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 + 空气组成的测定
- 空气的利用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如图,将红磷点燃后放入瓶中,然后用剥了皮的熟鸡蛋迅速堵住瓶口,鸡蛋会慢慢进入瓶中,这是因为________,为了让鸡蛋更顺利地进入瓶中,可将鸡蛋蘸点水,这是为了________。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的理解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原理,老师利用传感器技术实时测定了实验装置(如图1)内的压强、温度和氧气浓度,三条曲线变化趋势如图2所示。

(1)红磷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X曲线表示的是__________(填“温度”或“氧气的浓度”).
(3)结合X、Y两条曲线,解释图2中BC段气压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中测得的数据如下: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测得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___(列出计算式即可).

(1)红磷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X曲线表示的是__________(填“温度”或“氧气的浓度”).
(3)结合X、Y两条曲线,解释图2中BC段气压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中测得的数据如下:
测量 项目 | 实验前 | 实验后 | |
烧杯中水的体积 | 烧杯中剩余水的体积 | 瓶中剩余气体的体积 | |
体积/mL | 80.0 | 46.4 | 126.0 |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测得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___(列出计算式即可).
小明同学按图中所示组装好的以下Ⅰ~Ⅲ装置,搁置一段时间后,观察所产生的现象,下列有关实验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


A.Ⅰ装置中左边液面下降,Ⅱ装置中右边液面上升,Ⅲ装置中液面不变 |
B.Ⅰ装置中液面不变,Ⅱ装置中左边液面上升,、Ⅲ装置中右边液面下降 |
C.Ⅰ装置中左边液面上升,Ⅱ装置中液面不变,Ⅲ装置中右边液面下降 |
D.Ⅰ装置中左边液面上升,Ⅱ装置中左边液面下降,Ⅲ装置中液面不变 |
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探究小组采用如图所示装置:在由两个注射器组成的密闭系统中留有 25mL 空气,给装有细铜丝的玻璃管加热,同时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至玻璃管内的铜丝在较长时间内无进一步变化时停止加热,生成黑色固体氧化铜,待冷却至室温,将气体全部推至一个注射器内,观察密闭系统内空气体积变化。

(1)在实验加热过程中,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的目的是________。
(2)小金某次实验测得结果如下:
由此数据可以推算出他测定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________21%(填“>”、“=”、“<”).造成该实验出现误差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填序号)
①没有交替缓缓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
②读数时没有冷却至室温;
②加入铜丝量太少;
④加入铜丝量太多

(1)在实验加热过程中,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的目的是________。
(2)小金某次实验测得结果如下:
反应前注射器内气体总体积 | 反应后注射器内气体总体积 |
25mL | 22mL |
由此数据可以推算出他测定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________21%(填“>”、“=”、“<”).造成该实验出现误差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填序号)
①没有交替缓缓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
②读数时没有冷却至室温;
②加入铜丝量太少;
④加入铜丝量太多
课外探究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图装置验证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实验小组同学首先按图组装好实验装置,装足量红磷的燃烧匙位于瓶内中间,而装足量白磷的燃烧匙却浸没在蒸馏水下。他们利用高能激光笔照射燃烧匙上的红磷,红磷被点燃,燃烧现象为
(提出问题)红磷在四颈平底烧瓶内燃烧熄灭后,瓶中是否有氧气剩余?
(猜想假设)猜想①:有氧气剩余;
猜想②:无氧气剩余。
(实验验证)待装置完全冷却后,将装有白磷的燃烧匙提出水面,再次用高能激光笔照射,白磷再次被点燃。
(1)红磷属于_____________(填“单质”、“化合物”或“混合物”)。
(2)红磷燃烧产物与瓶底热水反应生成磷酸(H3PO4)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3)根据题意,得出结论:猜想_____________正确。


