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她把这两个熟睡的孩子放在床上,让他们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连忙把帐子拉好。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门吱嘎一声,仿佛有人进来了。桑娜一惊,从椅子上站起来。 ”不,没有人!上帝,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桑娜沉思着,久久地坐在床前。

【小题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1)忐忑不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作自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这个片段选自《___________》一课,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文中的“她”是指____________,“他”是指_____________,“他们”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文中描写桑娜神态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中最能概括桑娜心情的词语是_________
【小题5】以上段落在刻画桑娜的形象是主要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 她“觉得非这样做不可”表现了她怎样的品质?
当前题号:1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风暴

普希金

你可看过岩石上的少女

穿着白衣裙,立于波涛上,

当海水在混乱的幽暗里

和岸石游戏,澎湃和轰响,

当电闪以它紫红的光线

不断地闪出了她的形象,

而海风在冲激和飞旋,

扬起了她的轻飘的云裳?

美丽的是这海,狂暴、阴郁,

闪烁的天空没一块蔚蓝;

但相信吧:岩石上的少女

比波浪、天空、风暴更美丽。

(相关链接)普希金在年轻时结交了一些后来成为“十二月党人”的朋友。虽然“十二月革命”最终遭到反动政府的残酷镇压,但他们的进步思想深深地震撼了普希金。这时期他的作品歌颂自由、进步,反对封建农奴制,抨击暴君专制。

【小题1】诗的题目为“风暴”,自然“风暴”是诗人浓笔描摹的事物,仔细阅读,说说作者是怎样描摹“风暴”的。
【小题2】诗中所写风暴对表现少女有什么作用?
【小题3】诗中“风暴”和“少女”各象征着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提示:联系普希金的生活时代背景思考,普希金生活在俄国大革命时期。)
当前题号: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课文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果然,10年之久,于勒叔叔没再来信。可是父亲的希望却与日俱增。母亲也常常说:"只要这个好心的于勒一回来,我们的境况就不同了。他可真算得一个有办法的人。"

……

……后来我们终于动身了。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正如那些不常旅行的人们一样,我们感到快活而骄傲。

……

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痕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我给了他10个铜子的小费。他赶紧谢我:"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轻的先生!"

等我把2法郎交给父亲,母亲  ① (A.怀疑  B.犹豫  C.诧异  D.激动)起来,就问:“吃了3个法郎?这是不可能的。”

我说:“我给了他10个铜子的小费。”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你简直是疯了!拿10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她没再往下说,因为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

后来大家都不再说话。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  ② (A.升  B.跳  C.现  D.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小题1】结合语境,给文中横线处选填恰当的词语。
①____  ②____
【小题2】“我”的母亲原先怎样称呼于勒,后来又是怎样称呼的?从称呼的变化上,可以看出她是怎样的一个人?
【小题3】选文中有两段景物描写,请找出来,分别说说这两段景物横写的作用。
【小题4】文中画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你怎样理解文中“我”心里默念的话。
当前题号:3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我的叔叔于勒》(节选),完成下列各题。

①我父亲突然好像不安起来,他向旁边走了几步,瞪着眼看了看挤在卖牡蛎的身边的女儿女婿,就赶紧向我们走来。他的脸色十分苍白,两只眼也跟寻常不一样。他低声对我母亲说:“真奇怪!这个卖牡蛎的怎么这样像于勒?”

②母亲有点莫名其妙,就问:“哪个于勒?”

③父亲说:“就……就是我的弟弟呀。……如果我不知道他现在是在美洲,有很好的地位,我真会以为就是他哩。”

④我母亲也怕起来了,吞吞吐吐地说:“你疯了!既然你知道不是他,为什么这样胡说八道?”

