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靠自己

小蜗(wō)牛有一天问他的妈妈:“妈妈!为什么我们从生下来,就要背这个又重又硬的壳呢?真是累死了!”

“因为我们的身体没有骨骼(gé)的支撑(chēng),只能爬,爬又爬不快。”妈妈说。
“毛虫姐姐没有骨头,也爬不快,为什么她却不用背这个又重又硬的壳呢?”
“因为毛虫姐姐能变成蝴蝶,天空会保护她。”
“可是蚯蚓弟弟没有骨头,也爬不快,更不会变,他为什么不背这个又重又硬的壳呢?”
“因为蚯蚓弟弟会钻土,大地会保护他。”

小蜗牛哭了起来:“我们好可怜,天空也不保护,大地也不保护。”

“所以我们有壳啊!”蜗牛妈妈安慰(wèi)他说,“我们不靠天,也不靠弟,我们靠自己。”
【小题1】照例子,写词语。
又重又硬
又(   )又(   )    又(   )又(   ) 又(   )又(   )
又(   )又(   )    又(   )又(   ) 又(   )又(   )
【小题2】阅读短文,并填空。
(1)因为蜗牛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他们背着又重又硬的壳。
(2)因为毛虫姐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她不用背又重又硬的壳。
(3)因为蚯蚓弟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他不用背又重又硬的壳。
【小题3】用“因为……所以……”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我们不靠天,也不靠地。”对这句话你有什么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1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黄山观日出

黄山之胜,自然在于它那奇松、怪石、云海、温泉,然而最使我迷恋的却是黄山北海的日出。

我到北海,正值农历六月十五。那天我起了个绝早,东方天空只出现鱼肚白,滚圆的月亮还镶嵌在暗蓝色的天穹,四周的一切都在沉睡之中,只有早行的人登台阶时发出的嗒嗒声,有时也传来一两声低语和笑声。山间的冷风飕飕,吹在身上很有些寒意。饱餐了露水的松枝,翠色欲滴,散发着阵阵幽香。空气清新极了,我舒展双臂,深深地吸了一口,啊,是甜的。抬头仰望清凉台,那上面已聚集了不少观日出的人,远远望去,模模糊糊,恰似一尊尊雕像。此时天边已出现瑰丽的云彩,为不耽误观日出,我舍弃了眼前美妙的晨景,迎着习习山风,快步朝清凉台登去。天色渐渐亮了起来,云彩不时变幻着颜色,只见紧贴山顶一条橙红色的光带,逐渐向两旁伸展,越来越长,环抱了群山。沉睡的“卧龙”披着薄薄的轻纱,浴着朝霞,慢慢地苏醒过来。彩霞由桔红、淡黄、莲青层层散开,一直扩展到西方天边。几朵墨色云彩,犹如露出在红海上的山峰,千姿百态,气象壮观。这时,启明星渐渐消失在天边。正东方徐徐涌出一片透明的金色霞光,紧接着,山尖上透出了些许发亮的“镜片”。接着,太阳就像美丽羞怯的少女,姗姗露出了脸庞。人们忘情地呼喊:“太阳!太阳!”山风呼呼,似乎也在欢呼这伟大的生命之源——太阳的升起。

我完全被眼前的景象陶醉了。它恬静、从容而又色彩斑斓。我惊叹:为人类驱散黑暗、送来光明的太阳,她的出现竟是如此地谦逊,毫不“盛气凌人”!

太阳已经高高地悬在东方的上空,变得炽热起来。我恋恋不舍地收回目光,放眼纵观那“猴子观海”、“骆驼石”等黄山奇景,只见它们全都染上了一层金辉,倍添丰姿,吸引着无数的游人。

【小题1】作者告诉我们,太阳从群山中升起时很从容,请你摘录文中的词语加以证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黄山四大景观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主要描写了黄山日出的________。
【小题3】将下列词语恰当地连起来。
金色的 天穹
薄薄的 云彩
暗蓝色的 霞光
瑰丽的 光带
橙红色的 轻纱
【小题4】日出的过程是通过光彩的变化展现出来的,由光带到彩霞、到日出,色彩绚丽,变化多姿,气象壮观。你能从文中找出描写日出颜色变化的词语吗?试一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找出文中的比喻句,________ 并仿照例句写一句话。________
当前题号:2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
课外阅读

有头肥胖的大熊,依仗自己力量大,专门欺负别人。

一天,大熊看见农夫在树林旁的空地上种萝卜,就大摇大摆走过去说:“听着,长出地面的全归我!”

