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妙答美国记者
一位美国记者在采访周总理的过程中,无意中看到总理桌子上有一支美国产的派克钢笔。那位记者便以带有几分讥讽的口吻问道:“请问总理阁下,你们堂堂的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国产的钢笔呢?”周总理听后,风趣地说:“谈起这支钢笔,说来话长,这是一位朝鲜朋友的抗美战利品,作为礼物赠送给我的。我无功不受禄,就拒收。朝鲜朋友说,留下做个纪念吧。我觉得有意义,就留下了这支贵国的钢笔。”美国记者一听,顿时哑口无言。
什么叫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这就是个典型的事例。
【小题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①无功不受禄:________。
②哑口无言:________。
【小题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无意——________ 喜欢——________
【小题3】对于美国记者的问话,你是如何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
【小题4】周总理的回答妙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
智取九龙杯
一次,一位外宾访问中国后从上海回国,有关单位在某大饭店为他准备了丰盛的宴席。宴会上使用的精致的酒杯上雕刻着九条飞龙,姿态各不相同,条条矫(j iǎo) 健抖擞,鱗 光耀目,口含金珠,每次酒一入杯,金珠就闪闪滚动。这位外宾非常好奇,爱不释手。酒过 三巡(xún) ,他倚(yǐ) 酒三分醉,顺手牵羊…一把一只九龙杯塞进了公文包。但此举被接待 人员看见了。这酒杯是国宝,一套一共36只,少一只岂(qǐ) 不可惜?
当时周恩来总理正在上海,有关部门立即向周总理作了汇报。周总理说:“九龙杯是***做了什么安排,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读完此文,你有何感想?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立在船头,蓝色的衣服倒映在水里。船身开始晃动,船老大拿着一根竹篙上来了。一个背着书包的圆脸少年站在河堤上朝老人大声问:“老爹,我没有钱,能让我上船吗?”老人正在弯腰解着缆绳,头也不抬地说:“没钱坐什么船,笑话!”竹篙一点,小船离岸而去。少年像当头挨了一棒,孤零零地立在岸上。离得老远,我看见少年两眼睁得溜圆,牙帮骨在不停地错动,两道小刷子似的眉毛紧紧地蹙在一起。忽然,他把衣裳一脱,连同书包擎在手中,“哧溜”下滑进了河里。秋风秋水,他受得了吗?一股同情的潮水从我心头漫过,想喊没喊出声。少年举着衣服、书包,踩着水,一摇一摇地向对岸游去,黝黑的脸蛋冻得乌青。撑船的老人愣愣地望着,忽然大叫:“孩子,上船,快上船!”少年好像没听见。船撑到少年跟前,少年使劲把头別过去。
“上船吧——别冻坏了。”老人似乎在哀求,“钱一分也不要。”
少年不理他,依然向前游。落满彩霞的河水被少年的臂膀切割成一块块五彩的锦缎,那手中的花格子衬衣活像五彩的花瓣,黄黄的书包真像花瓣中的花蕊。
好一朵开在浪花丛中的奇葩!好一个倔强的少年!终于到了对岸,少年泥鳅一般蹿上了河堤。阳光在他的脊背上滚动,像一条条刚出网的银鱼在蹦跳。他把衣裳一套,捡起书包,飞也似的跑了。河边的沙滩上,留下了一条长长的水线,像一行无限延长的省略号。
后来,我打听到了,那少年考上了对岸的中学,那天是开学的第一天。有趣的是,以后我每次过河,只要赶上学生上学、放学,总会看到那个圆脸少年在河里游来游去。数年后,少年居然从这条小河游进了大海,成了一名游泳健将。他给撑船老人来过一封信,称老人是他的启蒙教练,要感谢老人。
可惜老人已长眠在河边的沙丘里,没看到这封信。
【小题1】“理”字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理”字在字典中有这样几种解释:①物质本身的纹路、层次,客观事物本身的次序;②事物的规律;③对别人的言行作出反应。文中“少年不理他”中的“理”应选第(______)种解释。【小题2】文中画“ ”的句子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分别运用了_________描写、_________描写和_________描写。