⑤可是父亲还是放不下心,他说:“克拉丽丝,你去看看吧!最好还是你去把事情弄个清楚,你亲眼去看看。”

⑥母亲站起来去找她两个女儿。我也端详了一下那个人。他又老又脏,满脸皱纹,眼光始终不离开他手里的活儿。

⑦母亲回来了。我看出她在哆嗦。她很快地说:“我想就是他。去跟船长打听一下吧。可要多加小心,别叫这个小子又回来吃咱们!”

⑧父亲赶紧走去。我这次可跟着他走了,心里异常紧张。父亲客客气气地和船长搭上话,一面恭维,一面打听有关他职业上的事情,例如哲尔赛是否重要,有何出产,人口多少,风俗习惯怎样,土地性质怎样等等。后来谈到我们搭乘的这只“特快号”,随即谈到全船的船员。最后我父亲终于说:“您船上有一个卖牡蛎的,那个人倒很有趣。您知道这个家伙的底细吗?”

⑨船长本已不耐烦我父亲那番谈话,就冷冷地回答说:“他是个法国老流氓,去年我在美洲碰到他,就把他带回祖国。据说他在哈佛尔还有亲属,不过他不愿回到他们身边,因为他欠了他们的钱。他叫于勒……姓达尔芒司,一一也不知还是达尔汪司,总之是跟这差不多的那么一个姓。听说他在那边阔绰过一个时期,可是您看他今天已经落到什么田地!”

⑩我父亲脸色早已煞白,两眼呆直,哑着嗓子说:“啊!啊!原来如此……如此……我早就看出来了!……谢谢您,船长。”

(11)他回到我母亲身旁,是那么神色张皇。母亲赶紧对他说:“你先坐下吧!别叫他们看出来。”

(12)他坐在长凳上,结结巴巴地说:“是他,真是他!”然后他就问:“咱们怎么办呢?”母亲马上回答道:“应该把孩子们领开。若瑟夫既然已经知道,就让他去把他们找回来。最要留心的是别叫咱们女婿起疑心。”

(13)父亲神色很狼狈,低声嘟囔着:“出大乱子了!”我的叔叔于勒阅读答案。

(14)母亲突然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现在把钱交给若瑟夫,叫他去把牡蛎钱付清。已经够倒霉的了,要是被那个讨饭的认出来,这船上可就热闹了。咱们到那头去,注意别叫那人挨近我们!”她说完就站起来,给了我一个五法郎的银币,就走开了。

(15)我问那个卖牡蛎的人:“应该付您多少钱,先生?”

(16)他回答道:“两法郎五十生丁。”

(17)我把五法郎的银币给了他,他找了钱。

(18)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纹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19)我给了他十个铜子的小费。他赶紧谢我:“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轻的先生!”

(20)等我把两法郎交给父亲,母亲诧异起来,就问:“吃了三个法郎?这是不可能的。”

(21)我说:“我给了他十个铜子的小费。”

(22)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你简直是疯了!拿十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她没再往下说,因为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

(23)后来大家都不再说话。

(24)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25)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遇见他。

【小题1】有同学认为文中的“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一句太啰嗦了,对此你有何看法?
【小题2】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第(24)段中划线句子的作用。
【小题3】选文通过对菲利普夫妇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细致入微地表现出他们的心理活动或性格特点。请举例作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4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
依据你对《格列佛游记》的理解,给这部名著加一个副标题。
当前题号:5 | 题型:名著阅读 | 难度:0.99
请结合《格列佛游记》中的具体内容,说说“慧骃”是怎样教育子女的。(说出一个方面即可)
当前题号:6 | 题型:名著阅读 | 难度:0.99
名著阅读
《格列佛游记》的作者是 国18世纪前期最优秀的讽刺作家和政论家 。书中主人公格列佛游历了“ ”、“ 、”“ ”和“马国(慧骃国)”等四个国家。
当前题号:7 | 题型:名著阅读 | 难度:0.99
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
(1)《红星照耀中国》被誉为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百科全书”。请从下面人物中任选一个进行简要评价。
①***②周恩来
(2)《昆虫记》不仅真实地记录了昆虫的生活,还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结合作品中有关“蟋蟀”的活动,说说它对你的触动。(任意两点即可)
当前题号:8 | 题型:名著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美丽的颜色(节选)

