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小题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一百里(表示约数)
B.千不穷(婉转)
C.鸢飞天(至、到达)
D.窥谷忘(同“返”,返回)
【小题2】下列各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富阳至桐庐 非亭午夜分
B.天下独  猿则百叫无
C.猛浪若  乘御风
D.负势竞  横柯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一句从大处着笔,勾勒出富春江这幅山水画卷的整体气象。
B.第二段前两句写江水的清澈,着眼于静态;后一句写急流、猛浪,着眼于动态。一静一动。细致地描绘出“异水”的动人之态。
C.第三段先描写了群山的静态美,再铺写山中的各种声音,这是以静写闹,显示春天山中热闹景象。
D.“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流露出作者厌倦官场,超脱尘世的清高思想,同时又反衬大自然的诱人魅力。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课内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02 10:44:4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节选自《出师表》)

(乙)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故往见郭隗先生,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涓人曰:‘死马且买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 ’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于是昭王为隗筑官而师之,士争凑燕。

(节选自《燕昭王求贤》,有删改)

(注)①厚:丰厚,用做动词②涓人:国君身边的侍从人员,多指宦官③三:指很多,虚数④致:招来⑤见事:被任用⑥凑:聚集,奔赴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先帝不以臣卑鄙(______)
(2)自枉屈(______)
(3)往见郭隗先生(______)
(4)天下必以王为能马(______)
【小题2】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划一处)
士争凑燕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语句
(1)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2)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小题4】结合两篇选文,概括刘备和燕昭王对待人才的共同之处

同类题4

课内文言文阅读。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百废兴 _____________
(2)朝夕阴:_____________
(3)长烟空:_____________
(4)去怀乡:_____________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小题3】仔细阅读文本,文本中“是进亦忧,退亦忧”中的“进”和“退”分别指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用文中原话回答)。
【小题4】文中范仲淹借“古仁人之心”表达什么情怀?

同类题5

阅读(甲)(乙)两篇文言短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乙)墨子怒耕柱子。耕柱子曰:“我无愈于人乎?”墨子曰:“我将上太行,以骥与牛驾,子将谁策?”耕柱子曰:“将策骥也。”墨子曰:“何故策旗也?”耕柱子曰:“骥足以策。”墨子曰:“我亦以子为足以策,故怒之。”耕柱子悟。

子禽问曰:“多言有益乎?”墨子曰:“蛤蟆蛙蝇,日夜恒鸣,口干舌敝,然而不听。今晨观鸡,时夜而鸣,天下振动。多言何益?唯其言之时也。”

(选自《墨子》)

(1)请根据词典常用义给加点字选择恰当的解释,将序号填在对应的横线上。
加点字
《古代汉语词典》常用义
字义选项
①墨子耕柱子
A.气势盛   B.怨恨   C.生气,发怒
 
②我无于人乎
A.病好 B.胜过   C.更加
 
③日夜
A.平常,一般 B.永久的 C.经常,常常
 
④口干舌
A.坏,破旧   B.疲劳   C.遮蔽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我将上太行,以骥与牛驾,子将谁策?
②多言何益?唯其言之时也。
(3)甲文和乙文的第一段文字采用了类似的手法引出什么观点,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4)生活中也常有“口千舌敝,然而不听”的事情,除乙文的第二段文字所说的原因外,还有哪些情形?请说出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