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古诗文阅读

(甲)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观月记1(节选)张孝祥

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天无纤云,月白如昼。沙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余系船其下,尽却童隶而登焉。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阆风、瑶台、广寒之宫,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

(注)1.乾道二年(1166),张孝祥在知静江府、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任上被免职,自桂林北上,途经洞庭湖,舟泊金沙堆,时当中秋,独登观月,作本文以记之。
【小题1】解释下面加点词。
(1)无与为乐者 (_______)
(2)竹柏影也(_______)
(3)未尝身至其地(_______)
(4)以为金沙堆观月记(_______)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余系船其下,尽却童隶而登焉。
【小题3】(甲)(乙)两文均是写月色之佳作,广为后人传诵。皎洁月色之下,是诗人无尽绵延的思绪。请你结合文本和写作背景简要分析作者当时的心境。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对比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04 05:49:1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屠大窘,恐前后受其。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乙)庾公乘马有的卢,或令卖去。庾云:“卖之必有买者,即当害其主。宁可不安己而移于他人哉?孙叔敖杀两头蛇,以为后人,古之美谈。效之,不亦达乎?”

(选自《世说新语·德行第一》)

(注释)①庾公:庾亮,字元规,晋颍川鄢陵(今属河南人)。美姿容,善谈论,好老庄,有德望。官至征西大将军、荆州刺史。②的卢:额有白斑,传说为害主之马。③或:有的,有的人。④语:告诉。⑤孙叔敖:春秋时楚国令尹。相传儿时在路上见到两头蛇,迷信认为看到的人必死,他怕别人再看到蛇而死,便将蛇打死埋掉了。⑥达:明白事理。
【小题1】对下面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其一犬/坐于前B.恐/前后受其敌
C.昔孙叔敖/杀两头蛇D.庾公乘马有/的卢
【小题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敌:(________) (2)股:(________)(3)昔:(________
【小题3】解释下列句子的意思。
(1)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2)效之,不亦达乎?
【小题4】文中的庾亮不卖“的卢”马表现了他怎样的品格?

同类题3

阅读下面三则古代短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

(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已卯上元,予在儋州°(地名,现在属于海南),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步西城,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揉,屠沽纷然。归舍巳三鼓矣。舍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放杖而笑,孰为得失?过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

(苏轼《书上元夜游》)

(丙)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苏轼《赤壁赋》)

(注)①儋州:地名,现在属于海南。苏轼被一贬再贬,贬至儋州。②过:即苏过,苏轼的小儿子。③韩退之:韩愈,唐朝文学家。④食:享受。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有老书生数人来 ②良月
为得失 ④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小题2】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②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小题4】(甲)(乙)两文中都写到了作者在皎洁的月色下欣然出行,请结合以上三篇短文分析苏轼在文中抒发的相似的感悟。

同类题5

   (甲)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岳阳楼记》)

(乙)季文子(即鲁国大夫黄越)相宣、成,无衣帛之妾,无食粟之马。仲孙它谏曰:“子为鲁上卿,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共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文子曰:“吾亦愿之。然吾观国人,其父兄之食粗而衣恶者犹多矣,吾是以不敢。人之父兄食粗衣恶,而我美妾与马,无乃非相人者乎!且吾闻以德荣为国华,不闻以妾与马。”

(节选《国语·季文子以德为荣》)

(注释)①相:辅助。②爱:吝啬。③华国:使国家有光彩。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春和明 (2)长烟
(3)把酒风 (4)食粗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
(1)微斯人,吾谁与归?
(2)且吾闻以德荣为国华。
【小题3】季文子在思想上与范仲淹有什么相同之处?请结合(乙)文内容说说你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