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 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 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
- 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
-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 + 二氧化碳的用途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1)如左图是三支高低不同的燃着的蜡烛,放在一个透明上方敞口大玻璃杯中。从杯口缓缓倒入二氧化碳气体,三支燃着的蜡烛,最先熄灭的蜡烛是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右图的烧杯中盛有65℃的热水,杯底放有一小粒足够量的白磷,然后将一支有刻度的大试管垂直插入烧杯中,试管口罩住白磷(已知白磷的熔点为44℃,着火点为40℃)。回答下列问题:实验过程中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

(2)如右图的烧杯中盛有65℃的热水,杯底放有一小粒足够量的白磷,然后将一支有刻度的大试管垂直插入烧杯中,试管口罩住白磷(已知白磷的熔点为44℃,着火点为40℃)。回答下列问题:实验过程中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
图为最近在某公园新兴的一个水上运动项目,封闭塑料球内充有3立方米左右的空气,小朋友可以漂浮在水中玩耍,但在球内时间不能太长。下列选项中,影响小朋友呆在球内时间长短的关键因素是( )
A.球内氧气含量 | B.球内二氧化碳含量 | C.人体的质量 | D.球内的明暗程度 |
美国首颗“嗅碳”卫星在发射升空过程中因运载火箭出现故障坠毁,这颗卫星的主要任务是绘制全球二氧化碳循环地理分布图。下面关于二氧化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
B.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原料 |
C.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主要消耗途径是植物的呼吸作用 |
D.固态二氧化碳俗称干冰,升华时可吸收大量热,因而用作制冷剂 |
根据如图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若在锥形瓶中装有碳酸钙,则该装置可以制取的气体是二氧化碳;但是某同学在B中装入氢氧化钠溶液,最后未收集到该气体,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用此套装置制取干燥氧气,则锥形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2O2
2H2O+O2↑;那么B装置应该装入的物质名称是____________.

(1)若在锥形瓶中装有碳酸钙,则该装置可以制取的气体是二氧化碳;但是某同学在B中装入氢氧化钠溶液,最后未收集到该气体,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用此套装置制取干燥氧气,则锥形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2O2

任何科学结论都要经过实验验证,实验是重要的科学依据。为弄清楚某废弃的防空洞内气体成分中是否含有水蒸气、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甲、乙两个实验小组分别用下列盛有药品的仪器(图中夹持仪器等均省略),检验防空洞内气体成分。

(1)甲组逐一检验上述某一气体,若检验其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应选用(填序号)____________ 。若防空洞内含有水蒸气,则B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 ;若A中玻璃管内物质由黑色变成红色,则防空洞内含有______________ ;
(2)乙组用上述仪器组装一套装置,通过一次实验同时检验上述气体中是否含有水蒸气、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按气体通过的先后顺序,连接的仪器依次是__________ (填序号,仪器可以重复使用);
(3)若已验证防空洞内气体中不存在一氧化碳,则进防空洞前需要进行二氧化碳含量是否较高的实验,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甲组逐一检验上述某一气体,若检验其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应选用(填序号)
(2)乙组用上述仪器组装一套装置,通过一次实验同时检验上述气体中是否含有水蒸气、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按气体通过的先后顺序,连接的仪器依次是
(3)若已验证防空洞内气体中不存在一氧化碳,则进防空洞前需要进行二氧化碳含量是否较高的实验,其方法是
(8分)物质王国举行一场趣味篮球赛.某队由铁、二氧化碳、硫酸、氢氧化钙、氯化铜五名“队员”组成,比赛中,由氯化铜“队员”发球,“队员”间传球,最后由D位置“队员”投篮进球完成一次有效进攻.场上“队员”位置及传球路线如图所示.

(1)已知D位置上投篮的“队员”是个灭火“能手”,则D位置“队员”代表的物质是___ _ ;
(2)B位置“队员”所代表物质的一种用途是 _ ;
(3)写出连线④代表的物质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连线①代表的物质间发生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 反应.

