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戈壁大漠,寒风凛冽。从大清早开始,人们就把目光聚集到这里――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此刻,载人航天发射场亮如白昼,与航天员朝夕相处的教练、专家来了,手举鲜花的少先队员来了,嘹亮的《歌唱祖国》的乐曲声响起来了……人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来为“神舟”5号飞船送行,为航天员杨利伟送行。人人脸上写满了喜悦与自豪。
【小题1】“寒风凛冽”是表示天气寒冷的词语,请你再写出几个这样的词语。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 __________、 __________
【小题2】“人们就把目光聚集到这里――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这句话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______)
【小题3】“嘹亮的《歌唱祖国》的乐曲声响起来了……”这里省略号的作用是(_____)
【小题4】用一句话概括这个自然段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碗水
我们村后是密密的树林。
阳光透过树阴,照亮了爬满石壁的过山藤,照亮了石壁上潮湿的苔藓。石壁下有一眼很小的泉水,叫“一碗水”。
这眼从石缝里浸出的泉水虽然小到只有一碗,可是一年到头都不会干涸。有趣的是,它总是满满的一碗,既不浅下去,也不浸出来。你可以一口气把它喝干,它呢,又会不紧不慢的浸得满满的。
小小的泉水虽然只有一碗,可是我们很喜欢它。我们上山割草或者采蘑菇,一定到这里歇息、喝水。我们来到树阴下,坐在石墩上,吃着各自带的午饭:粑粑、团饭,或者架起刺柴烧洋芋……你吃一点我的,我吃一点他的。树叶卷成的“杯子”里盛满清清的泉水,像大人一样举杯高呼:“干杯”。
有时候,我们会看见小松鼠来喝水,看见喜鹊来喝水,看见一群竹鸡来喝水……你信不信,就连蝴蝶、蜜蜂也会来喝水!我们躲的远远的,不惊动这些树林里的小主人。
你看,小松鼠竖着尾巴,小眼睛那么亮!它喝一口水,很快地用脚爪擦擦嘴,“吱吱,吱吱!”好像说:“好甜,好甜!”
山喜鹊飞来的时候,爱在那棵青松上停一停。有一只先飞下来,“鹊,鹊鹊鹊!”它在招呼同伴:“快,快来呀!”大家都给下来,在泉水边跳着,潮湿的沙地上,留下了它们的爪印。
哟,潮湿的沙地上,有很多的爪印,有的像竹叶,有的像梅花……
这一碗水,老人们说它是一眼灵泉。难怪鸟儿们喝了它的水,唱得那么动听;小松鼠喝了它的水,显得那么机灵;村里的娃娃喝了它的水,一个个是那样聪明。
啊,它是大山的乳汁,它的水真甜!
【小题1】给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苔藓( )
A.xuǎn B.xiǎn
爪印( )
A.zhuǎ B.zhǎo
树阴( )
A.yīn B.yìn
【小题2】这篇短文是围绕着什么来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你喜欢这“一碗水”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童年的夏夜永远是美妙的。暑热散去了,星星出齐了,月亮升起来了,柔和的月色立即洒满了我们的篱笆小院。这是孩子眼里最美的时辰。母亲忙完了一天的活计,洗完澡,换了一件白布褂子,在院中的干草堆旁搂着我,唱起动听的歌谣:
“月亮出来亮堂堂,打开楼门洗衣裳,洗得白白的,晒得脆脆的。”
“月儿弯弯像小船,带俺娘俩去云南,飞了千里万里路,凤凰落在梧桐树。凤凰凤凰一摆头,先盖瓦屋后盖楼。东楼西楼都盖上,再盖南楼遮太阳。”
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飘满了她那芳香的音韵。
那时,我们日子清苦,但精神生活是丰富的。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不长五谷,却长歌谣。母亲天资聪颖,一听就会。再加上我的外婆是唱民歌的能手,我的父亲是唱莲花落的民间艺人。母亲用歌谣把故乡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母亲唱累了,就给我讲嫦娥奔月的故事,讲牛郎织女天河相会的故事……高深莫测的夜空竟是个神话的世界。此时明月已至中天,母亲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她又为我唱起了幽默风趣的童谣,把我的思绪从天上引到人间:
“小红孩,上南山,割荆草,编箔篮,筛大米,做干饭。小狗吃,小猫看,急得老鼠啃锅沿。”
“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喝,下不来——老鼠老鼠你别急,抱个狸猫来哄你。”
“毛娃哭,住瓦屋。毛娃笑,坐花轿。毛娃醒,吃油饼。毛娃睡,盖花被。毛娃走,唤花狗,花狗伸着花舌头。”
民谣童谣唱过了,我还不想睡,就缠着她给我说谜语,让我猜。母亲说:“仔细听着:麻屋子,红帐子,里边睡个白胖子——是什么呀?”