①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的学生生活中最愉快的时期,是在顶楼里度过的;玛丽·居里现在又要在一个残破的小屋里,尝到新的极大的快乐了。这是一种奇异的新的开始,这种艰苦而且微妙的快乐(无疑地在玛丽以前没有一个女人体验过),两次都挑选了最简陋的布景。

②娄蒙路的棚屋,可以说是不舒服的典型。在夏天,因为棚顶是玻璃的,棚屋里面燥热得像温室。在冬天,简直不知道是应该希望下霜还是应该希望下雨。若是下雨,雨水就以一种令人厌烦的轻柔声音,一滴一滴地落在地上,落在工作台上,落在这两个物理学家标上记号永远不放仪器的地方;若是下霜,就连人都冻僵了,没有方法补救。那个炉子即使把它烧到炽热的程度,也令人完全失望,走到差不多可以碰着它的地方,才能感受一点暖气,可是离开一步,立刻就回到寒带去了。

③然而,玛丽和比埃尔更要习惯忍受室外的严寒,他们炼制沥青铀矿的设备极其简陋,由于没有把有害气体排出去的“通风罩”,炼制的大部分工作就必须在院子的露天地里进行。每逢骤雨猝至,这两位物理学家就匆忙把设备搬进棚屋,大开着门窗让空气流通,以便继续工作,而不至于因烟窒息。

④这种极特殊的治疗结核症的方法,玛丽多半没有对佛提埃大夫吹嘘过!

⑤后来她写过这样一段话:“我们没有钱,没有实验室,而且几乎没有人帮助我们把这件既重要而又困难的工作做好。这像是要由无中创出有来。假如我过学生生活的几年是卡西密尔·德卢斯基从前说的‘我的姨妹一生中的英勇岁月’,我可以毫不夸大地说,现在这个时期是我丈夫和我的共同生活中的英勇时期。”

⑥“……然而我们生活中最美好而且最快乐的几年,还是在这个简陋的旧棚屋中度过的,我们把精力完全用在工作上。我常常就在那里做我们吃的饭,以便某种特别重要的工序不至于中断。有时候我整天用差不多和我一般高的铁条,搅动一大堆沸腾着的东西。到了晚上,简直是筋疲力尽。”

⑦由1898年到1902年,居里先生和夫人就是在这种条件之下工作的。

⑧第一年里,他们共同从事镭和钋的化学离析工作,并且研究他们所得到的活性产物的放射性。不久,他们认为分工的效率比较高,比埃尔便试着确定镭的特性,以求熟悉这种新金属。玛丽继续炼制,提取纯镭盐。

⑨在这种分工中,玛丽选了“男子的职务”,做的是壮工的工作。她的丈夫在棚屋里专心做细致的实验。玛丽在院子里穿着满是尘污和酸渍的旧工作服,头发被风吹得飘起来,周围的烟刺激着眼睛和咽喉。

⑩她独自一个人就是一家工厂。

⑪她写道:“我一次炼制20公斤材料,结果是棚屋里放满了装着沉淀物和溶液的大瓶子。搬运容器,移注溶液,连续几小时搅动熔化锅里沸腾着的材料,这真是一种极累人的工作。”

【小题1】结合选文说说“这种艰苦而且微妙的快乐”中的“艰苦”表现在哪些地方?
【小题2】第⑨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什么描写方法?表现了居里夫人具有怎样的品质?
当前题号:9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
名著阅读
《海底两万里》是法国著名的科幻和探险小说家______(人名)的作品。他被人们誉为“科学时代的预言家”和______。《海底两万里》是他的“海洋三部曲”之一,也是他的代表作。他的“海洋三部曲”除了《海底两万里》和《神秘岛》外,还有一部是______。
当前题号:10 | 题型:名著阅读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