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
例:说明代数式 x2+1 + (x-3)2+4 的几何意义,并求它的最小值.
解: x2+1 + (x-3)2+4 =" (x-0)2+12" + (x-3)2+22,如图,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点P(x,0)是x轴上一点,则 (x-0)2+12 可以看成点P与点A(0,1)的距离, (x-3)2+22可以看成点P与点B(3,2)的距离,所以原代数式的值可以看成线段PA与PB长度之和,它的最小值就是PA+PB的最小值.
设点A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A′,则PA=PA′,因此,求PA+PB的最小值,只需求PA′+PB的最小值,而点A′、B间的直线段距离最短,所以PA′+PB的最小值为线段A′B的长度.为此,构造直角三角形A′CB,因为A′C=3,CB=3,所以A′B="3" 2 ,即原式的最小值为3 2 .

根据以上阅读材料,解答下列问题:
(1)代数式 (x-1)2+1 + (x-2)2+9 的值可以看成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x,0)与点A(1,1)、点B (2,3)的距离之和.(填写点B的坐标)
(2)代数式 x2+49 + x2-12x+37 的最小值为.
当前题号:1 | 题型:解答题 | 难度:0.99
已知:如图,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图象交于A(3,1)、B(m,-3)两点.
(1)求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若点P是直线上一点,且OP=OA,请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
当前题号:2 | 题型:解答题 | 难度:0.99
点P在第三象限内,P到X轴的距离与到y轴的距离之比为,到原点的距离为,则点P的坐标为()
A.B.C.D.
当前题号:3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已知点A(5,4),B(1,1),则线段AB的长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4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
如图,在长方形ABCD中,边AB的长为3,AD的长为2,AB在数轴上,以原点A为圆心,AC的长为半径画弧,交负半轴于一点,则这个点表示的实数是 ______ .
当前题号:5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
一束光线从Y轴上点A(0,1)出发,经过X轴上的点C反射后经过点B(3,3),则光线从A点到B点经过的路程长为
当前题号:6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
如图,点A、B的坐标分别为(0,0)、(4,0),将△ABC绕点A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º得到△AB′C′.
(1)在所给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旋转后的△AB′C′;
(2)求BB′的长。
当前题号:7 | 题型:解答题 | 难度:0.99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A点的坐标为(6,3),B点的坐标为(0,5),点M是x轴上的一个动点,则MA+MB的最小值是(  )
A.8B.10C.12D.15
当前题号:8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坐标为,则点到原点的距离是__________.
当前题号:9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
阅读材料,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x轴上两点A(x1,0),B(x2,0)的距离记作AB=|x1﹣x2|;若A,B是平面上任意两点,我们可以通过构造直角三角形来求AB间的距离,如图,过A,B分别向x轴、y轴作垂线AM1、AN1和BM2、BN2,垂足分别是M1、N1、M2、N2,直线AN1交BM2于点Q,在Rt△ABQ中,AQ=|x1﹣x2|,BQ=|y1﹣y2|,∴AB2=AQ2+BQ2=|x1﹣x2|+|y1﹣y2|2=(x1﹣x2)2+(y1﹣y2)2,由此得到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任意两点A(x1,y1),B(x2,y2)间的距离公式为:
(1)AB=
(2)直接应用平面内两点间距离公式计算点A(1,﹣3),B(﹣2,1)之间的距离为   
(3)根据阅读材料并利用平面内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求代数式的最小值.
当前题号:10 | 题型:解答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