我问:“朝哪里猜?”
母亲说:“朝吃的猜”。
我歪着头想了一会儿,硬是解不开。母亲笑着说:“你真笨,这是咱种的花生呀。”
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是母亲用一双勤劳的手为我打开了民间文学的宝库,给我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她让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华启迪我的想象。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风趣的民歌民谣,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
【小题1】根据解释写词语。(1)没法揣测究竟高深到什么程度,多指言行使人难以了解或理解。( )
(2)指人说话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 )
(3)一下子就明白了或之眼界一下子九变开阔了。( )
(4)指人资质非常聪明。( )
【小题2】(1)这句话中“三月的和风”“小溪的流水”实际上是指( )作者这样比喻,让我们感受到了( )我还能照样子写一句话:( )
(2)“音韵”本来是听的,作者却用了表示嗅觉的“芳香”一词来形容,这是因为她流畅的歌声沁人心脾,仿佛芳香四溢。我还能从课文里找出类似用法的一句话呢:( )
【小题3】母亲还会为作者讲哪些神话故事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厄运打不垮信念,危机摧不毁意志
没有人喜欢厄运,没有人欢迎危机,但厄运往往不请自来,危机常常不期而至。最惨的厄运可能带来最好的运气,最深的危机可以变为最大的转机。创新无法规划,发展难以预测,我们无法完全掌控其中的过程,也不会看到发生的点点滴滴。正是这种不可知、正是这种变数、正是这种可能的缺陷和不完美、正是这种人类企图改造社会的欲罢不能才使这个世界有了永无止境发展下去的动力。
欣然地接受挑战吧!厄运和危机只不过又是一个开始而已。从头再来,恰如凤凰浴火重生,好似蝴蝶沐水沉香。人类的成功不在于完美、不在于优秀,而在于面对问题行动果敢、不推不拒、百折不挠、永不言弃。只要经历痛到极限的挣扎过程,各种无奈便会远离而去,所有劫难就会裂开希望的缝隙。
只要厄运打不垮信念,只要危机摧不毁意志,希望的芽儿就会扎根在绝望的坚冰上。( )经历过地狱的磨炼( )能炼就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经历过厄运的颠簸,成功才不会变成过眼云烟;只有从危机中崛起,我们才能真正地顶天立地。
【小题1】照样子,写词语。顶天立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写出文中的括号里应填的关联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纳米卫星
纳米的概念,是由美国科学家于1995年首先提出的。科学家们把卫星按重量分为好多类,1000千克以上的为大型卫星,100~500千克的为小型卫星,10~100千克的为微型卫星,10千克以下的为纳米卫星。纳米卫星体积很小,仅仅比麻雀略大一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首先,纳米卫星的研制成本低。目前,平均每千克卫星的研制费用为8~10万美元;每千克卫星的发射费用为2~4万美元。研制发射一颗质量为1000千克的卫星,其费用至少需要l亿美元,而一颗纳米卫星的造价不到100万美元。其次,纳米卫星的研制周期短。目前,研制一颗大型卫星的周期为10年左右,而一颗纳米卫星的研制仅仅需要两三年,这样更适应快速发展的科技时代。第三,纳米卫星不仅节约了发射、回收成本,而且还节约了轨道空间。第四,纳米卫星可以发挥群体优势。科学家正在设计由小卫星组成的星座,其功能使不少大卫星甘拜下风。发展高频段、高速宽带的低高轨道星座系统,构筑太空信息高速公路,将成为21世纪的热点。因为它比光纤通信成本低、建造容易,是信息时代的主力军。若在地球同步轨道上,等间隔地布置648颗功能不同的纳米卫星,就可以保证对地球上任何一点进行全天候、全天时的监视。
纳米卫星突破了传统的“一星多用,长久工作”的设计思想,不追求全面、综合、完美,而主张简化设计,采用成熟技术和模块化、标准化的硬件,所以,它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将广泛用于通信、遥感、天文等许多方面。这样就使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可以介入纳米卫星的研制领域,从而扩大了卫星的研制和应用范围。纳米卫星将成为未来卫星发展的主要趋势,而且,它的研制会给空间技术的发展带来革命性的变化。我们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
【小题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一个过渡句。【小题2】纳米卫星的优势在于:①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文中多处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请任选一例,并说说运用这种方法的好处。
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勤
俗话说:“一勤天下无难事。”唐代文学家韩愈说:“业精于勤荒于嬉。”
勤,就是要珍惜时间,勤学习,勤思考,勤探索,勤实践。古今凡有建树者,无不成功于勤。