秋天到了,农夫扛着铁锹来挖萝卜。他把萝卜叶了给了大熊,然后挖出地下的萝卜,装上手推车回家了。大熊嚼了几口萝卜叶子,“呸!”一点儿不好吃。它连忙追上农夫,粗声粗气地说:“下次不管你种什么,我要地面下的,你拿长在地面上的。”

第二年,农夫种了麦子。收割时大熊又来了,农夫把麦子根给了大熊,把麦子装上车,拉回家去了。

大熊看着那一大堆麦子根,叹口气说:“唉,我又上当了!”

【小题1】给这个故事加个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读故事,把不认识的字找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3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
课外阅读。
雨伞雨鞋
放学了,满天都是乌云,就要下雨了。小红和明明来到学校给老师送雨伞和雨鞋。传达室的老爷爷看见他们这么懂事,高兴地笑了。
1. 给老师送来雨伞和雨鞋?
2.传达室的老爷爷为什么高兴地笑了?
当前题号:4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
()(wài)(yuè)()
(lànɡ)(huā)
()(zuò)(zài)(shā)(tān)(shànɡ)(wán)(shuǎ)(lànɡ)(huā)(kàn)(jiàn)(le)(mài)(zhe)(qīnɡ)(qīnɡ)(de)()()(zǒu)(lái)(qiāo)(qiāo)()(náo)(zhe)()(de)(xiǎo)(jiǎo)()(xiào)()()(yǎn)(lèi)(dōu)(liú)(chū)(lái)(le)()(cái)(huá)(huá)(huá)(xiào)(zhe)(pǎo)(huí)(jiā)
()(huìr)(ér)(lànɡ)(huā)(yòu)(xiào)(zhe)(pǎo)(lái)(le)(zhè)()()(ɡěi)()(pěnɡ)(lái)(xuě)(bái)(de)(bèi)()(qīnɡ)(qīnɡ)(de)(xiǎo)(xiā)()(de)(xiǎo)(lán)()(dōu)(zhuānɡ)()(xià)()
(huá)——(huá)——(huá)——(lànɡ)(huā)(pǎo)()(yòu)(pǎo)(lái)(xiànɡ)()(qún)(táo)()(de)()()
1.短文共有(  )段。
2.用“____”画出表示声音的词语。
3.读一读,连一连。

4.照样子,写句子。
浪花跑去又跑来,像一群淘气的娃娃。
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5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
课外阅读。

闲谈“读书法”

古今中外,圣贤先哲,留下的读书之法,浩如烟海。但究竟自己最适合什么样的读书法,还是应当因人而异的。鲁迅先生喜欢“跳读法”,( )他认为:“若是碰到疑问而只看那个地方,那么无论到多久都不懂的。所以,跳过去,再向前进,于是连以前的地方都明白了。”而爱因斯坦的“总、分、合”三步读书法,特点同样十分明显。所谓总,就是对全文形成总体印象。所谓分,就是在总体了解的基础上,再逐字略读一下全文的内容。而在略读中,则要特别注意书中的重点、要点以及与自己需要密切相关的内容。最后是合,就是在略读全书之后,着重把已经获得的印象条理化、系统化,使观点与材料有机结合起来。

英国作家毛姆的“乐趣读书法”,是他在自己的读书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他提出“为乐趣而读书”的主张,他说:“我也不劝您一定要读完一本再读一本。娩我自己而言,我发觉同时读五六本书反而更合理。因为,我们无法每天都保持不变的心情,而且,即使在一天之内也不见得会对一本书具有同样的感情。”如此“脚踏多条船”,使自己的读书兴致始终都保持在高度兴奋之中,其效果当然要比“感情专一”抱着一本书疲惫地一啃到底好得多。

当然,( )哪种读书方法,对求学者而言,它( )只是一种工具而已。所以,万不可为某种方法所左右,尤其忌讳读死书、死读书的恶习,对所捧之书,要既能钻进去,又能跳出来。这样才能把书读活,使他人的知识为自己所用,正如孟子所言:“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小题1】在文中( )内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
【小题2】填空。
短文写了         的读书方法,分别是
【小题3】联系上文,“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说明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
【小题4】这篇文章讲了两个要点,请简要地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请你写一句有关读书方法,或劝告他人读书的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6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理解。

学溜冰

有一段时间,我跟着一位体育老师学溜冰。

开始时,我不知道技巧,总是跌倒。所以,他给我一把椅子,让我推着椅子溜。

果然,此法甚妙。因为椅子稳当,可以使我站在冰上如站在平地上一般,不再跌跤,而且,我可以推着椅子行进,来往自如。

我想,椅子真是好!

