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 密度
- 物态变化
- + 溶液
- 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
- 溶液的概念
- 溶液的组成
- 溶液的特点
- 悬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 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 溶解度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在盛有相同质量水的3支试管甲、乙、丙中,分别加入3种不同的物质,充分振荡后观察到:甲试管的液体中有分散的小液滴,乙试管的液体中分散有固体的小颗粒,只有丙试管中看不到所加入的物质,但试管中的液体呈蓝色透明。试判断:
(1)甲试管中是________液,丙试管中是_______液。
(2)这3种液体中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
(1)甲试管中是________液,丙试管中是_______液。
(2)这3种液体中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
某温度下,将80克蔗糖放到100克水中,充分搅拌后溶解掉64克蔗糖,得到蔗糖水。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得到的溶液中,溶质质量为________克。
(2)假如该溶液已饱和,要使它变成不饱和溶液,分别采取下列措施: ①降低温度,②升高温度,③增加溶剂,④增加溶质,其中能达到目的的是_______________。
(1)得到的溶液中,溶质质量为________克。
(2)假如该溶液已饱和,要使它变成不饱和溶液,分别采取下列措施: ①降低温度,②升高温度,③增加溶剂,④增加溶质,其中能达到目的的是_______________。
下列关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任何溶液中只可能含有一种溶质 |
B.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
C.一定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随溶剂的量的变化而变化 |
D.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的,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均相同 |
下列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方法与相应科学原理不对应的是( )
选项 | 方法 | 科学原理 |
A | 用酒精洗涤油污 | 油污能溶解在酒精中 |
B | 醋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 | 水垢能溶解在醋酸里 |
C | 锅盖盖灭着火的油锅 | 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
D | 铝制容器不能盛酸性物质 | 酸性物质会破坏铝的氧化膜,进而腐蚀金属铝 |
A.A | B.B | C.C | D.D |
实验室有三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分别是HCl、NaCl、BaCl2的溶液。欲使它们一次鉴别出来,可选用的试剂是()
A.AgNO3 | B.Na2CO3 | C.H2SO4 | D.Ca(OH)2 |
将少量①菜油、②醋、③蔗糖、④胡椒粉、⑤味精粉、⑥面粉分别加入水中、振荡,其中__________形成悬浊液,________形成乳浊液,__________ 形成溶液。(填序号)
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
B.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氧气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 |
C.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
D.餐具上的油污用热水比冷水更容易洗去 |
某温度下,将40克食盐放到100克水中,充分搅拌后溶解掉36克食盐,得到__________ 克食盐水。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食盐水中溶质是___________ ,溶剂是__________________ 。
(2)得到的溶液中,溶质质量为__________ 克,溶剂质量为_________ 克。
(1)食盐水中溶质是
(2)得到的溶液中,溶质质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