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小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⑤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⑥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1)下车
引之 引: (2)不
逾矩 逾:
(3)三
省吾身 省: (4)去后
乃至 乃:
【小题2】下列句子翻译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翻译: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自己离开了。” |
B.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翻译: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还是舍不得离开,(担心)离开后朋友来到。 |
C.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翻译: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道而来,不也是很快乐的事吗? |
D.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翻译:懂得某种学问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
【小题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温故而知新”一章强调在复习旧知识时要有新的收获。 |
B.“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一章讲循序渐进,进德修业的发展过程。 |
C.陈元方小小年纪却能驳倒父亲的朋友,友人致歉后,陈元方特别高兴,头也不回走进屋内。 |
D.“怒”与“惭”写友人被陈元方反驳前后的神态变化,不仅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同时也表明友人是一个知错能改的人。 |
【小题4】元方斥责“友人”无信,令你想起乙文中的哪句话?( )
A.为人谋而不忠乎 |
B.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C.传不习乎 |
D.人不知而不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