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阅读短文,完成下面的练习。
种辣椒
常识课上,老师对植物的讲解,把我带到了植物世界。听完课,我动了心,决心种些辣椒,亲眼观察它的生长过程。
回到家,我找了两个花盆;没有种子,我就向邻居要。邻居给了我一些辣椒种子,养满心欢喜地下了种。下种(zhǒng  zhòng)后,我每天都给它浇些水,让泥土保持湿润。浇完水,我还要伸手摸摸黑油油的土,盼望种子早些发芽。
一天中午,.弟弟告诉我花盆里出小苗了,我飞一样地跑到窗台前,只见一棵小嫩芽挺出了土。又过了两天,好几棵小芽出来了。先出土的那株小芽,已经张开两片柔嫩的小花叶了,小芽越出越多。我学着大人种庄稼那样,给小辣椒间(jiān  jiàn)苗,把太密的小苗小心翼翼地拔掉了一些。
到了盛夏,每株辣椒已有半尺多高了,它们的茎上都缀满了欲放的花苞。几天后一朵朵雪白的小花,先后开放了。我拿着棉花细心地在这一朵花的花蕊上擦一擦,再到另一朵花上去擦一擦,给辣椒花授了粉。
大约又过了四五天,辣椒就已经结果了。先是经过授粉的花开始凋谢,子房渐渐长大,接着,就出现了青绿的、椭圆形的小辣椒,头上还带着开始凋谢的白花。又过了几天,小辣椒开始长大了,一厘米、两厘米……半个月后,竟有两寸那么长了。头上的花掉了,连着的茎开始发紫了,一个个缀在茎上,真惹人喜爱。
秋风吹进窗来,带进了一股香气,辣椒开始由青变红,看上去更让人喜爱。一个个两寸多长的小辣椒挂在枝头对我微笑,感谢我对它们的辛勤培育。收获的时节到了,我满怀欣喜地把成熟的小辣椒一个一个摘下来,竟收了一小半筐。
我看着筐里的辣椒,心想:这多么有意思呀!知识于实践,而实践又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1. 把括号里不正确的注音划掉。
2. 按照种辣椒的经过和辣椒的生长过程排列下面词语的顺序,在括号里写上序号。
A. 种辣椒的过程:()间苗(   )浇水(   )下种(   )收获
B. 辣椒生长的过程:(  )发芽(   )结果(   )授粉(   )开花
3. 把“知识于实践,而实践又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这难道不是真理吗”改为陈述句是
4.句子中划线的词能不能删去,为什么?
(1)收获的时节到了,我满怀欣喜地把成熟的小辣椒一个一个摘下来,收了一小半筐。
(2) 一天中午,弟弟告诉我花盆里出小苗了,我飞一样地跑到窗台前,只见一棵小嫩芽挺出了土。
当前题号:1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
长廊的建筑非常精美,人们称它有三绝。这第一绝就是造型绝。全长728米的长廊,整体造型从地面上是看不出来的,但是如果坐在飞机上从空中看,就会发现它的形状像一只倒挂着的蝙蝠。为什么要把它建成蝙蝠形呢?因为我国民间有在建筑物上画刻蝙蝠的习俗,而蝙蝠倒挂的意思就是表示福到了。第二绝是风水绝。长廊北倚万寿山,南临昆明湖。从气候上看,冬天,万寿山挡住了北边的寒风;夏天,从南边的昆明湖上吹来阵阵的凉风。因此,夏天天气再热,长廊中也是凉风习习。从环境上看,长廊依山傍水,构成美丽的图画。当人们在长廊里行走时,就会发现,园中美景随水波而动,随四季而变,真可谓是变化无穷。第三绝是结构绝。长廊是斗拱结构,全部是由木头搭成的,竟没用一颗钉子。这是祖先留下来的精湛技艺。在273间长廊里,一间一景,一景一画,景色变化和谐。真是人在廊中走,景在身边移。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精湛——(   ) 和谐——(    )
2.这几段中运用比喻很多,请写出任意一句。
3.为什么把长廊建成蝙蝠形呢?
4.长城的建筑非常精美,为什么呢?
当前题号:2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
风呼啸起来,像千军万马奔腾而至。于是,穗头已经发黄的草上掀起一阵波浪,草梗闪出银白色的光亮。偶尔,天边也会出现一根细小的像桅杆似的东西,走近了才发现那原来是穿着高粱红长袍骑在马上的牧民手中的杆子,它是用来套马的。看到马背上牧民的雄姿,我心里油然生起敬慕之感。
1.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风呼啸起来,像千军万马奔腾而至。”这句话把呼啸的风比作奔腾而至的(    ),突出了风的(   )。这句话除了运用了比喻外还运用了(    )修辞手法。
2.请你再找出一个比喻句,并说出本体和喻体。
3.作者对牧民是一种什么感受?
