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兴趣小组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组内三人分别设计了实验方案,部分内容如下:
小明的方案
| 小红的方案
| 小方的方案
|
分别把点燃的蜡烛放在一倍焦距f和二倍焦距2f处,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观察并记录在屏上能否成像以及所成像的特点。
| 除小明的做法外,还把蜡烛放在大于2f的某一位置,大于f小于2f的某一位置,观察并记录对应的成像情况。
| 把点燃的蜡烛从较远的位置逐渐靠近凸透镜,通过不断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观察并记录对应的成像情况,尤其是在f和2f处所成像的情况。
|
(1)以上三种方案中,最合理的是________(选填“小明”“小红”或“小方”)的方案。
(2)为了模拟远视眼的矫正,小明将两只凸透镜装在了光具座上(如图甲),其中2号凸透镜相当于图乙中人眼球结构中的________。

(3)小明查阅资料发现,显微镜的镜头可以近似地看作由一块焦距较小的凸透镜(物镜,其焦距用f
物表示)和一块焦距较大的凸透镜(目镜,其焦距用f
目表示)组成,于是兴趣小组同学在光具座上利用不同焦距的凸透镜,通过改变两块凸透镜之间的距离(相对于改变显微镜镜筒长度),模拟显微镜成像放大倍数实验,得到如下数据:
f物(厘米)
| (1/厘米)
| 两镜之间距离(厘米)
| f目(厘米)
| (1/厘米)
| 像放大倍数
|
1.6
| 0.625
| a
| 5
| 0.2
| 50倍
|
2
| 0.5
| b
|
1.6
| 0.625
| a
| 2.5
| 0.4
| 100倍
|
2
| 0.5
| b
|
0.4
| 2.5
| a
| 5
| 0.2
| 200倍
|
X
| 1/X
| b
|
表中的X的数据为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