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光的反射
- 光的折射现象及应用
- 光的折射规律
- 凸面镜和凹面镜
- 光的可逆性
- 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 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
- + 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
- 漫反射和镜面反射
- 作光的反射光路图
- 光的反射定律
- 作光的折射光路图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某荷花池水深 2m,有一蜻蜓立于距水面 0.5m 处的荷尖上,如图所示。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蜻蜓在水中的像距水面 1.5m |
B.蜻蜓在水中的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
C.荷叶呈现绿色是因为它吸收了绿色的光 |
D.荷花池底看起来比实际的 2m 要浅一些 |
小敏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再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选用器材有玻璃板、火柴、光屏(白纸)、蜡烛、刻度尺。小敏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2)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____________的关系。
(3)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白纸),则光屏上_________(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烛焰的像。
(4)小敏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魔术师利用了平面镜成像规律,创造了“空间旋转”“飞天仙女”等节目,当演员躺在转盘上做各种动作时,观众所看到的悬在空中做优美动作的演员,只不过是躺在转盘上的演员在平面镜里的像,当然事先要在转盘前安装挡板,使观众看不到转盘及演员,如图所示,如演员横躺在转盘上,当演员的头在左侧,观众可看到演员的像是__________(填“正立”“倒立”“横躺”)的。挡板使观众看不到转盘及演员,运用了光_________________原理。


(1)选用器材有玻璃板、火柴、光屏(白纸)、蜡烛、刻度尺。小敏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2)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____________的关系。
(3)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白纸),则光屏上_________(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烛焰的像。
(4)小敏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魔术师利用了平面镜成像规律,创造了“空间旋转”“飞天仙女”等节目,当演员躺在转盘上做各种动作时,观众所看到的悬在空中做优美动作的演员,只不过是躺在转盘上的演员在平面镜里的像,当然事先要在转盘前安装挡板,使观众看不到转盘及演员,如图所示,如演员横躺在转盘上,当演员的头在左侧,观众可看到演员的像是__________(填“正立”“倒立”“横躺”)的。挡板使观众看不到转盘及演员,运用了光_________________原理。
小杨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一块薄玻璃板竖直立在铺有白纸的水平桌面上; ②取两盏完全相同的灯A和灯8,点亮玻璃板前的灯A,并移动玻璃板后的灯B,使它与灯A在玻璃扳后所成的像完全重合,并用笔在白纸上标记出灯A和灯8的位置;⑧多次改变灯A的位置,重复前面的步骤;④用刻度尺分别测量灯A和灯8到玻璃板的距离。在此实验中:

(1)如何判断所成的像为实像还是虚像________。
(2)如果实验中采用厚玻璃板,观测到灯A通过玻璃板在不同位置成了两个清晰的像,且测得两个像之间的距离为0.6厘米,则玻璃板的厚度为________厘米。
(3)用灯泡替代蜡烛完成实验的优点是:________。
①将一块薄玻璃板竖直立在铺有白纸的水平桌面上; ②取两盏完全相同的灯A和灯8,点亮玻璃板前的灯A,并移动玻璃板后的灯B,使它与灯A在玻璃扳后所成的像完全重合,并用笔在白纸上标记出灯A和灯8的位置;⑧多次改变灯A的位置,重复前面的步骤;④用刻度尺分别测量灯A和灯8到玻璃板的距离。在此实验中:

