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课内选段,完成题目

散步

①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②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儿就觉得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③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去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④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⑤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⑥后来发生了分歧: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于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⑦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说。

⑧这样,我们就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了。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但我们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小题1】第④段描写的对象是_________,这段景物描写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第⑥段中“委屈”一词在文中的具体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第⑦段中母亲“变了主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阅读第⑧段中的划线句,作者为什么要特地强调母亲的“瘦”和“不算重”,又强调儿子的“幼小”和“轻”?
当前题号:1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
文言文阅读,完成下列小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小题1】下列各组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尊君在不/过中
B.中不至/吾三省吾身
C.元方年七岁/学而习之
D.则是无/与朋友交而不
【小题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陈太丘与友行   期:
(2)相而去  委: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小题4】阅读文章,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⑴友人发怒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友人知错就改的表情与动作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2 | 题型:课内阅读 | 难度:0.99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方正》)

(乙)

颍川太守髡陈仲弓。客有问元方:“府君何如?”元方日:“高明之君也。”“足下家君何如?”日:“忠臣孝子也。”客日:何有高明之君,而刑忠臣孝子者乎?”元方日:“足下言何其谬.也!故.不相答。”客日:“足下但因伛为恭,而不能答。”元方日:“昔高宗放孝子孝己,尹吉甫放孝子伯奇,董仲舒放孝子符起。唯此三君,高明之君;唯此三子,忠臣孝子。”客惭而退。

(选自《世说新语·言语》)

(注释)①髡(kūn):古代一种剃去男子头发的刑罚。②陈仲弓:陈寔,字仲弓。③府君:对太守之称。④伛:弯腰。⑤放:流放,放逐。⑥孝己:人名,相传为殷高宗武丁的儿子,因遭后母谗言,被放逐而死。后文“伯奇”“符起”也是 人名,均侍奉父母十分孝顺。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⑴尊君在___
⑵元方入门不___
⑶足下言何其也___ 
不相答___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
⑴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⑵何有高明之君,而刑忠臣孝子者乎?
【小题3】下面句中的“而”字有几种意义( )
①客惭而退  ②曲肱而枕之  ③博学而笃志  ④相委而去  ⑤学而不思则罔
A.2B.3C.4D.5
【小题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甲乙两文中的陈元方表现出怎样的共同特点?
当前题号:3 | 题型:对比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列两篇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课文《陈太丘与友期》)

(乙)郭伋始至行部,到西河美稷,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顾而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请别驾从事,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

(选自《后汉书·郭伋传》,略有改动)

(注)①郭伋(jí)始至行部:郭伋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行部,出巡。②西河美稷:地名。③讫:完毕。④别驾从事:部下官吏。⑤野亭:郊野外的亭子。

【小题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相而去(______)
而对曰(______)
③先一日(______)
④其为人此(______)
【小题2】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伋请别驾从事,计日告之。
A.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B.学而时习之
C.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D.择其善者而从之
【小题3】用“/”正确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标一处)
儿 曹 何 自 远 来(标主谓之间)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须期乃入。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小题5】从甲、乙两文的故事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至少两点)
当前题号:4 | 题型:对比阅读 | 难度:0.99
阅读(甲)(乙)两篇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俄而雪________   (2)未若柳絮风起 _______
【小题2】翻译下面句子
(1)撒盐空中差可拟。
(2)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小题3】下列句子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与儿女讲论文义
谢太傅和他的儿女们谈论文章的义理。他很关心和重视后代的学习。
B.白雪纷纷何所似?
纷纷扬扬的为什么这么像白雪?谢太傅看到外面的情景,很惊讶。
C.公大笑乐。
谢太傅很高兴地大笑。说明他对儿女将雪比喻为“撒盐”“柳絮”感到幼稚可笑。
D.下车引之。
陈太丘的友人下车来拉元方,这个动作说明他心中为自己的行为真心感到羞愧了。
【小题4】(甲)(乙)两文中的“兄女”“陈元方”两少年有怎样的共同特点?你知道类似的少年吗?请举出他(她)的一个相关事例。
当前题号:5 | 题型:课内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选自《世说新语·言语》)