【小题4】撑船的老人开始为什么不让少年上船,后来又哀求少年上船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少年为什么不上老人的船,坚持自己游过河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6】他称老人是他的“启蒙教练”,还要感谢老人,你能说说其中的原因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祖父·后园·我
后园中有一棵玫瑰,一到五月就开花的,一直开到六月。
花朵像酱油碟那么大。开得很茂盛,满树都是,因为花香,招来了很多的蜂子。“嗡嗡”地在玫瑰树那儿闹着。
别的一切都玩厌了的时候,我就想起来去摘玫瑰花,摘了一大堆,把草帽脱下来用帽兜子盛着。在摘那花的时候,有两种恐惧,一种是怕蜂子刺人,另一种是怕玫瑰的刺刺手。好不容易摘了一大堆,摘完了可又不知道做什么了。忽然异想天开,这花若给祖父戴起来该多好看。
祖父蹲在地上拔草,我就给他戴花。祖父只知道我是在捉弄他的帽子,而不知道我到底在干什么。我把他的草帽给他插了一圈的花,红彤彤的二三十朵。我一边插一边笑,当我听到祖父说:“今年春天雨水大,咱们这棵玫瑰开得这么香。二里路也怕闻得到。”就把我笑得哆嗦起来。我几乎没有支持的能力再插上去。
等我插完了,祖父还是不晓得。他还照样地拔着垄上的草。我跑得很远地站着,我不敢往祖父那边看,一看就想笑。所以我借机进屋去找一点吃的来,还没等我回到园中,祖父也进屋来了。
那满头红彤彤的花朵,一进来就被祖母看见了。她看见什么也没说,就大笑了起来。父亲、母亲也笑了起来,而我笑得最厉害,我在炕上打着滚笑。
祖父把帽子摘下来一看,原来那玫瑰的香并不是因为今年春天雨水大,而是那花就顶在他的头上。
他把帽子放下,笑了十多分钟还停不住,过一会儿想起来,又笑了。
祖父刚有点忘记了,我就在旁边提醒说:
“爷爷……今年春天雨水大呀……”
一提起,祖父的笑就来了。于是我又在炕上打起滚来。
就这样,一天一天的,祖父,后园,我,这三样是一样也不可缺少的了。
刮了风,下了雨,祖父不知怎样,在我却是非常寂寞的了。去没去处,玩没玩的,觉得这一天不知有多少日子那么长。
【小题1】这篇文章的开头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摘玫瑰、插玫瑰表现了“我”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祖父的慈祥、和蔼。
【小题3】文章中多处写了“笑”,使人感到了人物的快乐。下面对“笑”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我”笑得哆嗦起来,是因为祖父插上花后,非常的滑稽,“我”看到忍不住笑起来。 |
B.祖母什么也没说就大笑起来,是因为“我”在祖父的草帽上插了二三十朵红彤彤的花。 |
C.祖父把帽子放下,笑了十多分钟,是因为他知道了那玫瑰香并不是因为今年春天雨水大。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剥豆
一天,我和儿子面对面坐着剥豆。当翠绿的豆快将白瓷盆的底铺满时,儿子忽然站起身,新拿一个瓷碗放在自己的面前,将瓷盆朝我面前推了推。
我问:“想比赛?”
“对。”儿子眼动手剥,利索地回答。
“这不公平。我的盆里已有不少了,可你只有几粒。”我说着,顺手抓一把豆想放到他碗里。
“不,”他按住我的手,“就这样,才能试出我的速度。”
一丝喜悦悄悄涌上心头,我欣赏儿子这种自信和大气。
一时,原本很随意的家务劳动有了节奏,只见手起豆落,母子都敛声息语。
“让儿子赢吧,以后他会对自己多一些自信。”这样想着,我的手不知不觉地慢了下来。
“在外面竞争靠的是实力,谁会让你?要让他知道,失败、成功皆是常事。”剥豆的速度又快了起来。
儿子手不停歇,目光却时不时地落在两个容器里。见他如此投入,我心生怜爱,剥豆的动作不觉又缓了下来。
“不要给孩子虚假的胜利。”想到这些,我的节奏又紧了许多。
一大袋豌豆很快剥完了。一盆一碗,一大一小,不同的容器难以比较,但凭常识,我知道儿子输定了。我正想淡化结果,他却极认真地拿来一个碗,先将他的豆倒进去,正好一碗,然后又用同样的碗来量我的豆,也是一碗,只是凸起来了,像一个隆起的土丘。
“你赢了。”他朝我笑笑,很轻松,全然没有剥豆时的认真和执著。
“是平局,我本来有底子。”我纠正他。
“我少,是我输了。”没有赌气,没有沮丧,儿子的脸上仍是那如山泉般的清澈笑容。
想起自己的瞻前顾后,小心翼翼,实在是大可不必。对孩子来说,该承受的,该经历的,都应该让他体验。失望、失误、失败,伤痛、伤感、伤痕,自有它的价值。生活是实在的,真实的生活有快乐,也一定有磨难。
【小题1】用“√”给画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剥豆 bō( )bāo( ) 执著 zhù( ) zhuó( )
