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透镜及其分类
- 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 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 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
- +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 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 凸透镜的汇聚作用
- 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
- 树立保护视力和用眼卫生的意识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如图甲所示,在白纸上画出一个向左的箭头,在透明的玻璃杯中装满水。将玻璃杯移至白纸前方,会看到箭头方向向右了,如图乙所示。此实验中,盛水的玻璃杯相当于一个______镜,所成的是一个_______像(说明像的正倒、大小、虚实)。

烛焰通过凸透镜恰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像,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把烛焰和光屏位置对调一下,则( )
A.光屏上仍能成一个放大的像 |
B.光屏上能成一个缩小的像 |
C.光屏上不能成像,但通过透镜能看到 |
D.光屏上没有像,需要重新调整光屏位置才能有像呈现在光屏上 |
某同学在做光学实验时,他先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A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分别位于凸透镜A两侧,蜡烛放置在20cm刻度线处,如图所示。左右移动光屏,直至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像。

(1)上述光屏上所成的像是_____(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
(2)将透镜B放在凸透镜A与光屏之间某处(图中未画出),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将光屏向远离凸透镜A的方向移动,光屏上又呈现烛焰清晰的像,这说明透镜B对光线有_____(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透镜B能用来矫正_____(选填“近视眼”成“远视眼”)。

(1)上述光屏上所成的像是_____(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
(2)将透镜B放在凸透镜A与光屏之间某处(图中未画出),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将光屏向远离凸透镜A的方向移动,光屏上又呈现烛焰清晰的像,这说明透镜B对光线有_____(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透镜B能用来矫正_____(选填“近视眼”成“远视眼”)。
小芳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她首先按图所示完成仪器装配,图中H 点是 2 倍焦距处。

(1)经过调节,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但像的位置偏高,为了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把蜡烛向_____(选填“上”或“下”)调;
(2)调节好蜡烛的高度后,她把蜡烛移到 A 点处,此时光屏上的像很模糊,为了得到清晰的像,应把光屏向_____移动(填“左”或“右”),这次成的是倒立_____的实像;
(3)再把蜡烛移到B 点处,无论怎样调节光屏,光屏上始终接收不到像,是因为此时成的是正立、放大的_____像,要想看到这个像,小芳观察的方法应是_____。
(4)如果将蜡烛换成光源“
”放在原来蜡烛的位置,其大小如上图所示,凸透镜保持不动,调整光屏后,在光屏上得到清晰像,再用遮光罩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遮住,在光屏上所成像可能是下列四幅图中的(______)


(1)经过调节,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但像的位置偏高,为了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把蜡烛向_____(选填“上”或“下”)调;
(2)调节好蜡烛的高度后,她把蜡烛移到 A 点处,此时光屏上的像很模糊,为了得到清晰的像,应把光屏向_____移动(填“左”或“右”),这次成的是倒立_____的实像;
(3)再把蜡烛移到B 点处,无论怎样调节光屏,光屏上始终接收不到像,是因为此时成的是正立、放大的_____像,要想看到这个像,小芳观察的方法应是_____。
(4)如果将蜡烛换成光源“



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当光屏,透镜及烛焰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恰好在屏上能看到烛焰缩小的像,由此可判定凸透镜的焦距( )


A.小于9厘米 | B.大于9厘米 |
C.等于9厘米 | D.大于9厘米而小于18厘米 |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蜡烛置于透镜前30cm处时,在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了一个倒立、放大清晰的像,现保持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则光屏上( )
A.无法成像 | B.呈现正立、放大的像 |
C.呈现倒立、放大的像 | D.呈现倒立、缩小的像 |
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把物体从2倍焦距外沿主光轴移向焦点的过程中,像及像距的变化情况是:()
A.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大 |
B.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小 |
C.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小 |
D.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大 |
用一架镜头焦距不变的照相机先给某人照了一张全身像,如果再给此人照一张同样尺寸的半身像,则应该
A.后移相机(增大人机距离),缩短暗箱长度 |
B.后移相机(增大人机距离),增长暗箱长度 |
C.前移相机(缩短人机距离),缩短暗箱长度 |
D.前移相机(缩短人机距离),增大暗箱长度 |
出去踏青时,小明用相机给家人拍照,结果拍完后发现有一只蚊子正好趴在镜头中间,则拍出的照片
A.几乎无影响 |
B.会出现蚊子的影子 |
C.会出现倒立缩小的蚊子的像 |
D.现正立放大的蚊子的像虚像 |
如图所示,小宇同学正在用“自拍神器”摄影留念。与用手直接拿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杆可以( )


A.增大物距,增大像的大小,从而减小取景范围 |
B.减小物距,减小像的大小,从而减小取景范围 |
C.增大物距,减小像的大小,从而增大取景范围 |
D.减小物距,增大像的大小,从而增大取景范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