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小学语文

题干

《家乡的小河》
在我家院子的后面,流淌着一条清澈的小河。它是宁静的,宛如明镜一般,倒映着红色的花,绿色的树;她又是活泼可爱的,层层鳞浪随风而起,伴着跳跃的阳光在舞蹈,舞姿优美得就像天空的七彩绸。
小河的早晨是迷人的。绚丽的晨曦中,刚刚苏醒的小河揉了揉眼睛,好奇地张望她周围的新鲜东西。这时水绿得像玉,霞红得似胭脂,袅袅上升的雾气像洁白的羽纱,轻掩着小河姑娘那羞涩的脸蛋。
太阳爬上了树梢,把自己的身躯映在河水中,欣赏着火红的脸庞。一群白鹅开始了“曲项向天歌”“红掌拨轻波”的嬉戏。鱼儿凑趣地跳跃着,翻起了一个个跟头,顿时河面上鳞光闪闪。中午的小河真是活泼极了。
傍晚小河真可爱。夕阳西下,太阳把余晖洒在河面上,小河里这处红,那处绿。又一阵风来,倒映着的泥岸和成排的桑树、桃树,都乱成灰暗的一片,像醉汉,可一会儿又站定了。
小河的夜晚可静啦。喧闹了一天的小河带着倦意入睡了,她像凝固了一般,躺在那里一动不动。清清的明月,悄悄爬倒空中,对着小河照镜子。这时,寒风任意地扫着河岸上的小草,发出一阵奚奚簌素的声响。远处,偶尔传来几声汪汪的狗叫声,此时的小河显得更静、更清。
家乡的小河啊,你真美!
1.用“~~~~~”划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2.用“——”划出文中的一个似人句。
3.用"‖"给课文分段,并用简洁、完整、准确的语句概括第二段段意:
4.判断,对的在( )里打“√”
(1)短文反映了作者对家乡小河的喜爱。( )
(2)短文反映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 )
(3)短文反映了作者对家乡小河、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
(4)短文是按先概括写再具体写的结构来写的。( )
(5)短文是按先具体写再概括写的结构来写的。( )
(6)短文是按先概括写再具体写最后概括写的概括来写的。( )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3-20 04:36:5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理解

慈母情深

我一直想买一本长篇小说——《青年近卫军》。书价一元多钱。

母亲还从来没有一次给过我这么多钱。我也从来没有向母亲一次要过这么多钱。

但我想有一本《青年近卫军》,想得整天失魂落魄。

我从同学家的收音机里听过几次《青年近卫军》的连续广播。那时我家的破收音机已经卖了,被我和弟弟妹妹们吃进肚子里了。

我来到母亲工作的地方,呆呆地将那些母亲扫视一遍,却没有发现我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你找谁?”

“找我妈!”

“你妈是谁?”

我大声说出了母亲的名字。

“那儿!”

一个老头儿朝最里边的角落一指。

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

“妈——”

“妈——”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母亲大声问:“你来干什么?”

“我……”

“有事快说,别耽误妈干活!”

“我……要钱……”

我本已不想说出“要钱”两个字,可是竟然说出来了!

“要钱干什么?”

“买书……”

“多少钱?”

“一元五角……”

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旁边一个女人停止踏缝纫机,向母亲探过身,喊道:“大姐,别给他!你供他们吃,供他们穿,供他们上学,还供他们看闲书哇!”接着又对着我喊:“你看你妈这是在怎么挣钱?你忍心朝你妈要钱买书哇?”

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是个大人了。

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

那天,我用那一元五角钱给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头。

“你这孩子,谁叫你给我买水果罐头的!不是你说买书,妈才舍不得给你这么多钱呢!”

那天母亲数落了我一顿。数落完,又给我凑足了够买《青年近卫军》的钱。我想我没有权利用那钱再买任何别的东西,无论为我自己还是为母亲。

就这样,我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

【小题1】根据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失魂落魄:_______________
震耳欲聋:_______________
【小题2】分析下列句子的描写方法。
(1)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_____)
(2)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_____)
(3)母亲大声问:“你来干什么?” (_____)
(4)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_____)
【小题3】文章写了母亲还写了另外一个女人,“旁边一个女人停止踏缝纫机,向母亲探过身,喊道:‘大姐,别给他!你供他们吃,供他们穿,供他们上学,还供他们看闲书哇!’接着又对着我喊:‘你看你妈这是在怎么挣钱?你忍心朝你妈要钱买书哇?’”写这句话对表现慈母情深又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
【小题4】画出描写母亲脊背的句子,体会其中的含义。

【小题5】本文是著名作家(___________)写的,写了一件什么事?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3

