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 溶质的质量分数
- 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变化
- 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改变方法
- 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
- 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 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实验室欲测定一瓶标签破损的稀H2SO4的溶质质量分数.现取10g稀硫酸样品,将质量分数为5%的NaOH溶液逐滴加到样品中,边加边搅拌,随着NaOH溶液的不断加入,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试回答:

(1)a点溶液中含有的离子有________________;
(2)当pH=7时,消耗NaOH溶液中的NaOH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g;
(3)计算稀H2SO4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_

(1)a点溶液中含有的离子有________________;
(2)当pH=7时,消耗NaOH溶液中的NaOH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g;
(3)计算稀H2SO4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_
向H2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不断加入NaOH溶液,下列图像横坐标表示加入NaOH溶液质量,纵坐标表示反应的有关变化情况,其中正确的是( )


A.A | B.B | C.C | D.D |
为研究“不同物质在敞口容器久置后的质量变化”,某科学兴趣小组将10.00克下列物质分别盛放于相同的烧杯中,将它们敞口放置在恒温实验室。一段时间后,测得烧杯中物质减小的质量情况见下表。
请回答:
(1)表格中“?”的值是________克;
(2)与原饱和硝酸钾溶液相比较,敞口放置24小时的硝酸钾溶液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分析上表中水、饱和硝酸钾溶液和稀盐酸敞口放置后的质量减小程度随时间变化不一样,为进一步研究稀盐酸在敞口容器久置后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化,小丽进行了下列操作:取敞口放置时间48小时的稀盐酸5.00克于锥形瓶中,滴入两滴指示剂,用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稀盐酸中,至恰好完全反应,共消耗了5.50克氢氧化钠溶液。通过计算,确定散口放置48小时的稀盐酸溶质质量分数是“变大”、“变小”还是“不变”?并对变化的原因作出解释。_______
放置时间(小时) | 烧杯中物质减小的质量(克) | |||
水 | 饱和氯化钠溶液 | 饱和硝酸钾溶液 | 7.3%的稀盐酸 | |
24 | 1.85 | 0.61 | 0.72 | 1.35 |
48 | 3.70 | ? | 1.44 | 2.80 |
请回答:
(1)表格中“?”的值是________克;
(2)与原饱和硝酸钾溶液相比较,敞口放置24小时的硝酸钾溶液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分析上表中水、饱和硝酸钾溶液和稀盐酸敞口放置后的质量减小程度随时间变化不一样,为进一步研究稀盐酸在敞口容器久置后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化,小丽进行了下列操作:取敞口放置时间48小时的稀盐酸5.00克于锥形瓶中,滴入两滴指示剂,用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稀盐酸中,至恰好完全反应,共消耗了5.50克氢氧化钠溶液。通过计算,确定散口放置48小时的稀盐酸溶质质量分数是“变大”、“变小”还是“不变”?并对变化的原因作出解释。_______
实验室里有一瓶氢氧化钙粉末由于较长时间敞口放置,已部分变质为碳酸钙。某课外兴趣小组为测定该瓶粉末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进行实验操作、数据收集和计算。
(1)配制稀盐酸:配制500克7.3%的稀盐酸,需要36.5%的浓盐酸________克。
(2)抽样测定:将瓶中粉末搅拌均匀后称取20克样品放入烧杯并置于电子秤上,再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总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完全反应后,生成的CO2气体的质量为________克。
(3)计算出该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要有计算过程)_____________。
(4)经过分析讨论,同学们觉得这样测得的结果有可能偏大,原因是________(指出一点即可)。
(1)配制稀盐酸:配制500克7.3%的稀盐酸,需要36.5%的浓盐酸________克。
(2)抽样测定:将瓶中粉末搅拌均匀后称取20克样品放入烧杯并置于电子秤上,再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总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反应时间/秒 | 0 | 10 | 20 | 30 | 40 |
总质量/克 | 310.0 | 309.6 | 308.6 | 307.8 | 307.8 |
完全反应后,生成的CO2气体的质量为________克。
(3)计算出该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要有计算过程)_____________。
(4)经过分析讨论,同学们觉得这样测得的结果有可能偏大,原因是________(指出一点即可)。
某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①在止水夹K1、K2处于关闭状态时,将针筒A中溶液挤入试管B中,接着打开止水夹K1,发现D中的部分溶液被吸入试管B中。充分反应后,试管B留下的溶液也显红色;
③再打开止水夹K2,风哨振动鸣叫,C中的部分溶液被吸入B和D中,反应后B、D中溶液都变为无色。
回答:
(1)步骤①中,充分反应后,试管B里的CO2最终转化为________ (填化学式)和水。
(2)解释步骤②中“风哨振动鸣叫”的原因。________
(3)实验开始时C、D中两种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a%________b%(选填“>”“=”或“<”)。

①在止水夹K1、K2处于关闭状态时,将针筒A中溶液挤入试管B中,接着打开止水夹K1,发现D中的部分溶液被吸入试管B中。充分反应后,试管B留下的溶液也显红色;
③再打开止水夹K2,风哨振动鸣叫,C中的部分溶液被吸入B和D中,反应后B、D中溶液都变为无色。
回答:
(1)步骤①中,充分反应后,试管B里的CO2最终转化为________ (填化学式)和水。
(2)解释步骤②中“风哨振动鸣叫”的原因。________
(3)实验开始时C、D中两种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a%________b%(选填“>”“=”或“<”)。
按下列装置进行实验,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
A.![]() |
B.![]() |
C.![]() |
D.![]() |
实验室有一份在空气中潮解变质的氢氧化钠样品,质量为1.5g。某实验小组将这份样品完全溶解,配成50g溶液。然后缓慢滴入7.3%的稀盐酸,同时进行搅拌,使二氧化碳全部逸出。滴加过程中,多次测得溶液pH和溶液总质量,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
请分析计算:
(1)第________次测量时,溶液中只有一种溶质。
(2)表中m=________。
(3)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_____
(4)1.5g样品中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_____
测量次数 | 第1次 | 第6次 | 第16次 | 第21次 | 第26次 |
滴加的盐酸总质量/g | 0 | 5 | 15 | 20 | 25 |
溶液总质量/g | 50 | 55 | m | 69.78 | 74.78 |
溶液pH | 12.4 | 12.1 | 7.0 | 2.2 | 2.1 |
请分析计算:
(1)第________次测量时,溶液中只有一种溶质。
(2)表中m=________。
(3)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_____
(4)1.5g样品中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_____
实验室中发现一瓶因长期放置而被氧化的铝粉。取6.0g铝粉样品,将100g稀硫酸逐滴加入其中,固体质量随加入硫酸溶液质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实验过程中测得产生氢气0.1g。请计算:

(1)样品中铝单质的质量___________ (写出计算过程)。
(2)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__。

(1)样品中铝单质的质量___________ (写出计算过程)。
(2)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__。
食盐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人体细胞中约含有氯化钠0.9%,一般成年人每日需氯化钠的量为4.5g~9g;
(1)某病人因食盐摄入量不足,需要补充溶质质量分数约为0.9%的生理盐水,医生通过诊断需为他注射200g生理盐水,则该病人每天可补充食盐多少克?
(2)若用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8%的氯化钠溶液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需加水多少克?
(1)某病人因食盐摄入量不足,需要补充溶质质量分数约为0.9%的生理盐水,医生通过诊断需为他注射200g生理盐水,则该病人每天可补充食盐多少克?
(2)若用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8%的氯化钠溶液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需加水多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