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小题1】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东临碣石”中的“临”,写诗人登高观沧海,起笔气势不凡。
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水波和山岛。
C.诗中描写了萧瑟的秋风、汹涌的波涛,营造了悲凉伤感的意境。
D.本诗苍凉中又有慷慨,历来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小题2】请简要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当前题号: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曹操的《观沧海》,回答问题。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小题1】对《观沧海》这首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以“观”字总领全篇,点明了观沧海的地点。
B.“幸甚至哉,歌以咏志”的句意是:真是无比的幸运啊,让我可以用诗歌来歌咏我的志向和心情。
C.诗中描写了萧瑟的秋风、汹涌的波涛,营造出悲凉伤感的意境。
D.本诗寓情于景,不仅反映了海洋的形象,也赋予它以性格。句句写景,又句句抒情。既表现了大海,也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
【小题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中的“星汉”是指什么?这两句诗描绘怎样的景象?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咏 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兄妹两人的“解”哪一个更好呢?请亮出你的观点,并说说你的理由。
当前题号:3 | 题型:课内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世说新语》两则

咏 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下面将谢道韫的诗句和谢朗的诗句进行对比,陈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更有画面美感,写出了大雪漫天的氛围。
B.“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更写实,描摹出了大雪的色彩和下落之态。
C.“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更有诗歌意蕴,以春景喻冬景非常巧妙。
D.“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情感更饱满,表现出了诗人对大雪的喜爱。
当前题号:4 | 题型:对比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短文,完成下列题目。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①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注释)①[俟]等待。

【小题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三处)
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小题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陈太丘与友
(2)相委而
(3)其自食其言也
(4)欲三军
【小题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2)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小题4】请结合[甲]文和[乙]文的内容,谈谈你获得的启示。
当前题号:5 | 题型:对比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选自《世说新语·言语》)

屋下架屋

庾仲初作《扬都赋》成,以庾亮。亮以亲族之怀,大为其名价云:“可三《二京》、四《三都》。”于此人人竞写,都下纸为之贵。谢太傅云:“不得尔此是屋下架屋耳事事拟学而不免俭狭。”

(选自《世说新语·文学》)

(注释)①屋下架屋:愿意是在屋子底下再建屋子,比喻结构、内容重复。②庾仲初:指庾阐,字仲初,和太尉庾亮同宗族。③名价:称道、评价。④三《二京》、四《三都》:与《二京赋》并列为三,与《三都赋》并列为四。⑤都下:都城,此指建业。
【小题1】下列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庾仲初作《扬都赋》 大功告
B.与儿女讲论文义   英雄儿女
C.公欣然欣然自得
D.俄而雪 风驰雨
【小题2】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不得尔此/是屋下架屋/耳事事拟学/而不免俭狭
B.不得尔此是/屋下架屋耳事/事拟学/而不免俭狭
C.不得尔/此是屋下架屋耳/事事拟学/而不免俭狭
D.不得尔此/是屋下架屋耳事/事拟学/而不免俭狭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2)于此人人竞写,都下纸为之贵。
【小题4】明代胡应麟评《世说新语》:“读其语言,晋人面目气韵,恍然生动,而简约玄澹,真致不穷。”请结合以上两篇文章内容,谈谈对谢太傅形象的理解。
当前题号:6 | 题型:对比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林道人诣谢公

林道人诣谢公。东阳时始总角,新病起,体未堪劳,与林公讲论,遂至相苦。母王夫人在壁后听之,再遣信令还,而太傅留之。王夫人因自出,云:“新妇少遭家难,一生所寄,唯在此儿。”因流涕抱儿以归。谢公语同坐曰:“家嫂辞情慷慨致可传述恨不使朝士见!” 

(选自《世说新语》)

(注)①林道人:指晋代和尚支道,世称林道人、林公;谢公;谢安,东晋名相,世称谢太傅、谢公。②东阳:谢朗,谢安的侄子,曾任东阳太守。其父谢据早逝,下文“家难”指此事。③总角:古时儿童头结成小髻,指代小孩。④信:传信的人。⑤恨:遗憾。⑥朝士:朝廷官员。

【小题1】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与儿女论文义/与林公讲论
B.未若柳絮风起/流涕抱儿以归
C.左将军王凝妻/母王夫人在壁后听
D.谢太傅寒雪内集/吾三省吾身
【小题2】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咏雪》中的“兄子胡儿”即《林道人诣谢公》中的“东阳”。
B.《咏雪》文末的神态描写和身份补叙,是对谢道韫的赞赏。
C.《林道人诣谢公》文末谢公所说的话,是对王夫人的赞颂。
D.从选文可见,《世说新语》主要记述人物言谈轶事,篇幅短小,语言简约传神。
【小题3】用“/”给乙文中的画线句断句,断两处。
家嫂辞情慷慨致可传述恨不使朝士见!
【小题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母王夫人在壁后听之,再遣信令还,而太傅留之。
【小题5】鲁迅先生称《世说新语》是“一部名士的教科书”。请结合甲乙两文写出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当前题号:7 | 题型:对比阅读 | 难度:0.99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2)与儿女讲论文义
(3)公欣然 (4)撒盐空中差可
【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未若柳絮因风起。
(2)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小题3】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当前题号:8 | 题型:课内阅读 | 难度:0.99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
(1)俄而雪骤()(2)公欣然曰()(3)未若柳絮风起()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句。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小题3】文中两个咏雪的比喻句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当前题号:9 | 题型:课内阅读 | 难度:0.99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小题1】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线的字。
①去后 ②与人期行,相而去
③尊君在 ④元方时年七岁,门外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②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小题3】文中元方从哪些方面去反驳他父亲的友人?文末“友人惭”的原因是什么?
    
    
【小题4】友人已感到惭愧,元方还是“入门不顾” ,这样做过分吗?为什么?
    
  
当前题号:10 | 题型:课内阅读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