
C.“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一句,通过动作描写细腻地表现了心理。 |
D.本诗和《蒹葭》一样,表达了追求美好事物但无法获得的情感。 |
氓
《诗经》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抱布贸丝”体现了先秦时期以物易物的经济特点。 |
B.男女双方可以自由见面,在“无良媒”的情况下甚至可以自由商定婚期,体现了先秦时期男女开放自由的恋爱观。 |
C.“尔卜尔筮”体现了当时占卜文化的特点:以小明大、以微见著,通过微观与宏观的联系为原理,用龟壳、铜钱、竹签、纸牌或占星等手段和征兆来推断未来的吉凶祸福。 |
D.“顿丘”和“复关”都是地名,在诗歌中实际上都是指卫国的两个不同的地方。 |
《诗经·邶风·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注释:①姝:容颜美好。②爱:隐藏。③娈:(luán)年轻美丽。④炜:鲜红透亮。⑤说怿:喜爱。⑥归:通“馈”。⑦洵:诚然,确实。【小题1】以上这首诗,体现了《诗经》中的哪一种表现手法_____________。
【小题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基调欢快而富有情趣,叙写了一对青年男女约会的过程。 |
B.“爱而不见,搔首踟蹰”惟妙惟肖地描绘了小伙子当时那种焦灼不安的情态。 |
C.无论赠彤管,还是赠荑草,都发生在同一天,可见这对青年男女的恋情已到极致。 |
D.这首诗除了细节描写外,还运用了双关及移情手法,生动活泼,富有情趣。 |
采薇(节选)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中的“常之华”,就是“棠之花”;“君子之车”则是指将帅乘坐的战车,与下文中的“戎车”同义。 |
B.“业业”、“骙骙”、“翼翼”、“象弭鱼服”显示:这支军队战马雄壮;装备精良,排列整齐,动作熟练。 |
C.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古代战争的场面:将帅站在车上指挥,士兵环列四周形成掩护,组成严密的军阵。 |
D.诗中的成卒在杨柳依依的烂漫春光中从军走向战场,历经九死一生,在大雪纷飞的归途中步履蹒跚。 |
A.这是一首边塞诗,选自我国古代现实主义诗集《诗经·小雅》,唱出了将士们的艰辛生活和思归情怀。 |
B.节选的前四行追述行军作战的紧张生活。写出了军容之壮,戒备之严,气势上洋溢着激昂的战斗之情。 |
C.“岂敢定屠”、“岂不日戒”运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反映了边关形势的紧张,说明了久戍难归的原因。 |
D.“昔我往矣”及以下三句用了衬托的手法,以乐景写乐情,以夏景写哀情其目的都是为了加重其哀乐。 |
关雎
《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恩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充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小题1】本诗运用了双声叠韵的连绵词,如_____ 、 _____。
【小题2】对本诗运用的艺术手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以雎鸠和鸣起兴,引发读者相关联想。 |
B.参差茂盛的荇菜,以乐景反衬君子的忧思。 |
C.以“采”“芼”等词描摹淑女劳作的姿态。 |
D.重章叠句的咏唱,增强了诗歌缠绵的韵味。 |
桃夭
《诗 经》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①,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③。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①归:出嫁。②蕡(fén):草木果实繁盛硕大的样子。③蓁蓁(zhēn):草木茂盛的样子。
请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全诗。
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扉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扉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小题1】下列关于诗歌内容的表述,不恰当的两项是
A.本诗的主旨是揭露和控诉统治者穷兵黩武、不顾百姓安危的残暴统治。 |
B.本诗通过一个成卒归途中的自述和回顾,生动地描写了当时征夫的生活。 |
C.诗篇真实地描写了远征生活的艰辛,以及征人久戍思归的凄楚心情。 |
D.全诗交织着戍卒们抗敌卫国和思家恋乡的矛盾复杂心情。 |
【小题2】全诗共六章,其中前三章开头几句句式重复,用字大体相同,这是什么手法?使用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
谷风
习习谷风,维风及雨。将恐将惧,维予与女;将安将乐,女转弃予!
习习谷风,维风及颓①。将恐将惧,置予于怀;将安将乐,弃予如遗②!
习习谷风,维山崔嵬。无草不死,无木不萎。忘我大德③,思我小怨。
(注)①颓:旋风。②遗:遗弃。③大德:指能共患难。
【小题1】诗歌的第一章在表现手法上有何特点?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小题2】诗歌表达的感情是如何变化的?请结合诗歌作具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