(提出问题)红磷在四颈平底烧瓶内燃烧熄灭后,瓶中是否有氧气剩余?
(猜想假设)猜想①:有氧气剩余;
猜想②:无氧气剩余。
(实验验证)待装置完全冷却后,将装有白磷的燃烧匙提出水面,再次用高能激光笔照射,白磷再次被点燃。
(1)红磷属于_____________(填“单质”、“化合物”或“混合物”)。
(2)红磷燃烧产物与瓶底热水反应生成磷酸(H3PO4)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3)根据题意,得出结论:猜想_____________正确。
实验是科学探究的的重要方法。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三套实验装置,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测定氧气含量前必须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检查图一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
(2)图一装置的试管中空气体积为25mL,反应前注射器活塞位于15mL刻度处,反应完毕后打开弹簧夹,注射器活塞位于10mL刻度处,则该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_____。
(3)为了帮助同学们的理解图二实验的原理,利用传感器技术实时测定了实验过程中装置内的压强、温度和氧气浓度,三条曲线变化趋势如图所示。试回答:
①其中Y曲线表示的是氧气浓度。
②结合X、Y两条曲线,解释图三中BC段压强变化的原因是_____。

(1)测定氧气含量前必须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检查图一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
(2)图一装置的试管中空气体积为25mL,反应前注射器活塞位于15mL刻度处,反应完毕后打开弹簧夹,注射器活塞位于10mL刻度处,则该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_____。
(3)为了帮助同学们的理解图二实验的原理,利用传感器技术实时测定了实验过程中装置内的压强、温度和氧气浓度,三条曲线变化趋势如图所示。试回答:
①其中Y曲线表示的是氧气浓度。
②结合X、Y两条曲线,解释图三中BC段压强变化的原因是_____。
小明将收集满某气体的试管倒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甲图所示),一段时间后,观察到乙图所示的现象。小明对该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


A.该气体不易溶于水 | B.可以用排水法收集该气体 |
C.试管内的气体可能是氧气 | D.试管内液面上升,是因为大气压的作用 |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进行探究。

(1)如图1所示装置和药品进行实验,冷却至室温后打开止水夹,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观察到结果小于预期值,则可能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组内同学还对该实验进行了如图2所示的改进.(已知试管容积为45mL)请结合实验目的,在以下的操作中排出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________(填序号).
①点燃酒精灯
②撤去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后松开弹簧夹.
③将少量红磷平装入试管中,将20mL的注射器活塞置于10mL刻度处,并按上图中所示的链接方式固定好,再将弹簧夹紧橡皮管.
④读取注射器活塞的数据.
最终注射器活塞将从10mL刻度处慢慢前移到约为___mL刻度处才停止.

(1)如图1所示装置和药品进行实验,冷却至室温后打开止水夹,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观察到结果小于预期值,则可能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组内同学还对该实验进行了如图2所示的改进.(已知试管容积为45mL)请结合实验目的,在以下的操作中排出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________(填序号).
①点燃酒精灯
②撤去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后松开弹簧夹.
③将少量红磷平装入试管中,将20mL的注射器活塞置于10mL刻度处,并按上图中所示的链接方式固定好,再将弹簧夹紧橡皮管.
④读取注射器活塞的数据.
最终注射器活塞将从10mL刻度处慢慢前移到约为___mL刻度处才停止.
水在化学实验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如图实验中水的作用解释错误的是( )

Ⅰ.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Ⅱ.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Ⅲ.探究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Ⅳ.探究燃烧的条件

Ⅰ.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Ⅱ.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Ⅲ.探究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Ⅳ.探究燃烧的条件
A.实验Ⅰ中量筒中水:通过水体积的变化得到氧气体积 |
B.实验Ⅱ中集气瓶中水:防止集气瓶炸裂 |
C.实验Ⅲ中烧杯中水作为反应物 |
D.实验Ⅳ中烧杯中水:只为了提供热量 |
2018 年全国各地又发生雾霾天气,也引发了大众对 PM2.5 的关注。PM2.5 是指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 2.5 微米的颗粒物,其悬浮在空中很难自然沉降到地面。下列对于 PM2.5 的认识合理的是()
A.PM2.5 的运动属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
B.PM2.5 的直径介于分子和原子之间 |
C.PM2.5 悬浮在空气中时不受重力作用 |
D.实施绿化工程,可以有效地防治PM2.5 污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