(1)如何判断所成的像为实像还是虚像________。
(2)如果实验中采用厚玻璃板,观测到灯A通过玻璃板在不同位置成了两个清晰的像,且测得两个像之间的距离为0.6厘米,则玻璃板的厚度为________厘米。
(3)用灯泡替代蜡烛完成实验的优点是:________。
如图所示,平面镜前立有一硬杆。若杆在2秒内匀速右移1米,则杆移动的速度是_____米/秒,杆的像相对平面镜向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了_____米;移动时,杆的像大小将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下列对光现象描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手影”形成的原因是光的直线传播![]() | B.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 |
C.人离平面镜越近,所成的像越大 ![]() | D.在医院的手术实、病房里常用紫外线来杀菌 |
为避免司机低头观察汽车仪表、忽略路况造成事故,厂商开发出抬头显示器:汽车仪表安装在驾驶台上、显示面水平朝上,可机平视,借助透明挡风玻璃看到竖直的仪表显示的像,如图示时刻,司机平视就能看到车速数为“90”等行车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时仪表上直接显示出的速度数信息是“06” |
B.司机能看清仪表的信息是由于玻璃对光实现了漫反射 |
C.“路面情况能被车内人看到”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
D.挡风玻璃必须与水平面垂直安装 |
星期天,小明约小科逛公园。在游玩时看见了一些现象,他俩从科学角度议论起了下列问题:
(1)阳光下,小明看见自己在地面上留下的影子在自己的西边,则此时是________(选填“上午”或“下午”);看见公园中红色的花朵,是因为花朵________(选填“反射”或“吸收”)红色光的缘故。
(2)来到湖边,小科看见湖水中的鱼在蓝天白云间游弋。若湖中的水深1m,则白云形成的像到水面的距离________1m。(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这些“倒影”看起来比景物本身“暗”一些,主要是因为有一部分光发生________进入了水中。
(1)阳光下,小明看见自己在地面上留下的影子在自己的西边,则此时是________(选填“上午”或“下午”);看见公园中红色的花朵,是因为花朵________(选填“反射”或“吸收”)红色光的缘故。
(2)来到湖边,小科看见湖水中的鱼在蓝天白云间游弋。若湖中的水深1m,则白云形成的像到水面的距离________1m。(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这些“倒影”看起来比景物本身“暗”一些,主要是因为有一部分光发生________进入了水中。
利用如图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1)实验时应选________ (较厚/较薄)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竖立在水平桌面上.
(2)在玻璃板前放置棋子A,将完全相同的棋子B放在玻璃板后并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B与A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得结论:________ .
(3)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虚实情况,将一张白卡片竖直放在B所在的位置,应在玻璃板________ (前/后)侧观察白卡片上是否有A的像.
(4)改变A的位置,重复(2)中步骤并分别测出A和B到玻璃板的距离,记录在下表中.
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到结论:________ .

(1)实验时应选________ (较厚/较薄)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竖立在水平桌面上.
(2)在玻璃板前放置棋子A,将完全相同的棋子B放在玻璃板后并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B与A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得结论:________ .
(3)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虚实情况,将一张白卡片竖直放在B所在的位置,应在玻璃板________ (前/后)侧观察白卡片上是否有A的像.
(4)改变A的位置,重复(2)中步骤并分别测出A和B到玻璃板的距离,记录在下表中.
序号 | 1 | 2 | 3 |
A到玻璃板的距离/cm | 3.00 | 5.00 | 8.00 |
B到玻璃板的距离/cm | 3.00 | 5.00 | 8.00 |
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到结论:________ .
池中水的深度是 2m,月球到地球的距离是 3.8 ´108 km ,则月球到池中的像的距离是( )
A.3.8 ´108 km +2m | B.3.8 ´108 km -2m |
C.3.8 ´108 km | D.3.8 ´108 km ×2 |
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从水面上方看水中的物体变浅了,为了确定水中物体所成像的位置,某学习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
(1)把一个小灯泡a放在水中某处,观察灯泡所成像的位置(如图)
(2)将另一个相同的小灯泡b放在水面上方,调整其位置,使它的像与灯泡a的像重合
(3)灯泡b到水面的距离为h1, 灯泡a的像到水面的距离为h2
(4)测量时,如果直接将刻度尺竖直插入水中,使看到的零刻度线与灯泡a的像重合,刻度尺在水面处的示数为h3
则作出的判断正确的是( )

(1)把一个小灯泡a放在水中某处,观察灯泡所成像的位置(如图)
(2)将另一个相同的小灯泡b放在水面上方,调整其位置,使它的像与灯泡a的像重合
(3)灯泡b到水面的距离为h1, 灯泡a的像到水面的距离为h2
(4)测量时,如果直接将刻度尺竖直插入水中,使看到的零刻度线与灯泡a的像重合,刻度尺在水面处的示数为h3
则作出的判断正确的是( )

A.h1﹤h2 | B.h1﹥h2 | C.h3表示灯泡a的深度 | D.h3表示灯泡a的像的深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