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小学语文

题干

课外类文阅读。

纳米卫星  

纳米的概念,是由美国科学家于1995年首先提出的。科学家们把卫星按重量分为好多类,1000千克以上的为大型卫星,100~500千克的为小型卫星,10~100千克的为微型卫星,10千克以下的为纳米卫星。纳米卫星体积很小,仅仅比麻雀略大一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首先,纳米卫星的研制成本低。目前,平均每千克卫星的研制费用为8~10万美元;每千克卫星的发射费用为2~4万美元。研制发射一颗质量为1000千克的卫星,其费用至少需要l亿美元,而一颗纳米卫星的造价不到100万美元。其次,纳米卫星的研制周期短。目前,研制一颗大型卫星的周期为10年左右,而一颗纳米卫星的研制仅仅需要两三年,这样更适应快速发展的科技时代。第三,纳米卫星不仅节约了发射、回收成本,而且还节约了轨道空间。第四,纳米卫星可以发挥群体优势。科学家正在设计由小卫星组成的星座,其功能使不少大卫星甘拜下风。发展高频段、高速宽带的低高轨道星座系统,构筑太空信息高速公路,将成为21世纪的热点。因为它比光纤通信成本低、建造容易,是信息时代的主力军。若在地球同步轨道上,等间隔地布置648颗功能不同的纳米卫星,就可以保证对地球上任何一点进行全天候、全天时的监视。

纳米卫星突破了传统的“一星多用,长久工作”的设计思想,不追求全面、综合、完美,而主张简化设计,采用成熟技术和模块化、标准化的硬件,所以,它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将广泛用于通信、遥感、天文等许多方面。这样就使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可以介入纳米卫星的研制领域,从而扩大了卫星的研制和应用范围。纳米卫星将成为未来卫星发展的主要趋势,而且,它的研制会给空间技术的发展带来革命性的变化。我们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

【小题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一个过渡句。
【小题2】纳米卫星的优势在于:①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文中多处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请任选一例,并说说运用这种方法的好处。
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6-10 11:03:5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并完成练习。

新型玻璃(节选)

夜深了,从一座陈列珍贵字画的博物馆里,突然传出了急促的报警声。警察马上赶来,抓住了一个划破玻璃企图盗窃展品的犯罪嫌疑人。你也许不会相信,报警的不是值夜班的看(kàn kān)守,而是被划(huà huá)破的玻璃!这是一种特殊的玻璃,里面有一层极细的金属丝网。金属丝网接通电源,跟自动报警器相连。犯罪嫌疑人划破玻璃,碰着了金属丝网,警报就响起来了。这种玻璃叫“夹(jiā jiá)丝网防盗玻璃”,博物馆可以采用,银行可以采用,珠宝店可以采用,存放重要图纸、文件的建筑物也可以采用。

另一种“夹丝玻璃”不是用来防盗的。它非常坚硬,受到猛击仍安然无恙,(即 既)使被打碎了,碎片仍然藕断丝连地粘(nián  zhān)在一起,不会伤人。有些国家规定,高层建筑必(需 须)采用这种安全可靠的玻璃。

【小题1】用“\”画去括号里错误的读音和字。
【小题2】这两段文字主要讲____和____两种新型玻璃的_______________。
【小题3】在介绍“夹丝玻璃”时,作者运用____和____这两个词形象而又准确地描述出“夹丝玻璃”非常坚硬、不易破碎的特点。
【小题4】作者要介绍“夹丝网防盗玻璃”,却先写博物馆里传出的报警声,是为了(   )。
A.突出“夹丝网防盗玻璃”的广泛用途。
B.引人入胜,为下文介绍“夹丝网防盗玻璃”埋下伏笔。
【小题5】读了这两段后,你一定为迅速发展的科学技术而震撼,请谈谈你读后的感受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2