(乙)

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客问淮上利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意色举止,不异于常。

(选自《世说新语·雅量》)

[注释]①谢公:即谢安。②淮上信:从淮水派来的送信人。 ③竟:终了,完毕。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1)俄而雪__
(2)撒盐空中差可__
(3)未若柳絮风起__
(4)不于常__
【小题2】用“/”划分句子停顿,划两处。
看 书 竟 默 然 无 言 徐 向 局
【小题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2)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
【小题4】从以上两文中可以看出谢太傅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当前题号:6 | 题型:对比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两则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一)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二)

王黄门兄弟三人俱诣谢公,子猷、子重多说俗事,子敬寒温而已。既出,坐客问谢公:“向三贤孰愈?”谢公曰:“小者最胜。”客曰:“何以知之?”谢公曰:“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推此知之。”

(注释)王黄门,王徽之,字子猷,是王羲之的儿子,曾任黄门侍郎。子重,是王操之的字,子敬是王猷之的字。子敬最小。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撒盐空中差可     拟:相比
B.未若柳絮风起     因:趁,乘
C.王黄门兄弟三人俱谢公 诣:拜访
D.向三贤愈 孰:通“熟”,熟悉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何以知B.吉人辞寡
C.下车引D.择其善者而从
【小题3】下列对两则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谢安认为把大雪纷飞的情景比作“柳絮因风起”相对于“撒盐空中差可拟”更好。
B.《咏雪》一文从“公欣然”和“大笑乐”中,可看出谢安与子侄辈亲密无间的感情。
C.王黄门兄弟三人见谢公时,子猷和子重说了些日常事情,子敬寒暄了几句。
D.谢安通过子敬见自己时说了几句客套话,认为子敬比子猷、子重要贤明一些。
【小题4】将第三大题文言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2)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
当前题号:7 | 题型:对比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⑴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出自《世说新语》)

(乙) 钟毓、钟会,少有令誉。年十三,值父昼寝,因共偷服散酒⑵其父时觉,且假寐以观之。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出自《殷芸小说》)

(注释):①散酒:药酒。②成礼:使礼仪完备。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或短语。
⑴与友期行
⑵下车引之
⑶少有令誉
父昼寝
【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
【小题3】(甲)文中“客”与“元方”争论的焦点是什么?
【小题4】依据(乙)文中兄弟俩的言行,各用一至两个四字短语概括他们的性格特点。
当前题号:8 | 题型:对比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是日与群臣饮酒,乐,而天雨,命驾将适野。文侯将出,左右曰:“今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魏于是乎始强。

[注释]:虞人:管理山泽的小官。是:这。适:到。焉:哪里。岂:怎么。身:亲自。
【小题1】下列选项中的“期”字,用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吾与虞人猎。
A.陈太丘与友B.日中
C.岂可不一会D.魏文侯与虞人
【小题2】下列选项中的“之”字,用法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下车引
A.择其善者而从B.身自罢
C.公将焉D.曲肱而枕
【小题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1)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2)乃往,身自罢之。
【小题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从两则故事中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当前题号:9 | 题型:对比阅读 | 难度:0.99
阅读《陈太丘与友期行》,完成后面的题目。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陈太丘与友
(2)太丘舍
(3)下车
(4)元方入门不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小题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太丘不守信用,约好跟朋友出行,结果不等友人来自己先走了。
B.陈元方小时候傲慢无礼,竟敢教训长辈,目中无人。
C.小元方能指出父亲的朋友“期日中”而“日中不至”是“无信”,“对子骂父”是“无礼”,可见他明白事理,落落大方。
D.“友人”之所以“下车引之”,是想哄陈元方带自己去找他的父亲。
【小题4】读了这篇文章,你获得了哪些为人处世的启示?
当前题号:10 | 题型:课内阅读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