4.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偶尔——(   )
细小——(    )
敬慕——( )
当前题号:3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
月亮上来了,是一轮灿烂的满月。它像一面光辉四射的银盘,从那平静的大海里涌了出来。大海里,闪烁着一片鱼鳞似的银波。沙滩上,也突然明亮了起来,那些坐着、卧着、走着的人影一下子看得清清楚楚了。嗬!海滩上居然有这么多的人在乘凉。那说话声、欢笑声、唱歌声、嬉闹声响遍了整个海滩。
【小题1】这几段文字可分三个层次,能标明层次的语句是:
【小题2】月亮刚上来的时候,作者描写了海滩嘻闹场景,意在说明( )
A.天气太热,人们只好在夏夜到海边乘凉。
B.劳动者夏夜海滨乘凉,欢快,闲适,生活幸福美好。
C.夏夜海滨凉爽,优美环境吸引着广大人民。
D.海滨夏夜有传统的民情民俗,劳动者有自己喜爱的娱乐场所。
 
【小题3】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
当前题号:4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
《家乡的小河》
在我家院子的后面,流淌着一条清澈的小河。它是宁静的,宛如明镜一般,倒映着红色的花,绿色的树;她又是活泼可爱的,层层鳞浪随风而起,伴着跳跃的阳光在舞蹈,舞姿优美得就像天空的七彩绸。
小河的早晨是迷人的。绚丽的晨曦中,刚刚苏醒的小河揉了揉眼睛,好奇地张望她周围的新鲜东西。这时水绿得像玉,霞红得似胭脂,袅袅上升的雾气像洁白的羽纱,轻掩着小河姑娘那羞涩的脸蛋。
太阳爬上了树梢,把自己的身躯映在河水中,欣赏着火红的脸庞。一群白鹅开始了“曲项向天歌”“红掌拨轻波”的嬉戏。鱼儿凑趣地跳跃着,翻起了一个个跟头,顿时河面上鳞光闪闪。中午的小河真是活泼极了。
傍晚小河真可爱。夕阳西下,太阳把余晖洒在河面上,小河里这处红,那处绿。又一阵风来,倒映着的泥岸和成排的桑树、桃树,都乱成灰暗的一片,像醉汉,可一会儿又站定了。
小河的夜晚可静啦。喧闹了一天的小河带着倦意入睡了,她像凝固了一般,躺在那里一动不动。清清的明月,悄悄爬倒空中,对着小河照镜子。这时,寒风任意地扫着河岸上的小草,发出一阵奚奚簌素的声响。远处,偶尔传来几声汪汪的狗叫声,此时的小河显得更静、更清。
家乡的小河啊,你真美!
1.用“~~~~~”划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2.用“——”划出文中的一个似人句。
3.用"‖"给课文分段,并用简洁、完整、准确的语句概括第二段段意:
4.判断,对的在( )里打“√”
(1)短文反映了作者对家乡小河的喜爱。( )
(2)短文反映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 )
(3)短文反映了作者对家乡小河、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
(4)短文是按先概括写再具体写的结构来写的。( )
(5)短文是按先具体写再概括写的结构来写的。( )
(6)短文是按先概括写再具体写最后概括写的概括来写的。( )
当前题号:5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
每年初春,过了一冬的池塘便渐渐有了生机。起初,细小的菱叶疏疏朗朗地漂浮在碧水间。一过“黄梅”,菱叶们便争先恐后地涨满池塘,把水面挤得密密匝匝。此时,一张张翠绿的菱叶被支棱得翘了起来,菱盘上缀满了一丛丛白色的、淡红色的小花,微风送来缕缕馨香。红蜻蜓、花蝴蝶、小青蛇,还有鼓眼睛的青蛙,在菱盘上尽情地嬉戏。时有几个心急的孩子,放学后奔到池塘边,拾一根树枝,拨两三块菱盘过来,翻起来看结了菱角没有。临近中秋节,故乡的采菱女便开始采“头朝菱”了。穿着各色衣裙的采菱女有的划一叶扁舟,有的荡一只水盆,穿行在绿色的“水巷”里。她们一只手掀起一块水淋淋的菱盘,另一只手的两个手指轻轻一掐,一只小小的菱角就采撷下来了。刚出水的菱角,鲜嫩、清甜,……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密密匝匝——( )   临近——( )
2.初春池塘有什么变化呢?
3.“她们一只手掀起一块水淋淋的菱盘,另一只手的两个手指轻轻一掐,一只小小的菱角就采撷下来了。”此句中的“掀”“掐”是写什么的动作,表达怎样的心情?
4.菱角的盛期是什么时候?
