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世说新语·咏雪》)

(乙)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为苦李。”取之信然

(《世说新语·王戎识李》)

(注释)①〔王戎〕晋朝人。②尝:曾经。③〔诸〕众。④〔子〕果实。⑤〔折枝〕压弯了树枝。 ⑥〔信然〕真是这样。
【小题1】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⑴俄而雪____________ 
⑵撒盐空中可拟_____________
⑶尝与诸小儿____________
戎不动_____________
【小题2】下面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B.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C.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D.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小题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未若柳絮因风起。
⑵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为苦李。
【小题4】(甲)文中“兄女”回答好在哪里?(乙)文中你受到什么启发?
当前题号:1 | 题型:对比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文)东坡与小妹、黄山谷论诗。妹曰:“轻风细柳,淡月梅花。中加一字作腰,成五言联句,以何字为妙?”坡捻须云:“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妹颔首云:“佳矣,犹未也。”黄曰:“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妹颔首云:“佳矣,犹未也。”坡问:“然则妹将何说?”妹莞尔,轻云:“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二人抚掌称善。

注释:①黄山谷:黄庭坚,字鲁直,北宋文学家、书法家。
【小题1】请用/为下面的句子划停顿。(停两处)
谢 太 傅 寒 雪 日 内 集
【小题2】解释下列加点字。
(1)撒盐空中可拟(________)(2)未若柳絮风起(________)
(3)未也(________)    (4)何字为妙(________)
【小题3】试一试,翻译下列句子。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2)二人抚掌称善。
【小题4】细读甲乙两文,回答:
(1)刻画两位才女时,其写作手法有何相同之处?
(2)赏析苏小妹“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这句话的妙处。
当前题号:2 | 题型:对比阅读 | 难度:0.99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

魏文侯①与虞人②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③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④之。魏于是乎始强。

注释:①魏文侯:战国时魏国国君,在诸侯中有美誉,曾任西门豹为螂守。②虞人:管理山林的小官员。③焉:何,哪里。④罢:通"疲"文中指停止。
【小题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尊君在(______________) 相而去(_______________)
下车之 (______________) 乐   (_______________)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③岂可不一会期哉。
【小题3】这两则文段表现的共同主题是什么?
当前题号:3 | 题型:对比阅读 | 难度:0.99

   (一)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二)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吾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小题1】下面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胡贼攻郡 恰逢
B.君与家君日中  约定
C.未若柳絮风起  趁
D.贼至。 既然
【小题2】选出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    )
A.太丘舍去  吾今死矣,子可
B.岂荀巨伯所邪? 三人
C.敢独止 温故知新
D.尊君在习乎
【小题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2)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吾身代友人命。
【小题4】第二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当前题号:4 | 题型:对比阅读 | 难度:0.99
文言文阅读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

(乙)季札之初使,北过徐君。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从者曰:“徐君已死,尚谁予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吾心哉!”

(选自《史记·吴太伯世家》)

(注)①季札:春秋时吴国公子。②徐君:徐国国君。③上国:古指中原发达国家。④冢:坟墓。
【小题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
A.元方/时年七岁B.待君久/不至
C.季札/心知之D.系之徐君冢树/而去
【小题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⑴陈太丘与友行 ⑵元方入门不 ⑶为使上国 ⑷系之徐君冢树而
【小题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①过中不     ②还
B.①太丘去     ②逝者如斯夫,不昼夜
C.①于是解其宝剑  ②去后
D.①徐君季札剑 ②之者不如乐之者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字的解释。
⑴友人,下车之。
⑵始吾心已之,岂以死吾心哉!
【小题5】陈太丘与友期和季札挂剑的故事体现了中华民族________的传统美德;(甲)文中的元方是一个__________的孩子。
当前题号:5 | 题型:对比阅读 | 难度:0.99
古文阅读。

甲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文: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驰遣杀使于途。

【小题1】请用/线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
陈 太 丘 与 友 期 行,期 日 中。
【小题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尊君在____
(2)自以陋____
(3)友人惭,下车之____
(4)魏王雅望非常____
【小题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魏武闻之,驰遣杀使于途。
(3)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
【小题4】甲文中的元方和乙文中的魏武性格特点有何不同?
当前题号:6 | 题型:对比阅读 | 难度:0.99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与友
②尊君在
③元方入门不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②元方入门不顾。
(3)对文意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陈太丘是从“无信”“无礼”这两方面反驳父亲的朋友的。
B.选文主要是批评那些不守信用、没有礼貌的人。
C.面对客人的责骂,文中运用语言和动作描写表现地方的不卑不亢,有礼有节。
D.“怒”与“惭”写客人被陈元方反驳前后的神态变化,不仅使文章语言生动,同时也表明客人是一个知错能改的人。
当前题号:7 | 题型:课内阅读 | 难度:0.99
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陈)寔在乡闾,平心率物。其有争讼,辄求判正,晓譬曲直,退无怨者。至乃叹曰:“宁为刑罚所加,不为陈君所短。”时岁荒民俭,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寔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盗大惊,自投于地,稽颡归罪。寔徐譬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深克己反善。然此当由贫困。”令遗绢二匹。自是一县无复盗窃。

(选自《后汉书》)

(注释)①平心率物:居心公平,正直的对待事物。②晓譬曲直:明白详细地说明是非。譬,说道理给人听。③至乃叹曰:甚至(有人)竟感叹地说。④短:批评,指责。⑤岁:年成。俭:生活艰难,贫困。
⑥阴:暗中。⑦整拂:整理拂拭(衣服)。⑧稽颡(qǐ sǎng):古代一种跪拜礼,屈膝下拜,以额触地,表示极度的虔诚。⑨克:克制。
【小题1】下面词语中“顾”与“元方入门不顾”中“顾”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三顾茅庐B.奋不顾身C.左顾右盼D.顾此失彼
【小题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
(1)相而去(____________)   (2)岁荒民俭(__________)
【小题3】翻译文中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甲)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翻译: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理解:友人失信在先,在得知陈太丘已经离开后,不但不承认自己失约误期的错误,反而出言不逊,当着儿子骂父亲,且把责任推到陈太丘身上,说明他是一个不讲礼仪、不讲道理的人。
(乙)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
翻译:不善良的人不一定本性是坏的,(坏)习惯往往由(不注重)品性修养而形成,于是到了这样的地步。
理解:陈寔在发现盗贼后,担心自己的子孙也会行为不端,所以特意对子孙进行训诫,告诉他们要注意品性的修养,无意之中感化了盗贼,使之惭愧认罪。
【小题4】(甲)文中陈元方与(乙)文中陈寔父子二人在对待别人的错误行为时所采取的方式和态度有所不同,你认为哪种方式更有利于人改正错误?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当前题号:8 | 题型:对比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寒雪日内集(把家人聚集在一起)
B.俄而雪骤(不久,一会儿)
C.撒盐空中可拟(也许)
D.未若柳絮风起(趁,乘)
【小题2】翻译句子。
①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②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小题3】本文写出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这种气氛?
【小题4】把大雪纷纷的情景比作“柳絮因风起”妙不妙?为什么?
当前题号:9 | 题型:课内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渐,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注]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②俟:等待。③欤:句末语气词。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日中(约定)
B.相而去(舍弃)
C.与之食(方向,方位)
D.其自食其言也(害怕,担心)
【小题2】根据句意,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下车/引之
B.对/子骂父
C.期日/中
D.故人至/暮不来
【小题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2)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
【小题4】甲、乙两文折射出什么样的共同的人生哲理?
当前题号:10 | 题型:对比阅读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