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郭伋始至行部,到西河美稷,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请别驾从事,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

(选自《后汉书·郭伋传》,略有改动)

(注释)①〔郭伋(jí)始至行部〕郭伋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行部,出巡。②〔西河美稷〕地名。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陈太丘与友
②相而去
③使君日当还
事讫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
①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②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
【小题3】甲、乙两文告诉了我们一个同样的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从选材角度看,甲文选取的是友人“无信”“无礼”的反面例子,乙文选取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正面例子。
【小题4】(材料探究)阅读下面几则诚信小故事,谈谈你对诚信有什么认识。

材料一:春秋时,吴国的季子出使北方,顺道拜访了徐君。徐君很喜欢季子的剑,季子虽然心中默许赠送,但因外交礼仪的需要,当时没有答应。等季子返回时,徐君已经死了,季子就把剑挂在徐君坟前的树上,然后再离去。

材料二:北宋词人晏殊14岁时,参加皇帝亲自主持的考试,看到题目后,对皇帝说:“这个题目我10天前就做过了,请陛下另出一题。”

当前题号:1 | 题型:对比阅读 | 难度:0.99
阅读《陈太丘与友期行》,完成下面小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①与友
②尊君在
③下车
④入门不
【小题2】翻译句子。
①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②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③未若柳絮因风起。《咏雪》
【小题3】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你如何评价元方的“入门不顾”?
当前题号:2 | 题型:课内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注释]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②[俟]等待。③[欤]句末语气词。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①陈太丘与友行______________  ②相而去______________
③故人来,与之食______________  ④其自食其言也______________
【小题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②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小题3】读了[甲]段和[乙]段之后,你一定对“守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请结合文段内容谈谈你对“守信”的看法。
当前题号:3 | 题型:对比阅读 | 难度:0.99

(甲)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谢安怜翁

谢奕作剡令,有一老翁犯法,谢以醇酒罚之,乃至过醉,而犹未已。太傅时年七八岁着青布绔在兄膝边坐,谏曰:“阿兄,老翁可念,何可作此!”奕于是改容曰:“阿奴欲放去邪?”遂遣之。

(注释)①谢奕:字无奕,谢安的长兄,谢道韫之父。②剡(shàn):指剡县,在今天的浙江嵊州。③醇酒:含酒精度高的酒。④绔:裤子;纨绔:用细绢做的裤子。
⑤阿奴:对幼小者的爱称,弟弟。⑥遣:打发。
【小题1】用“/”给文中画横线句断句(限断两处)。
太 傅 时 年 七 八 岁 着 青 布 绔 在 兄 膝 边 坐
【小题2】根据《古汉语常用字词典》提供的部分义项,给下列句子中加点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而犹未( )   (2)奕于是改曰( )
(已)①停止,完毕  ②副词,已经  ③副词,太,过分  ④语气词,用法同“矣”
(容)①容纳 ②宽容,容忍  ③许可,允许 ④容貌,仪容
【小题3】阅读两篇文章,用自己的语言补全下列对话。

小文:读了上面这两则短文,我发现两篇文章都抓住了人物的语言描写,甲文当谢太傅问“纷纷扬扬的雪像什么”时,兄女的回答是:“ 。” 乙文童年时候的谢太傅看到兄长惩罚老翁时,劝兄长说“ 。”

小涵:你说的没错,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也往往最能展现人物的形象。两篇短文里都有孩童的形象,我在甲文中感受到了童年时的谢道韫是  的一个人,乙文中我感受到童年的谢安是   的一个人。

【小题4】你赞同这两篇选文中成人对待儿童的态度吗?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由。
当前题号:4 | 题型:对比阅读 | 难度:0.99
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范式字巨卿,少游学于太学,与汝南张劭(shào)为友。劭字元伯。二人并告归乡里。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尊亲。”乃共克期日。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敢信之诚也?”对曰:“巨卿信士,必不违约。”母曰:“若然,当为尔酿酒。”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拜饮尽欢而别

(选自《后汉书》有删改)

