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透镜及其分类
- 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 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 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
- +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 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 凸透镜的汇聚作用
- 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
- 树立保护视力和用眼卫生的意识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如图所示,一束平行光经过一凸透镜,调节光屏的位置直到在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小明用此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当物体距凸透镜30cm时,重新调节光屏的位置,清晰可得


A.倒立缩小的实像 |
B.倒立等大的实像 |
C.倒立放大的实像 |
D.正立放大的虚像 |
小明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如图所示:

(1)当他按照如图1位置固定好蜡烛和光屏,然后左右移动凸透镜,发现无论如何移动均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你认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1所示,当凸透镜位于光具座上A处时,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成的是______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烛焰的像将位于光屏中心的______方(选填:“上”“下”“左”或“右”);
(3)在保持(2)中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的情况下,将凸透镜向右移到B处(图中未标出)。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成的是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
(4)在上述探究活动中,若已知蜡烛与光屏间的距离
,与凸透镜第一次所在位置A间的距离为L,如图2所示。则该透镜焦距f____________L(选填“>”、“<”或“=”)。透镜先后两次所在位置A、B之间的距离s=____________(用
、L表示)。

(1)当他按照如图1位置固定好蜡烛和光屏,然后左右移动凸透镜,发现无论如何移动均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你认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1所示,当凸透镜位于光具座上A处时,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成的是______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烛焰的像将位于光屏中心的______方(选填:“上”“下”“左”或“右”);
(3)在保持(2)中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的情况下,将凸透镜向右移到B处(图中未标出)。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成的是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
(4)在上述探究活动中,若已知蜡烛与光屏间的距离


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光屏上出现了一个与烛焰大小基本相等的清晰的像,如图所示。此时,发现物距(u)和像距(v)相等,而此时的物距等于两倍的焦距。

(1)可知此透镜的焦距是_____ 。
(2)若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将凸透镜移到A点后,再移动光屏,当光屏上又出现了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一定是_____ (填像的性质)。
(3)如果继续移动凸透镜并移到C点,此时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必定是_____ (填像的性质)。
(4)若把凸透镜固定在A点不动,把蜡烛从0刻度向B点移动,此时为了找到像应使光屏向_____ (填“远离透镜”或“接近透镜”)方向移动,光屏上像的大小变化情况是_____ 。

(1)可知此透镜的焦距是
(2)若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将凸透镜移到A点后,再移动光屏,当光屏上又出现了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一定是
(3)如果继续移动凸透镜并移到C点,此时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必定是
(4)若把凸透镜固定在A点不动,把蜡烛从0刻度向B点移动,此时为了找到像应使光屏向
A.逐渐增大 | B.逐渐减少 | C.不变 | D.先变小再变大 |
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及光屏处在如图所示的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由此可以判断,他所使用凸透镜的焦距( )


A.一定小于8cm | B.一定在8cm到10cm之间 |
C.一定大于20cm | D.一定在10cm到16cm之间 |
将一物体放在凸透镜前,使物距依次为10厘米、16厘米和24厘米,分别得到放大的虚像,放大的实像和缩小的实像,则凸透镜的焦距f满足关系式( )
A.f<12厘米 | B.8厘米<f<12厘米 | C.10厘米<f<12厘米 | D.8厘米<f<16厘米 |
王欢同学到郊外旅游时,用照相机拍摄某风景,他想拍得范围更大一些,应将照相机离风景_____一些,同时还要将镜头与底片的距离_____。( )
A.近 变小 | B.远 变小 | C.近 变大 | D.远 变大 |
小华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另一侧的光屏移动到距凸透镜10厘米处时,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接着把光源换成蜡烛,调整好相关器材的高度,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中央50厘米刻度线处,移动蜡烛到光具座的左端并点燃,再移动光屏至如图所示位置时,在光屏中央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通过移动蜡烛及光屏的位置,下列成像情况符合实际的是( )


A.若蜡烛放置在10厘米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不能呈清晰的像![]() |
B.若蜡烛放置在30厘米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清晰缩小的像 |
C.若蜡烛放置在35厘米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清晰放大的像![]() |
D.若蜡烛放置在45厘米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清晰放大的像 |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物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用米尺在水平桌面上画一直线并标明刻度,将透镜固定在50cm处,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1)光具座调整好后,保持蜡烛、凸透镜的位置不变,为了找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在光具座上移到_____ cm的刻度范围内,才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
(2)蜡烛由于燃烧变短了,则发现蜡烛火焰的像往________ 移了,小林做完实验后,想进一步研究透镜成像的情况,他又在透明的玻璃板上用黑色笔画了个表盘及指针的位置,然后把这个玻璃板放在蜡烛的位置上,并用平行光源对着玻璃板上的表盘照射,如图2所示,移动光屏直到成清晰像为止。此时表盘上,并用平行光源对着玻璃板上的表盘照射,如图2所示,移动光屏直到成清晰像为止。此时表盘光屏上所成的像应是图3中的________。


(1)光具座调整好后,保持蜡烛、凸透镜的位置不变,为了找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在光具座上移到_____ cm的刻度范围内,才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
(2)蜡烛由于燃烧变短了,则发现蜡烛火焰的像往________ 移了,小林做完实验后,想进一步研究透镜成像的情况,他又在透明的玻璃板上用黑色笔画了个表盘及指针的位置,然后把这个玻璃板放在蜡烛的位置上,并用平行光源对着玻璃板上的表盘照射,如图2所示,移动光屏直到成清晰像为止。此时表盘上,并用平行光源对着玻璃板上的表盘照射,如图2所示,移动光屏直到成清晰像为止。此时表盘光屏上所成的像应是图3中的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