勤出成果 马克思写 资本论 辛勤劳动40年 读了大量书籍 其中作过笔记的就有1500种以上 司马迁写《史记》,从20岁就收集大量历史素材;我国当代数学家陈景润,翻阅了上千本有关资料,认真演算,取得了震惊世界的成就。
勤出智慧。即使天资比较差,反应比较迟钝,只要勤,就可以变拙为巧。
实践证明,一个人知识的多寡,成就的大小,关键在于勤的程度。只有勤奋者才能在无限的知识海洋里猎取到真智实才,开拓知识领域,使自己聪明。
【小题1】给短文第二小节缺少标点处加上合适的标点。【小题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
变拙为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凡有建树者,无不成功于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这段文字主要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短文举了哪些例子来说明“勤出成果”的,请用简洁的句子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关于“勤奋”的格言警句很多,你能写出一句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鲁迅爱书的故事
在鲁迅先生的全部生活里,书籍占有重要的地位,他被人称“爱书如命”的人。
幼年时期的鲁迅,看书以前,自己先把手洗干净,然后捧书阅读,以免把书弄脏造成损害,成年以后,鲁迅先生读书十分刻苦认真,他把读书当作一种乐趣。
在鲁迅博物馆里,陈列着一批修书工具,那是一些简单的划线仪器,几根钢针,一团丝线,几块砂纸,以及两块磨书用的石头。鲁迅先生就是用这些极其平常的东西,使得他珍藏的一万多册图书保存完好,没有一册出现破散的情况。
鲁迅先生一向乐意把书借给别人看,特别是青年学生,但是归还时,( )发现书上有了破边卷角等情况,( )会不高兴的。对于那些不爱护书籍的阅读者,鲁迅( )把书送给他,( )忍看到那本被污损的书再转回来。
鲁迅先生还时常把一些好书主动赠给那些需要用书的人。每当把书寄出动时,他都要亲自仔细地把书包扎好。
这种花在包书上的心力,是为了友人,更为了书籍。
【小题1】在课文括号中填上合适的关联词:【小题2】第1自然段在全文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文章围绕鲁迅是一个“________”这个主题,一共写了( )件事。
第一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个寒冷的冬天,南加州沃尔逊小镇上来了一群逃难的人。他们面呈菜色,疲惫不堪。善良而朴实的沃尔逊人,家家烧火做饭,款待他们。这些逃难的人,(显然 果然 竟然)很久没有吃到这么好的食物了,他们连一句感谢的话也顾不上说,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只有一个人例外,这是一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年轻人。当镇长杰克逊大叔将食物送到他面前时,他仰起头问:“ 先生, 吃您这么多东西, 您有什么活需要我做吗?” 杰克逊大叔心想,给逃难的人一顿饭吃,每个善良的人都会这么做。于是他回答:“不,我没有什活儿需要您做。”
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说:“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杰克逊大叔想了想,说:“我想起来了,我家确实有一些活儿需要您帮忙。不过,等您吃过饭,我再给您派活儿。”
不 我现在就做 等做完了您的活儿 我再吃这些东西 年轻人站起来说 杰克逊大叔十分赞赏地望着这位年轻人,他知道如果不让他干活儿,他是不会吃东西的。 思量片刻后,杰克逊大叔说:“小伙子,你愿意为我捶捶背吗?”说着就蹲在这个年轻人跟前。 年轻人也蹲下来,轻轻地给杰克逊大叔捶背。
捶了几分钟,杰克逊大叔感到十分惬意。 他站起来,说:“好了,小伙子,您捶得好极了,刚才我的腰还很僵硬,现在舒服极了。”说着将食物递给了这个年轻人。 年轻人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杰克逊大叔微笑着注视着这个年轻人,说:“小伙子,我的庄园需要人手,如果你愿意留下来的话,我太高兴了。”年轻人留了下来,很快成了杰克逊大叔庄园里的一把好手。 过了两年,杰克逊大叔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 杰克逊对女儿说:“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二十多年后,这个年轻人(显然 果然 竟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就是石油大王哈默。
【小题1】用“____”画出文章“( )”内恰当词语。【小题2】给第4自然段第一句话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小题3】结合短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狼吞虎咽________________
款待________________
【小题4】文中已用“//”分好了段落,请简要概括第一、二两段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文章主要写的是石油大王哈默,为什么开头要写其他逃难的人呢?