海底里的“灯光”
广阔无边的海洋,像人们住的楼房一样,也可以分好几层呢。从海洋表面到二百米深的水面,是上层。这里阳光透过海水,水里比较明亮。从二百米到一千米深的水层,是中层,因为阳光不能全部透过海水,光线十分微弱。从一千米到四千米的水层,是深海层,这里是一个黑暗的世界。
在海洋中层,光线很暗,鱼怎么看得见呢?他们游来游去不是要乱撞乱碰吗?那是不会的。生活在这一层的鱼,眼睛长得特别大,能够在微弱的光线中看清周围的东西。更有趣的是,这些鱼的眼睛不但长得特别大,而且向外突起,就像望远镜那样能看得远了。又有些鱼两只眼睛不是长在头上的两旁,而是一起朝前或朝上,这样看同一个东西就看得更清楚了。还有些鱼身体两旁有发光器,闪烁着绿幽幽的光。它们借着身上发出的光寻找食物,招呼同伴。这种鱼聚集在一起,远远望去,像是群星闪烁,又像是万家灯火。
在海底漆黑的世界里,鱼的眼睛已没有什么用处了,奇怪的是生活在这里的鱼都会发光。在漆黑的海底,竟有明亮的“灯光”,这是多么奇怪哇!
①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的海底 的光线 的海洋
的光  的世界
②“微弱”的“弱”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_部,用音序查字法应查大写字母________,按笔顺写,第三笔应是________。
③读短文,选择正确答案填在括号里。
(1)生活在海底(   )的鱼身体两旁有发光器,会发光。
A.中层 B.中层以下 C.深海层
(2)(   )阳光不能透过海水。
A.二百米以上 B.中层 C.中层及深海层
④“在漆黑的海底,竟有明亮的‘灯光’,这是多么奇怪哇!”这句话中“灯光”指________。
⑤在海洋的中层,光线很暗,鱼怎么看得见呢?请简要说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3

阅读理解

自然界的时钟

公鸡报晓,是人们所熟知的。其实,留心看看大自然里的生物活动,你会发现,自然界是一座奇妙的活时钟。

仔细观察一下各种花儿开放和凋谢的时间,你就会发现它们各有一张时间表。做啤酒的蛇麻草在黎明三点左右开放,到八九点钟就凋谢了;牵牛花大约在清晨四点才打开喇叭,快中午时便收拢了;五点钟野蔷薇绽开笑脸;六点钟蒲公英和龙葵向你点头;七点钟芍药开始争妍斗丽;到了太阳当顶的中午,美丽的午时花才显示它的美貌;下午六点钟,丝瓜花悄悄地打开了;日落西山以后,夜来香不声不响地开始吐香;月光花在皎洁的月夜里,好像美女揭开了面纱……

植物知道时间,小动物也是这样。东方欲晓,百鸟就开始啼鸣了。日落西山,鸟入林,鸡上窝,躲在地洞里的老鼠却蠢蠢欲动了。猫头鹰似乎知道老鼠的底细,它白天睡觉,夜间到田野中巡逻捕鼠,不用小闹钟,到时候它自然就醒了。

不仅如此,连没有手表的昆虫也知道花儿开放和凋谢的时间。辛勤的蜜蜂一早飞向牵牛花,中午飞向午时花;至于夜蛾,它们是夜来香的客人,每天晚上总是准时去拜望它。

有人认为太阳的出没和潮汐的涨落为生物报了时,但是这只是生物有规律活动的外在条件。在动植物生命的内部还有一个像钟表一样的机构,生物用它计量着时间,这个神秘的生命之神,就叫“生物钟”。正是靠着生物钟,花草才能感知时间,昆虫才能按时“赴约。”(选自鄂教版小学语文教材)

【小题1】文中从以下哪些方面介绍自然界是一座奇妙的活时钟(  )。
A.花儿 公鸡B.植物 动物C.昆虫 潮汐D.太阳 潮汐
【小题2】以下表述与文章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
A.五点钟野蔷薇绽开笑脸。B.辛勤的蜜蜂一早飞向牵牛花。
C.七点钟芍药开始争妍斗艳。D.做啤酒的蛇麻草在傍晚三点左右开发。
【小题3】下列对第二自然段大意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花儿开放和凋谢各有一张时间表。B.月光花在皎洁的月夜里揭开了面纱。
C.各种花儿争妍斗丽,美丽极了。D.蛇麻草、野蔷薇、牵牛花开放的时间。
【小题4】下列属于生物有规律活动的外在条件是(  )。
A.生物钟B.潮汐的涨落
C.太阳的出没和潮汐的涨落D.太阳的出没
【小题5】摘抄一句你觉得写得优美生动的句子,并简单写写你的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6】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请你仿照第二自然段的写法,另外写出两种鲜花开放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4