(注释)①太学:京城最高学府。②汝南:古地名,今河南境内。③告:告假。④过:拜访。⑤克:约定。⑥白:告诉。⑦馔(zhuàn):饭食。⑧升堂:登上大厅。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尊君在
(2)日中
(3)后期方
(4)请设馔以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巨卿果到/升堂拜/饮尽欢而别
B.巨卿果到/升堂拜饮/尽欢而别
C.巨卿/果到升堂拜饮/尽欢而别
D.巨卿/果到升堂拜/饮尽欢而别
【小题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友人惭,下车引之。
(2)巨卿信士,必不违约。
【小题4】读(甲)(乙)两文,在元方眼中“友人”是怎样的一个人?在张劭眼中,范式又是怎样的一个人? (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当前题号:5 | 题型:对比阅读 | 难度:0.99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也,其先自魏郡元城徙焉。充少孤,乡里称孝。后到京师,受业太学,师事扶风班彪。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

(注)①会稽上虞:古地名。②焉:于之,到这里。③扶风:古地名。④班彪:汉代著名学者、史学家。
【小题1】选出下列加点字正确的一项(  )
⑴俄而雪    ⑵撒盐空中差可    ⑶充少    ⑷博览而不守章句
A.骤:紧。拟:相似。孤:孤僻。好:与“坏”相对。
B.骤:紧。拟:相似。孤:孤单。好:与“坏”相对。
C.骤:急。拟:相比。孤:幼儿丧父。好:喜爱。
D.骤:急。拟:相比。孤:孤儿。好:喜爱。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未若柳絮因风起。   (2)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
【小题3】选出下面断句正确的一项(  )
A.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
B.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
C.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
D.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
【小题4】古诗词中有许多“咏雪”的名句,请写出连续的上下两句。
【小题5】谢道韫和王充的成长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成才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当前题号:6 | 题型:对比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客有问陈季方:“足下家君太丘有何功德,而荷天下重名?”季方曰:“吾家君譬如桂树生泰山之阿,上有万仞之高,下有不测之深;上为甘露所沾,下为渊泉所润。当斯之时,桂树焉知泰山之高、渊泉之深?不知有功德与无也!”

(注)①阿:山脚。②沾:浸润。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陈太丘与友
(2)尊君在
(3)元方入门不
(4)天下重名
【小题2】翻译。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小题3】甲文中元方“入门不顾”的原因是友人的_____________(用文中的四个字回答);乙文中陈季方用“______________”的比喻来评价自己的父亲。
【小题4】俗话说,虎父无犬子。请结合两文来谈谈陈太丘儿子们的聪慧之处。
当前题号:7 | 题型:对比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文]宾客诣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李方炊。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炊忘著箅,饭落釜中。太丘问:“炊何不馏?”元方、季方长跪曰:“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箅,饭今成糜。”太丘曰:“尔颇有所识不?”对曰:“仿佛志之。”二子俱说,更相易夺,言无遗失。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注释](1)箅(bì):蒸饭用的算子。(2)馏:把半熟的食物蒸热。(3)糜:稀粥。(4)志:记住。(5)更:交替。易夺:改正补充。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实词。
(1)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门外:_______________
(2)元方入门而不 顾:_________________
(3)宾客陈太丘宿 诣:_________________
(4)饭落中 釜: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理解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
(D友人惭,下车引 之:_________________
(2)仿佛志     之: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句子翻译。
(1)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小题4】下列对甲乙两段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中朋友未能如期赴约,陈太丘决定先行一步 并嘱咐元方在家等朋友。
B.甲文中元方尽管年幼,但是面对友人的冒犯,当面毫不客气地斥责了友人。
C.乙文中太丘和朋友谈话的内容深深吸引了兄弟二人,结果煮饭时忘了放箅子。
D.乙文中兄弟二人把偷听到的谈话内容完整复述了一遍,太丘便没有惩罚他们。
当前题号:8 | 题型:对比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公欣然曰:“白雪纷纷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小题1】用斜线“/”为下面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谢 太 傅 寒 雪 日 内 集
【小题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俄而:____
(2)雪:____
(3)所似:____
(4)差可:____
【小题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与儿女讲论文义。
(2)未若柳絮因风起。
【小题4】在《咏雪》这篇小短文里,作者为我们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你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当前题号:9 | 题型:课内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

(郭伋)始至行部,到西河美稷,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谓别驾从事,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

(节选自《后汉书·郭伋传》)

(注释)①郭伋(jí)始至行部:郭伋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行部:出巡。②西河美稷:地名。③别驾从事:部下官吏,相当于随行秘书。④野亭:郊野外的亭子。
【小题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元方入门不   顾:回头看
B.伋辞之 谢:道歉
C.及事  讫:完毕
D.先一日 期:约定的日期
【小题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
(2)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须期乃入。
【小题3】从甲、乙两文的故事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10 | 题型:对比阅读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