________________
【小题6】品读画线句子:“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画线句子是对人物_____、____的描写,从年轻人说的话看出____________
【小题7】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尊严”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孔子尊师
公元前521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学生宫敬叔奉鲁国国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阳去朝奉天子,觉得这是个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请教“礼制”学识的好机会,于是征得鲁昭公的同意后,与宫敬叔同行。到达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正在书写《道德经》的老子听说誉满天下的孔子前来求教,赶忙放下手中的刀笔,整顿衣冠出迎。孔子见大门里出来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铄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急趋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礼。进入大厅后,孔子再拜后才坐下来。老子问孔子为何事而来,孔子离座回答:“我学识浅薄,对古代的‘礼制’一无所知,特地向老师请教。”老子见孔子这样诚恳,便详细地阐发了自己的见解。
回到鲁国后,孔子的学生们请求他讲解老子的学识。孔子说:“老子博古通今,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归,确实是我的好老师。”同时还打比方赞扬老子,他说□□鸟儿□我知道它能飞□鱼儿□我知道它能游□野兽□我知道它能跑□善跑的野兽我可以结网来逮住它□会游的鱼儿我可以用丝条缚在鱼钩上来钓到它□高飞的鸟儿我可以用良箭把它射下来□至于龙□我却不能够知道它是如何乘风云而上天的□老子□其犹龙耶□□
【小题1】在第2自然段中的“□”内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小题2】孔子是怎样尊敬老子的?根据短文内容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孔子是如何评价老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读了短文后,你应该向孔子学习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鲁智深倒拔垂杨柳
鲁智深原名鲁达,原是陕西渭州经略府的提辖,因为打死了恶霸镇关西,逃到五台山出家当了和尚,法名叫智深。后因整天违反戒律,酒后闹事,被送到大相国寺管菜园。
菜园附近住着二三十个(忙里偷闲 游手好闲)的泼皮,平日里常来偷菜。听说新来了一个和尚,商量着要闹他一番,给鲁智深来个(下马威 闭门羹)。泼皮们抢先下手,想把鲁智深弄到粪坑里。哪知鲁智深一身好武艺,这伙泼皮根本不是他的对手。鲁智深只三拳两脚就把为首的两个踢进了粪坑,其他的泼皮吓得纷纷求饶。
第二天,这伙泼皮拿着酒菜来向鲁智深赔礼。吃到半酣,只听门外大树上的乌鸦喳喳叫个不停,吵得人心烦。泼皮们嫌不吉利,要搬梯子上树去拆掉乌鸦的窝。鲁智深跟着他们来到树下,他打量了一下那棵粗壮的垂杨柳,把衣服一脱,弯下腰去,两手抱紧树干,腰一挺,竟把那棵大树连根拔了起来。
周围的泼皮全都惊呆了,半天说不出话来。他们纷纷跪在地上,拜鲁智深为师父,跟他学武。
【小题1】根据上下文,从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用“√”标出来。
【小题2】文中画“________”的句子讲的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
【小题3】短文的第2自然段与第3自然段分别写了哪两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读了本文,请你用一句话评价鲁智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