【小题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
敛声息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心生怜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文中儿子的“自信和大气”是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文中母亲为什么“想淡化结果”?儿子是如何对待结果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文中母亲“瞻前顾后,小心翼翼”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6】下面两个句子各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在外面竞争靠的是实力,谁会让你? (_____)
(2)儿子的脸上仍是那如山泉般的清澈笑容。 (____)
【小题7】用“______”画出本文的中心句,并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竹子
竹子是极平凡的,然而,竹子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青青翠竹,全身是宝。竹竿既是建筑的材料,又是造纸的原料。竹皮可编织竹器;竹沥和竹茹可供药用;竹笋味道鲜美,助消化,防便秘。翠竹真不愧是“绿色的宝矿”。
我赞美竹子的无私奉献精神,但更欣赏竹子那种顽强不屈的品格,当春风还没有融尽残冬的余寒时,新笋就悄悄地在地下舒展身子。春雨一过,它就像一把利剑穿过顽石,刺破土层,脱去层层笋衣,披上一身绿装,直插云天。暑尽冬来,迎风斗寒,经霜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充分显示了竹子不畏困难、不惧压力的强大生命力,这是一种人们看不见而确实存在的品格。
自古以来,它和松、梅被人们誉为“岁寒三友”,历来竞相为诗人所题咏,为画家所描绘,为艺术家所雕刻,为游人所向往。我想,竹子的品格体现的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吗?我们每个人需要的不也是这种精神吗?
【小题1】作者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用途出发,表现了“青青翠竹,全身是宝”。【小题2】短文重点写了竹子不畏困难、不惧压力的强大生命力。请你用波浪线画出表现竹子生命力顽强的语句;用“________”画出作者由竹子引发联想的语句。
【小题3】短文在写法上同《白杨》一课相似,都是________的文章。
【小题4】“息”字的解释有:
A.呼吸时进出的气。 | B.停止。 | C.消息。 | D.利钱;利息。短文中的“息息相关”的“息”应选________解释;“自强不息”的“息”应选________解释。 |
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6】下面说法是否正确,请判断。
①这段文字写了竹子的用途和品格。( )
②“岁寒三友”指的是竹、松、菊。( )
③短文把翠竹比作绿色的宝矿,用来说明竹子全身都是宝,用途非常广泛。( )
我的小河
小河又是地球母亲最珍爱的女儿。她A的身躯绝禁不起淤塞的折磨和污染的强暴。可令我不安的是,小河也往往难逃B了。流经城市的小河,往往也出现了污染,她们被迫吞咽着污垢,一些飘浮物随波逐流,玷污了小河清白的面容;还有一些人,自以为高明,把小河的水抽干,把河床用水泥砌起来,如同一个温柔美丽的少女,硬给她穿上一层厚厚而又冰冷的盔甲。小河于是就切断了与大地母亲的血脉,而变成了一个池子,一个地沟。人们还不时在小河上加个橡皮坝之类的营生,把一条完整的小河切成一段一段的格子。如今,清澈美丽的小河越来越少了,不是被肢解,就是被渠化,而地处偏远的小河,随着人类的涉足,也面临着污染的威胁。
期待有一天,人类将停止一切污染的恶行,学会与大自然hé xié( )相处。
期待那一天,鱼儿在小河中欢快地跳跃,垂柳在河畔的微风中婆娑起舞,鸟儿在枝头细细地诉说。
期待那一天,我们可以在家乡清澈的小河里愉快地畅游,青山绿水装点着我们金色梦境,绿色的原野盛满了我们美好的希望。
期待那一天,碧蓝的天空飘着朵朵白云,皎洁的月光撒满星夜,我和我的小河共同mù yù( )在温柔的月色下,相伴而行,直到永远……
我是多么想念那天生丽质、自然朴素的小河,我又是多么珍惜那温柔动人,善解人意的小河啊!我要用毕生的精力去呵护那条永远属于我,在我心中不曾污染、永不干涸的小河!