当前题号:6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在线。
威尼斯水城
威尼斯位于亚得里亚海北部的拉古纳湖中,是意大利北部的威尼托区的首府,有10万居民。
威尼斯素有“水都”之称。水、桥、船构成了威尼斯的三大特色。
威尼斯全市约有177条大小不同的弯弯曲曲的河道,两岸是各式各样的建筑。河道宽窄不一,大运河最宽,约100米;而最窄的河道,两岸居民可以开窗握手。
威尼斯全城有桥梁400余座。它们各具风姿,格调极其不同。其中,有建于1592年的大理石独拱桥 里阿托大桥。该桥建在运河上,桥上还开设了许多店铺。文艺复兴时修建的叹息桥别具特点,全桥由桥屋覆盖。而在涨潮时,水涌入圣马克广场,这时,这里又会出现许多临时的木板桥。
威尼斯的船,实际上是当地惟一的交通工具。这里的船也是各种各样的:集体坐的,个人使用的,出租的,游览的,应有尽有。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的词语。
应有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照样子,写词语。
例:弯弯曲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威尼斯水城的三大特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找出第四段的中心句,用“____”表示。本段围绕中心句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种桥。
5.读了这篇短文,留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请你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7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
课外阅读
葡萄沟
新疆吐鲁番有个地方叫葡萄沟。那里出产水果。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香梨、蜜桃、沙果,到九十月份,人们最喜欢的葡萄成熟了。
葡萄种在山坡的梯田上。( )的枝叶向四面( ),就像搭起了一个个( )的凉棚。到了( ),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 )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 ),美丽极了。要是这时候你到葡萄沟去,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
葡萄沟是闻名遐迩的“清凉世界”,位于吐鲁番市东北 13千米的火焰山峡谷中。该沟是一条不太深的切蚀沟,一条小溪流贯其间,沟侧沿隙中时有汩汩泉水渗出。沟中绿荫蔽日,满沟全是层层叠叠的葡萄架,花果树木点缀其间,村舍农家错落有致,山坡高处还有许多空心土垒砌成的专门晾晒葡萄干的“晾房”。葡萄沟现有葡萄田400公顷,主要种植著名的无核白葡萄、马奶子、喀什哈尔、黑葡萄、比夹干、梭梭葡萄、紫葡萄等数十个葡萄品种。这里的无核白葡萄干鲜绿晶亮,酸甜可口,在国际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被称做“中国绿珍珠”。
1.在括号里填入合适的词语。( )
A.茂密,伸展,绿色,秋季,绿叶,五光十色
B.茂密,伸展,绿叶,秋季,绿色,五光十色
C.茂密,伸展,绿色,春季,绿叶,五光十色
2.葡萄沟主要种植:
3.葡萄沟都出产什么水果?( )
A.杏子B.苹果C.香梨
A.蜜桃
B.柑橘C.沙果D.葡萄
4.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闻名遐迩——(   )
错落有致——(   )
5.葡萄沟为什么被称为“清凉世界”?
当前题号:8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
课外阅读。
盘古开天辟地
宇宙是如何起源的,这是人类一直探索的奥秘。在很久以前,就有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传说。
相传,天地本来是黑暗混沌的一团,好像一个大鸡蛋。盘古就孕育在中间。过了一万八千年,突然山崩地裂一声巨响,大鸡蛋裂开了。其中一些重而浊的东西沉沉下降,变成了地;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了天。混沌不分的天地被盘古分开了,他手托着天,脚踏着地。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的身体每天也增长一丈。这样又过了一万八千年,盘古的身体长得有九万丈高,像一根巨大无比的柱子,立在天地当中,使天地无法重新合拢,不再变得黑暗混沌。但盘古也十分疲劳了,终于倒下来死去了。
盘古在临死之前,天地又发生了奇怪的变化:他发出的声音变成了隆隆的雷霆,他呼出的气变成了风云,他的左眼变成了太阳,右眼变成了月亮,他的身躯和四肢变成了大地的四极五方的名山,他的血液变成了江河湖海,筋脉变成了道路,肌肉变成了田土,头发和胡须变成了天上的星星,皮肤和汗毛变成了花草树木,他的牙齿、骨头变成了闪光的金属、坚硬的石头和圆亮的珍珠玉石,他流出的汗水变成了雨露。长在他身上的各类寄生物,受到阳光雨露的滋养,变成了大地上的黎民百姓。
这样,盘古开天辟地以后,又用他整个身体孕育了天地万物。
【小题1】选出文中画线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
(1)四极:(______)
A.四个极点
B.四方的边际
C.四个方向
A.极点很多
(2)五方:(______)
A.五个方面
B.指东、南、西、北、中
C.五个地点
【小题2】文中为什么把“呼出的气”想象成“风和云”,把“他的声音”想象成“隆隆的雷霆”,把“他的一只眼睛”想象成“太阳”,“另一只眼睛”想象成“月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9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
文中哪几句话描写了女娲的勤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10 | 题型:语言表达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