(1)已知D位置上投篮的“队员”是个灭火“能手”,则D位置“队员”代表的物质是___ _ ;
(2)B位置“队员”所代表物质的一种用途是 _ ;
(3)写出连线④代表的物质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连线①代表的物质间发生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 反应.
某科学兴趣小组为验证二氧化碳的保温能力随浓度增加而增加,从而模拟研究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是否加剧地球“温室效应”。设计了以下实验:
Ⅰ.在两只相同的玻璃瓶里分别充满二氧化碳和空气,并编号为甲、乙,塞紧带有同样温度计的橡皮塞。再把两只玻璃品放在阳光照射,观察甲、乙瓶中的温度变化。
Ⅱ.阳光持续照射,间隔一定时间测量两玻璃瓶温度值,并记录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要控制什么外部因素相同?_________________
(2)该实验中,照射相同时间,根据上表的数据,比较甲、乙瓶温度变化的规律是___________。
(3)造成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的两方面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减少温室效应的危害,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写出两条)
Ⅰ.在两只相同的玻璃瓶里分别充满二氧化碳和空气,并编号为甲、乙,塞紧带有同样温度计的橡皮塞。再把两只玻璃品放在阳光照射,观察甲、乙瓶中的温度变化。
Ⅱ.阳光持续照射,间隔一定时间测量两玻璃瓶温度值,并记录
时刻 | 9:23 | 9:28 | 9:33 | 9:38 | 9:43 | 9:48 | 9:53 | 9:58 | 10:06 | 10:11 | 10:25 |
甲温度/℃ | 13.0 | 19.8 | 23.5 | 26.0 | 26.4 | 27.0 | 27.5 | 27.8 | 28.0 | 28.0 | 28.1 |
乙温度/℃ | 13.0 | 19.0 | 22.8 | 25.0 | 26.0 | 26.5 | 27.0 | 27.4 | 27.9 | 28.0 | 28.1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要控制什么外部因素相同?_________________
(2)该实验中,照射相同时间,根据上表的数据,比较甲、乙瓶温度变化的规律是___________。
(3)造成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的两方面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减少温室效应的危害,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写出两条)
在烧碱、盐酸、碳酸钙、稀硫酸、干冰、纯碱中,可用来做建筑物外墙和内壁的贴面是 ;(用化学式填空,下同)可作致冷剂的是 ;少量存在于人体胃液中,能帮助消化的是 ;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可用作某些气体干燥剂的是 。
某校科学兴趣小组探究城市中不同场所C02含量的高低,他们实验步骤和数据如下:
a.配制测试试剂:
取烧杯一只,加入蒸馏水,滴加酚酞溶液1~3滴,边搅拌,边滴加稀氨水(一种碱溶液),直到溶液变红色,将溶液倒到细口瓶中密封保存。
b.选定测试采样点(选定的测试采样点见右表)。
c.CO2的相对含量的测定:
用50毫升医用注射器吸取上面配制好的溶液10毫升,在一个采样点抽气到50毫升刻度线处,用食指堵住注射器的吸人口,用力震荡注射器2~3分钟,然后将注射器的吸入口向上,小心地将剩余气体排出。继续上述操作,直到注射器内的溶液红色恰好褪去。在表中记下抽气的次数。
d.同一天,在其它选定的采样点,用相同的方法操作,进行测定,记录下抽气的次数。(三次居民区的采样点是同一地点)
e.处理数据,并以操场空气中C02的含量为标准值进行对照。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测试时,注射器中溶液的pH 变小,当注射器内的溶液红色恰好褪去时,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物质种类有 。(选填“酸”、“碱”或“盐”)
(2)根据以上测试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哪个场所的CO2含量最高 。
a.配制测试试剂:
编号 | 取样 地点 | 取样时间 | 抽气次数 |
1 | 操场 | 17:30 | 16 |
2 | 居民区 | 9:10 | 8 |
3 | 居民区 | 13:15 | 7 |
4 | 居民区 | 17:55 | 5 |
5 | 公园 | 12:35 | 7 |
6 | 车站 | 16:45 | 4 |
7 | 酒店 | 17:50 | 5 |
取烧杯一只,加入蒸馏水,滴加酚酞溶液1~3滴,边搅拌,边滴加稀氨水(一种碱溶液),直到溶液变红色,将溶液倒到细口瓶中密封保存。
b.选定测试采样点(选定的测试采样点见右表)。
c.CO2的相对含量的测定:
用50毫升医用注射器吸取上面配制好的溶液10毫升,在一个采样点抽气到50毫升刻度线处,用食指堵住注射器的吸人口,用力震荡注射器2~3分钟,然后将注射器的吸入口向上,小心地将剩余气体排出。继续上述操作,直到注射器内的溶液红色恰好褪去。在表中记下抽气的次数。
d.同一天,在其它选定的采样点,用相同的方法操作,进行测定,记录下抽气的次数。(三次居民区的采样点是同一地点)
e.处理数据,并以操场空气中C02的含量为标准值进行对照。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测试时,注射器中溶液的pH 变小,当注射器内的溶液红色恰好褪去时,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物质种类有 。(选填“酸”、“碱”或“盐”)
(2)根据以上测试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哪个场所的CO2含量最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