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透镜及其分类
- 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 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 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
- +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 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 凸透镜的汇聚作用
- 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
- 树立保护视力和用眼卫生的意识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如图所示,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先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调整烛焰、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水平直线上,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
(2)小明首先把蜡烛放在较远处,仔细调整光屏的位置,使烛焰在光屏上成_____的实像,记录像的大小和正倒,测出_____和_____。
(3)多次移动蜡烛,每次只向透镜移近几厘米,重复以上操作,小明发现,在蜡烛与透镜逐渐接近的过程中,光屏上的像_____(选填“逐渐变大”“逐渐变小”或“不变”)。
(4)当蜡烛距离透镜很近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找不到像了,小明撤去光屏,从_____(选填“光屏一侧”或“蜡烛一侧”)向透镜方向看去,可以观察到蜡烛的像。
(5)实验过程中,如果用不透明的硬纸板档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则光屏上的像_____(填字母)。
(6)实验过程中,燃烧的蜡烛在不断缩短,导致光屏上的像向上移动,为了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中央,在不更换实验器材的情况下,请写出一种可行的方法:_____。

(1)先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调整烛焰、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水平直线上,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
(2)小明首先把蜡烛放在较远处,仔细调整光屏的位置,使烛焰在光屏上成_____的实像,记录像的大小和正倒,测出_____和_____。
(3)多次移动蜡烛,每次只向透镜移近几厘米,重复以上操作,小明发现,在蜡烛与透镜逐渐接近的过程中,光屏上的像_____(选填“逐渐变大”“逐渐变小”或“不变”)。
(4)当蜡烛距离透镜很近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找不到像了,小明撤去光屏,从_____(选填“光屏一侧”或“蜡烛一侧”)向透镜方向看去,可以观察到蜡烛的像。
(5)实验过程中,如果用不透明的硬纸板档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则光屏上的像_____(填字母)。
A.只出现烛焰像的上半部分 |
B.只出现烛焰像的下半部分 |
C.出现烛焰完整的像,但像更小了 |
D.像仍然是完整的,且大小不变,只是变暗了 |
杭州火车东站启用了人脸识别系统,人们在摄像机前0.5~1.2米处采集面部图像,就能进行身份核验,由此判断,人脸识别相机的镜头
A.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能为0.5米 |
B.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能为0.1米 |
C.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能为0.5米 |
D.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能为0.1米 |
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6cm |
B.当u=10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 |
C.当u=22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
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5cm处移动到30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 |
如图所示,小梦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可制成幻灯机 |
B.实验中,把凸透镜向左移,光屏上烛焰的像向左移动 |
C.要使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小,只须将蜡烛靠近凸透镜 |
D.为了便于从不同方向观察光屏上的像,光屏应选用较光滑的玻璃板 |
如今杭州的几乎所有的街头都安装了
高清晰摄像头,由公安局实施24小时监控,摄像机的像距几乎不变,但镜头的功能类似于人眼睛的晶状体,焦距可以调节,如图,某嫌疑犯在成像板上已经成清晰的像,此时镜头的焦点在C(即焦点F)处,在监控此人的过程中(该人在成像板上的像保持清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该人远离镜头,镜头的焦点可能变在b点 |
B.如果该人远离镜头,镜头的焦质可能变在a点 |
C.如果该人靠近镜头,镜头的焦点可能变在d点 |
D.如果该人靠近镜头,镜头的焦点可能变在b点 |
(1)利用微信“扫一扫”功能,通过智能手机的摄像头扫描二维码可快速获取网络信息,手机摄像头相当于一个_____透镜,二维码到摄像头的距离应满足________的条件。
(2)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蜡烛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倒立放大实像后,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仅将蜡烛和光屏位置交换,光屏上可观察到倒立______的实像。
(2)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蜡烛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倒立放大实像后,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仅将蜡烛和光屏位置交换,光屏上可观察到倒立______的实像。
如图所示,a、b、c、d是距凸透镜不同距离的四个点,F为焦点。下列几种光学仪器的成像原理与物体在不同点时的成像情况相对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幻灯机是根据物体放在c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
B.照相机是根据物体放在d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
C.使用放大镜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a点时的成像情况相似 |
D.人眼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F点时的成像情况相似 |
如图,纸筒A的一端蒙了一层半透明纸,纸筒B的一端嵌了一个凸透镜,两纸筒套在一起组成了一个模型照相机,为了在A端得到清晰的像,要调整A、B间的距离,这时( )


A.眼睛应对着B端向筒内观察,看看像是否清楚 |
B.如果看近处的景物时像很清楚,再看远处的景物时就应该把B向外拉,增加A,B间的距离 |
C.应把A端朝着明亮的室外,B端朝着较暗的室内,否则看不清楚 |
D.应把B端朝着明亮的室外,A端朝着较暗的室内,否则看不清楚 |
小王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光具座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桌上现有A、B两个凸透镜,其中凸透镜A的焦距为50cm,凸透镜B的焦距为10cm。光具座上标尺的刻度范围如下图。

(1)小王想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应选用________凸透镜(选填“A”或“B”)。
(2)小王选择了合适的透镜后,在图中的光具座上,不断改变蜡烛与透镜间的距离,并移动光屏进行实验,所获得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a.其中明显错误的一组是实验次序________中的数据。
b.实始次序2、3、4可以看出,当成实像时,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越短,光屏上像的大小就越________;同一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v随物距u的增大而________。
(3)在凸透镜成像实验测量物距和像距的过程中,________(选填物距或像距)的测量误差会较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小王想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应选用________凸透镜(选填“A”或“B”)。
(2)小王选择了合适的透镜后,在图中的光具座上,不断改变蜡烛与透镜间的距离,并移动光屏进行实验,所获得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次序 | 物距u/cm | 像距v/cm | 光屏上像的大小 |
1 | 60 | 12 | 缩小 |
2 | 30 | 15 | 缩小 |
3 | 20 | 20 | 等大 |
4 | 15 | 30 | 放大 |
5 | 12 | 60 | 放大 |
6 | 10 | 80 | 放大 |
a.其中明显错误的一组是实验次序________中的数据。
b.实始次序2、3、4可以看出,当成实像时,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越短,光屏上像的大小就越________;同一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v随物距u的增大而________。
(3)在凸透镜成像实验测量物距和像距的过程中,________(选填物距或像距)的测量误差会较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燕同学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调节到如图所示的位置,光屏中心正好出现清晰的像(未画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凸透镜的焦距为25cm |
B.屏上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
C.蜡烛燃烧变短,屏上像的位置会下降 |
D.取走光屏,则凸透镜不成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