阅读链接台。
参观中华世纪坛
风和日丽的一天,爸爸带我去参观位于北京西面的中华世纪坛。
我们从南门进去,来到圆形的圣火广场。广场的东西两侧是弧形的石阶,石阶上各有一道清水缓缓流下,分别象征着黄河、长江永远流淌。广场中心的“中华圣火”跃动着永不熄灭的火苗。爸爸告诉我,它象征着我们中华民族永不停息的文明创造。
圣火广场的北边是一条长270米的青铜甬道,甬道由3米宽的青铜板铺成,上面刻着从人类出现到公元2000年间发生的重大事件。我们沿着甬道边走边看,不知不觉到了世纪坛下。
踏着石阶上去,气势雄浑的圆形坛体展现在我们眼前。坛体由上下两部分构成,上部分的斜面上,耸立着27.6米高的时空探针,坛体外周墙上刻着56个中华民族的图案浮雕。我惊奇地发现,这部分坛体正在转动,听爸爸说转动一周,至少要用(2)6小时。下部分的坛体是不动的,静止的回廊与转动的坛体寓意着中国的哲学思想:“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中华世纪坛乾体与坤体结合的设计,既彰显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又体现了中华民族厚德载物的博大胸怀。它的外周是长140米的环形回廊,设有中国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40位文化名人的青铜塑像。
沿着回廊,进入世纪坛内。这里共分三层,由一层的现代艺术馆、二层的世纪大厅、东西方艺术馆和地下二层的多媒体数字艺术馆构成。世纪大厅环形的浮雕壁画,浓缩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发展历程。看着壁画,听着爸爸的介绍,我的心里激动又自豪。
中华世纪坛啊,你不但是首都又一处壮丽的景观,而且是对祖国悠久文明的永恒纪念。
(1)联系上下文写出词语的意思。
自强不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知不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的观察顺序是从南门进入——(   )——(   )——(   )——(   )——(   )。
(3)世纪坛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构成。
(4)为什么说中华世纪坛是对祖国悠久文明的永恒纪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5

课外阅读展示台。
鸟巢
“鸟巢”是国家体育场的形象称呼,是 2008 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由 2001 年普利茨克奖获得者赫尔佐格、德梅隆与中国建筑师李兴刚等合作完成的巨型体育场设计,形态如同孕育生命的“巢”,它更像一个摇篮,寄托着人类对未来的希望。它座落在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央区平缓的坡地上,整个体育场结构的组件相互支撑,形成网格状的构件,外观看上去仿若树支织成的鸟巢。它造型独特,简洁典雅,成为 2008 年奥运会一座历史性的标志性建筑。
国家体育场于 2003 年 12 月 24 日开工建设,2004 年 7 月 30 日因设计调整而暂时停工,同年 12 月 27 日恢复施工,2008 年 3 月完工。工程总造价 22.67 亿元。 “鸟巢”钢结构所使用的钢才厚度可达 11 厘米,它不但有为坐席遮风挡雨的功能,而且使用这种膜后,体育场内的光线通过漫反射,使光线更柔和,由此形成的漫射光还可解决场内草坪的维护问题。滑动式的可开启屋顶如同一个容器的盖子,不管屋顶是闭合还是开启,它都是体育场结构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当它合上时,体育场 将成为一个室内赛场。许多看过“鸟巢”的人这样形容:那是一个可容 10万人的温馨鸟巢!用来孕育与呵护生命的“巢”,寄托着人类对末来的希望。
“鸟巢”设计中充分体现了人文关怀,碗状座席环抱着赛场的收拢结构,上下层之间错落有致,无论观众坐在哪个位置,和赛场中心点之间的视线距离都在 140米左右。
“鸟巢””钢结构构件上设置的吸声材料,以及场北京 29 届奥运会体育场鸟巢实景内使用的电声扩音系统,这三层“特殊装置”使 “巢”内的语音清晰度指标指数达到 0.6——这个数字保证了坐在任何位置的观众都能清晰地收听到广播。“鸟巢”的相关设计师们还运用流体力学设计,模拟出 91000 个人同时观赛的自然通风状况,让所有观众都能享有同样的自然光和自然通风。 “鸟巢”的观众席里,还为残障人士设置了 200 多个轮椅座席。这些轮椅座席比普通座席稍高,保证残障人士和普通观众有一样的视野。赛时,场内还将提供供助听器并设置无线广播系统,为有听力和视力障碍的人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许多建筑界专家都认为,“鸟巢”将不仅为 2008 年奥运会树立一座独特的历史性的标志性建筑,而且在世界建筑发展史上也将具有开创性意义,将为 21 世纪的中国和世界建筑发展提供历史见证。
1.写出下列成语的近义词。
称呼——( ) 平缓——( ) 仿若——( )
2.文章中的比喻句是(   ) 。
把(    ) 比喻成(   ) 。
3.“鸟巢”的特点是什么?
4.“温馨鸟巢”指的是什么?用来孕育与呵护生命的“巢”,寄托着人类对末 来的希望。希望说的是什么呢?
5.“特殊装置”指的是什么?体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