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小题1】解释下列词语(1)陈太丘与友期行 (________)
(2)与人期行,相委而去(________)
(3)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_______)
【小题2】翻译句子
(1)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小题3】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各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尊君在不”中的“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
B.“待君久不至”中的“君”相当于“您”,表示有礼貌地称呼对方。 |
C.“君与家君期日中”中的“家君”是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
D.“小弟”是称呼比自己小的男性朋友,“小儿”是称呼自己的儿子。 |
(甲)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乙)
方山子传(节选)
苏轼
方山子①,光、黄②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③为人,闾里之侠皆宗④之。稍壮,折节⑤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注释)①方山子:苏轼的老朋友,姓陈名慥(zào),字季常。②光、黄:光州(今河南潢川)、黄州(今湖北黄冈)。③朱家、郭解:都是西汉时的游侠。④宗:尊崇,敬仰。⑤折节:强自克制,改变初衷。⑥矍(jué)然:惊奇注视的样子。
【小题1】请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遂至承天寺
(2)相与步于中庭
(3)余告之故
【小题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过岐亭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
B.适见焉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 |
C.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亭记》) |
D.问余所以至此者所以动心忍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1)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2)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
【小题4】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俯而不答 仰而笑呼 余 宿其家
【小题5】比较阅读(甲)(乙)两文,苏轼和方山子的人生际遇有何不同?他们自我排遣的方式分别是什么?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未寝,相与步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①,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②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小题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念无与为乐者
轼诣武卫营
吾在是
【小题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②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小题3】从甲乙两文中,你能感受到苏轼怎样的情感或者是怎样的精神品质?请分别加以概述。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
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赏一人,诛一人,奋兵而出。诸侯震惊,皆还齐侵地。威行三十六年。语在田完世家中。
威王八年,楚大发兵加齐。齐王使淳于髡之赵请救兵,赍金百斤,车马十驷。淳于髡仰天大笑,冠缨索绝。王曰:“先生少之乎?”髡曰:“何敢!”王曰:“笑岂有说乎?”髡曰:“今者臣从东方来,见道旁有禳田者操一豚蹄酒一盂,祝曰:‘瓯窭①满篝,污邪②满车,五谷蕃熟,穣穣满家。’臣见其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故笑之。”于是齐威王乃益赍黄金千镒,白璧十双,车马百驷。髡辞而行,至赵。赵王与之精兵十万,革车千乘。楚闻之,夜引兵而去。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晓雾将歇_______________ (2)夕日欲颓_______________
(3)国且危亡_______________ (4)先生少之乎_______________
【小题2】用“/”标出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合理停顿。(只限两处)
见 道 旁 有 禳 田 者 操 一 豚 蹄 酒 一 盂
【小题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臣见其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故笑之。
【小题4】(乙)文中淳于髡善于用“隐”的方式来进行劝谏,请结合文中第一段具体内容简要阐述。
(甲)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乙)方山子传(节选)
苏轼
方山子①,光、黄②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③为人,闾里之侠皆宗④之。稍壮,折节⑤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注释)①方山子:苏轼的老朋友,姓陈名慥(zào),字季常。②光、黄:光州(今河南潢川)、黄州(今湖北黄冈)。③朱家、郭解:都是西汉时的游侠。④宗:尊崇,敬仰。⑤折节:强自克制,改变初衷。⑥矍(jué)然:惊奇注视的样子。
【小题1】请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遂至承天寺 (2)余告之故
【小题2】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2)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
【小题3】比较阅读(甲)(乙)两文,苏轼和方山子的人生际遇有何不同?他们自我排遣的方式分别是什么?
〖甲〗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⑴念无与为乐者(________) (2)怀民亦未寝(_______)
⑶夜大雪(________) (4)经宿方至(_______)
【小题2】用“/”标出下列句子的两处停顿。
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与朱元思书》)
(3)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
【小题4】语段〖甲〗和语段〖乙〗都写的是夜访好友,请比较两个主人公的异同点。(可从目的、原因、结果、情感、性格等方面考虑)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孥一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乙)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舟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或问“暂住何烦尔?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
(注释)①王子猷(yóu):即王徽之,王羲之的儿子。②剡(shàn):县名。【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余强饮三大白而别(____________) (2)客此(____________)
(3)因起彷徨 (____________) (4)即便夜乘小舟就之(_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四望皎然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
B.即便夜乘小舟就之 实是欲界之仙都 |
C.造门不前而返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
D.人问其故 问其姓氏 |
(1)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2)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小题4】(甲)(乙)两文的主人公都具有怎样相似的性格特点?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番。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节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为分宁主簿。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①手版②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③乎!杀人以媚④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
(节选自《宋史》)
(注释)①委:抛弃、丢掉。②手版:笏,古代君臣在朝廷上相见时手中所拿的狭长板子,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记事。③仕:指做官。④媚:取悦、巴结。
【小题1】划线词语的解释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水陆草木之花敦颐独与之辩 | B.有狱久不决小大之狱(《曹刿论战》) |
C.濯清涟而不妖吾恂恂而起(《捕蛇者说》) | D.可爱者甚番负者歌于途(《醉翁亭记》) |
(1)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
【小题3】用“/”画出(乙)段画线句子的一处朗读停顿。
敦颐至一讯立辨
【小题4】(甲)文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莲花的形象?
【小题5】黄庭坚称周敦颐“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结合(甲)文,谈谈(乙)文中的周敦颐是一个怎样的人?
(甲)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安贫乐道
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也。安贫乐道,专精耽①学,不营②产业,常丐食诵《诗》,虽家无斗储③,意恰如④也。其妻患之,或焚毁其书而求改嫁,欢笑而谓之曰:“卿不闻朱买臣⑤妻邪?”时闻者多哂之。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
——选自《晋书》
(注释)①耽;非常爱好。②营:谋求。③斗储:一斗粮食的贮存。④意怡如:内心还是安适愉快。⑤朱买臣:西汉吴郡(今江苏吴县)人,家境贫苦而读书不懈。其妻嫌其贫穷落魄,离他改嫁。后朱买臣为会稽太守时曾归故乡,路上见前妻和后夫,接至官署住,给食一月。前妻不久惭而自缢。【小题1】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苔痕/上阶绿 |
B.常丐/食诵《诗》 |
C.无丝竹/之乱耳 |
D.卿/不闻朱买臣妻邪 |
(1)惟吾德馨(______)
(2)时闻者多哂之(______)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
【小题4】(甲)文“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运用了怎样的写法?作者写这句的用意何在?
【小题5】比较(甲)(乙)两文,说说刘禹锡与王欢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有什么不同之处。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有删改)
【小题1】用斜线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可 汗 问 所 欲,木 兰 不 用 尚 书 郎
【小题2】指出下列各句的修辞手法。
①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②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③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小题3】选出下列句子中不是对偶句的一项( )
A.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
B.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
C.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
D.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
①表现木兰不贪图富贵利禄的句子是
②从侧面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是
【小题5】分别选出与例句中画线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
(1)双兔傍地走( )
A.走马观花
B.茶走味了
C.车刚走
D.走漏消息
(2)安能辨我是雄雌?( )
A.坐立不安
B.安敢如此
C.安的什么心
D.安营扎寨
(3)木兰当户织( )
A.捷报飞来当纸钱
B.当着大家的面谈一谈
C.他会当家
D.旗鼓相当
【小题6】出自本文最后一段内容的成语是什么?其在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