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列出了部分成“像”实例:(1)小孔成像;(2)透过玻璃砖看到钢笔;(3)平静的湖面上群山的倒影;(4)手影;(5)人照镜子;(6)凸透镜成像。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1)(4)为实像
B.手持放大镜在室内的白墙与窗户之间移动,可以在墙上看到正立的窗户
C.虚像可以是正立的,也可以是倒立的
D.既有等大实像,也有等大虚像
当前题号:1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将物体放在焦距为f的凸透镜主轴上,离凸透镜20cm、14cm和6cm处时,分别得到缩小的实像、放大的实像和放大的虚像,由此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在什么范围内?(  )
A.B.C.D.
当前题号:2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如图所示,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先后把蜡烛放在abcd点,同时调整光屏位置,那么:

(1)蜡烛放在________点时,屏上出现的像最大
(2)如果把蜡烛从b点移到d点,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变________,像的大小变________。
当前题号:3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
凸透镜成像时,若用一张不透明的纸将透镜的上半部分遮掉,下列正确的是( )
A.像也只剩下一半B.不可能成像
C.仍能成像,只是变暗一些D.仍能成像,只是像上有暗斑
当前题号:4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小王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光具座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桌上现有A、B两个凸透镜,其中凸透镜A的焦距为50cm,凸透镜B的焦距为10cm。光具座上标尺的刻度范围如图。

(1)小王想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应选用__________凸透镜(选填“A”或“B”)。
(2)小王在图中的光具座上,不断改变蜡烛与透镜间的距离,并移动光屏进行实验,所获得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实验次序2、3、4可以看出,当成实像时,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越短,光屏上像的大小就越__________;同一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v随物距u的增大而__________。
次序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 cm
光屏上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cm
屏上像的大小
1
60
12
缩小
2
30
15
缩小
3
20
20
等大
4
15
30
放大
5
12
60
放大
 
(3)你认为小王同学的实验过程是否全面?请提出你的看法(只需写出一种)。答: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5 | 题型:None | 难度:0.99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为了使蜡烛的像出现在光屏的中央,应调整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_____。
(2)如图甲,蜡烛在光屏上成倒立等大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f=_____cm,若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逐渐靠近凸透镜,要使光屏上仍能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_____(选填“靠近”“远离”)凸透镜。
(3)如图乙所示,将蜡烛放在P点的位置,若切除凸透镜中间的阴影部分,再将剩余部分靠拢合在一起,蜡烛能成_____个像。
当前题号:6 | 题型:None | 难度:0.99
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图中所示的位置,这时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清晰像。根据图中数据判断,此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A.B.C.D.
当前题号:7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如图所示,小东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根据图此时的成像规律可制成幻灯机
B.实验中,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烛焰的像向上移动
C.要使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小,只须将蜡烛靠近凸透镜
D.为了便于从不同方向观察光屏上的像,光屏应选用较光滑的玻璃板
当前题号:8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关于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经过凹透镜的两条光线不可能相交
B.凸透镜只对平行光线有会聚作用
C.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因此通过凸透镜的光都一定会聚在焦点
D.焦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叫焦距
当前题号:9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3D电影具有三维立体视觉效果,拍摄时,将两个摄像头按照人两眼间的距离放置,同时拍摄,制成胶片;放映时,两个放映机在银幕上呈现两个略有差异的画面,观看者带上特殊眼镜后,就和直接用双眼看到物体的效果一样。关于3D电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光在银幕上发生的是漫反射
B.画面在人眼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C.拍摄时,两镜头中心间的距离约为7cm
D.放映时,胶片到放映机镜头的距离大于2倍的镜头焦距
当前题号:10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