于是,我一直推着椅子溜。

溜了一个星期之久,有一天,老师来到冰场,一看我还在那儿推着椅子哪!这回他走上来,一言不发,把椅子从我手中搬走。

失去了椅子,我不觉惊慌大叫,脚下不稳,跌了下去,嚷着要那椅子。

老师在旁边,看着我在那里叫嚷,无动于衷。我只得自力更生,站稳了脚步。我这才发现,我在冰上这样久,椅子已经帮我学了很多。但推椅子只是一个过程,真要学会溜冰,非得把椅子拿开不可——没有人带着椅子溜冰的,是不是?

不要以为你离开某人就活不下去!

更不要使你自己离开某人就活不下去!

世上没有人可以支持你一生!别人可以在你必要时扶你一把,但是别人还有别人的事,他不能变成你的一部分,来永远支持你。所以还是拿出力量来,承认“坚持独立,自求多福”这八个字吧!

【小题1】根据文章的内容,用“||”把文章分成两段,并概括每段的段意。
第一段:
第二段:     
【小题2】故事中,在“我”初学溜冰时,老师为什么给“我”一把椅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当“我”能推着椅子自如溜冰时,老师为什么又把椅子搬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你怎样理解故事中“椅子”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文章结尾 “坚持独立,自求多福”这八个字,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6】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简要地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7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
我是小法官(判断下列说法正误)。
(1)编钟就是把一件件钟编排起来,用来演奏的乐器。(_____)
(2)编钟每件钟都能发出两钏乐音,所以也可以单独演奏。(______)
(3)编钟的音域比现代钢琴的还要宽广。(________)
当前题号:8 | 题型:判断题 | 难度:0.99
课文在线。(阅读片段,完成练习。)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殿檐斗拱、额枋、梁柱,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正面是12根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同台基相互衬映,色彩鲜明,雄伟壮丽。
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太和殿是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皇帝即位、生日、婚礼和元旦等都在这里受朝贺。每逢大典,殿外的白石台基上下跪满文武百官,中间御道两边排列着仪仗,皇帝端坐在宝座上。大殿廊下,鸣钟击磬,乐声悠扬。台基上的香炉和铜龟、铜鹤里点起檀香或松柏枝,烟雾缭绕。
【小题1】第二段在介绍太和殿内景时,用了六个方位词:________________由这些词语看该段的立足点是什么?说明顺序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为什么对龙的描述居然有十次之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作者为什么要把太和殿作为说明重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9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沙漠玫瑰

一位朋友最近从非洲旅行回来,送给我一份礼物。打开漂亮的包装盒,里面赫然躺着一把干草。朋友说,这叫沙漠玫瑰,很有名的。我疑惑地看了看朋友,朋友又说,你自己看看说明书吧。

说明书是英文的,配上手头的英汉辞典,总算弄明白了:这种草其实是一种地衣,形状如松针。如果把干枯的它浸泡在水里,一个星期后,它就会复活。如果让它离开水,它又会慢慢枯萎如旧。从礼品的封装时间看,这把草已有两年没有绿过了。朋友解释说,最短的封装了一年,而最长的,有十年之久,但价格贵了许多。

我寻出久已未用的金鱼缸,注满清水,将其浸入,略带些激动地等待着奇迹的到来。

第一天,那些草没有任何动静。第二天,不知是不是我的错觉,仿佛它们有了一丝绿意。第三天,我确信看到了一丝绿色。第四天、第五天,我看到绿色一点点地伸展蔓延,它的身体仿佛春天的少女,渐渐圆润起来。

第七天是星期六,早上睡到九点多才起床,洗漱完毕,恰好有一位朋友造访,便领着他到阳台上去看那把草。此时,一株饱满圆润、完全复活了的沙漠玫瑰呈现在我的眼前。我仿佛看到了一朵浓绿的玫瑰正开在一望无际的沙漠里。我情不自禁地惊叹:“啊!多么漂亮的沙漠玫瑰!”这位朋友在一旁见状,笑道:“干吗呀,不就一把草吗,啥时改叫玫瑰了?”

   我忙把前因后果讲给朋友听。

其实,每个人都是一株沙漠玫瑰,每一次暂时的枯萎,都酝酿着下一次复活时更热烈的绽放!

【小题1】短文第六自然段的“前因后果”中“前因”指的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文中描写作者心情变化的词语主要有三个,分别是什么?分别写出不同心情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短文第七自然段中的“暂时的枯萎”,你是怎么理解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读了短文,你得到什么启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10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