【小题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读拼音写汉字。污垢(
【小题2】选词填空。
在A处该填的词语是 (
在B处该填的词语是 (
【小题3】把下面句子改成反问句。
昔日被污染的肮脏不堪的小河又变得清澈美丽,大家都很高兴。
改:
【小题4】模仿第三自然段的结构,以“大海”为主题,写几句话。
期待那一天,
【小题5】你认为本文作者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小题6】请你拟一条有关环保的广告标语。
例:再不珍惜水资源,人类见到的最后一滴水将是自己的眼泪。
越谦和越接近高尚
黑格尔是学识渊博的德国大哲学家,也是极谦和的人。
对黑格尔来说,谦和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有次朋友们聚会,一位朋友问他:“您一贯谦和的习惯是怎么养成的呢?”
他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讲了小时候的一件事:
有一天上午,父亲邀他一同到林间漫步,他高兴地答应了。
父亲在一个弯道处停了下来。专心地听了一会儿,问黑格尔:“孩子,除了小鸟的歌唱之外,你还听到了什么声音?”他仔细地听了一会儿,自信地回答:“我听到了马车的声音。”父亲说:“对,是一辆空马车。”
黑格尔惊讶地问父亲:“我们都没看见,您怎么知道肯定是一辆空马车呢?”
父亲答道:“从声音就能分辨出是不是空马车,因为马车越空,噪音就越大。”
从此以后,黑格尔将父亲的话牢记在心。每当要出现粗暴地打断别人说话苗头的时侯,每当要出现自以为是、贬低别人苗头的时候,他都会想到父亲的提醒:“马车越空,噪音就越大。”
托马斯?杰弗逊是美国的第三任总统,也是一个极谦和的人。
1785年,他接替富兰克林出任驻法全权公使。有一天,他去法国外长的公寓拜访。
“您代替了富兰克林先生?”外长问。
杰弗逊回答说:“不,我是接替他,没有人能够代替得了富兰克林先生。”
外长不解地说:“在我看来,您和他都是美国建国时期的伟大人物。流传千古的《独立宣言》就是由您执笔,经富兰克林先生修改而成的。你们两个人双峰并峙,交相辉映,互相尊重,亲密合作,是分不出高低上下的。”
杰弗逊又回答说:“不,我代替不了他。富兰克林先生除在思想、政治领域之外,在众多的其他领域也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这个意义上说,确实没有人可以代替得了他。”
这使我想到了泰戈尔的一句话:“伟人多谦虚,小人多骄傲。”
乔·路易是纵横拳坛、打败众多高手的美国著名拳王,也是极谦和的人。
有一天,他和朋友骑车一起外出郊游,在路上被一辆大货车剐到了。货车司机怒气冲冲地跳下车,强词夺理地把他们痛骂了一顿。
等货车司机走了以后,朋友纳闷地问乔·路易:“你为什么不用拳头修理修理那个无理取闹的混蛋?”
乔·路易微微一笑,幽默地说:“谦和基于力量,傲慢基于无能。如果有人侮辱了歌王卡罗索,你想一想,卡罗索会为他唱一首歌吗?”
谦和与高尚是近邻,谁越谦和,谁也就越接近高尚。谦和就像一件神奇的衣裳,谁穿上了它,谁就会变得更加俊美。
【小题1】写出两组同义词。
( )-( ) ( )-( )
【小题2】填空。
“强词夺理”中的“强”是( )结构的字,按照部首查字法应查( ),在这个词中它的读音是( ),请用这个读音再组个词是( ),它的另一个读音是( ),用这个读音组一个词是( )。
【小题3】文中表述“专心地听了一会”,你可以用哪些词语表现一个人专心的样子?(两个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黑格尔理解“马车越空,噪音越大。”的意思为( )
A. 马车里没坐人的话,它的声音就会很大。
B. 不要大声讲话,那样有损一个人的形象。
C. 脑子里没有东西的人才会不断地去说、去表现。
【小题5】“接替”与“代替”的意思有什么样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6】下面是对文中画线的句子的理解,你认为对的打“√”,错的打“×”
①有能力与修养的人才是谦和的。( )
②没有能耐的人才会非常傲慢。( )
③如果有人侮辱了歌王卡罗索,那他就不会再为他唱歌。( )
④歌王卡罗索不会因为谁侮辱他就为他唱一首歌来回击他,那么我也不能因为同样的原因而用拳头解决啊。
【小题7】文中举出了几个谦和的人?它们分别是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8】下列哪些行为表现可以说谁谦和呢?(多选)( )
A.不张扬自己的优点 | B.不要轻易说话 | C.尊重别人 |
D.能够去原谅别人 E. 对人和气,不发脾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