①“简直受不了。要命!”
②朋友在电话那头感慨万千地抱怨受不了爸妈的唠叨。
③“他们为什么总不理解我的想法,我做什么他们都要唠叨。
④“是这样的啦。代沟!”
⑤“太对了!”太不体谅人了。”
⑥你一言,我一语,讲了大概半个钟头,终于在“理解万岁”的高呼声中挂上了电话。
⑦“讲什么讲了这么久?”妈妈问我。
⑧“怎么?电话也不能打了!”大概是激昂情绪的余波还未散尽,我冒出这么一句话来,转身进丁房间。
⑨妈妈沉默了。 
⑩晚上,书桌前仍送来半杯牛奶,温热的,妈妈送来的。妈没说话,出去了。平时她总要问一两句的。
⑾我意识到我犯了错,刚才的话或许伤了妈妈的心。可是,妈妈还是送来了牛奶。
⑿那一霎,我感到浓浓的母爱。
⒀回想那一幕幕母爱的片断:风雨中送伞的母亲,病榻前照料的母亲,上学途中护送的母亲,比赛场外等候的母亲……她的——举——动无不牵动着那颗爱女之心。
⒁  回想,当母亲为了让我添一件衣服唠叨时,无非是怕我着凉;回想,当母亲为了不让我看电视而唠叨时,无非是怕影响成绩;回想,_____________;回想,母亲唠叨过的一切事情,竟无一不牵动那颗爱女之心。
⒂“时间不早了,收拾了准备睡吧!”她忍不住又唠叨:“睡晚了明天起不来,会影响学习的。”
⒃我突然想到,唠叨居然是母爱的表达。
⒄我顺从地照办了。
⒅月光从窗台射进来,柔和的,像妈妈的手。
⒆将心比心地想一想,我觉得爸妈真好。
⒇将心比心,总是要求父母理解的子女,为什么不去体谅自己的爸爸妈妈?你会发现他们理解你其实比你理解他们多。
(21)将心比心,总是觉得父母对你不好的子女,为什么不先想想你对父母的爱有多少?你会发现他们给你的爱大大多于你对他们的爱。
(22)真的,将心比心地想一想,你会发现这一切……
【小题1】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
近义词:抱怨(____)    照料(____)
反义词:激昂(____)    温热(____)
【小题2】结合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唠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代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第12段中“一霎”表示______ ,我知道______和______这样几个词语和它表示的意思一样。
【小题4】给第14段中的画横线部分补上合适的内容,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将心比心,爸妈真的好伟大!这是原文中的一句话,应该插入( )处
A. 第17段和18段落之间
B. 第21和22段落之间
C. 第19和20段落之间
【小题6】第⑧段中,从______这个词语可以看出这里运用了与下文(  )几句相同的修辞手法。
A.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
B.母亲手心托着荔枝,像是托着一只刚刚啄破蛋壳的小鸡。
C.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D.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
【小题7】第⑧段中“我”“转身进了房间”这一动作,表明了当时我心中可能这样想:________;第16段中,又是为什么“我顺从地照办了”?可以用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__________
【小题8】读了第⑩段中画波浪线部分的句子,令人不禁想起唐朝诗人_____的诗_____中的一句,文中第21段是这首诗中又一句最好的诠释,请将这两句诗工整地写在下面。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4

课外阅读。
东坡肉
在不少饭店菜谱上,都有这样一道菜:东坡肉。这道菜向来点食率不低,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这是从北宋时期流传下来的传统菜,最早出自大名鼎鼎的苏东坡之手。
在1000多年以前的一天,苏东坡家里来了客人,他就烹制自己喜欢吃的猪肉待客。猪肉下锅,加入水和调料,以微火慢慢煨着。他便和客人下棋,两人对弈,兴趣甚浓,直至终局,苏东坡才猛然想起锅中之肉。他原以为一锅猪肉定会烧焦,急忙进厨房,却顿觉香气扑鼻。揭锅一看,块块猪肉色泽红润,形整不散,软烂如腐。此菜端上餐桌,客人和他尝罢,都觉得这菜汁浓味醇,肥而不腻,十分可口。苏东坡由此受到启发,便经常烹制这道菜,有客待客,没客自食。
苏东坡喜欢吃猪肉,又善于烹制猪肉菜肴,再加上他是“名满天下的大诗人”,黄州人民十分敬仰他,便以他的名字为他创制的这道菜命名:东坡肉。
后来,有厨师在创新传统菜时,独出心裁——在“东坡肉”里加了两种蔬菜原料:冬笋、菠菜,取“冬”的同音“东”和“菠”的谐音“坡”,命名为“东(冬)坡(菠)菜”。这样的新做法不离传统名菜基础,依旧“以人名菜,以人传菜”。
【小题1】在括号里填上“的、得、地”。
饭店( )的菜谱   慢慢( )地煨着
传统( )的名菜   烧煮( )得软烂
【小题2】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点食(lǜ  shuài) 肥而不( nì  mì)
【小题3】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①形容名气很大。(    )
②熟透了,便像豆腐一样柔软。(    )
③天下闻名。形容名声极大。(    )
④指想出的办法与众不同。(    )
【小题4】概况苏东坡第一次做“东坡肉”的过程
【小题5】你还知道哪些和苏东坡有关的美食,在下面写一写。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