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 + 密度
- 密度及其特性
- 空心、混合物质的密度计算
- 密度的应用与物质鉴别
- 密度与温度
- 设计实验测密度
- 液体密度的测量
- 固体密度的测量
- 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 密度公式的应用
- 密度的大小比较
- 探究密度特性的实验
- 物态变化
- 溶液
- 溶解度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今年元旦,强降雪覆盖全国很多地区,导致交通、农业等民生问题受到严重影响,
(1)室外自来水水管有的被冻裂,原因是水管中的水结冰后体积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在活动中,除雪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图所示是ZL300车,质量是5×103kg,车轮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是0.25m2.除雪车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少?(_____)
(1)室外自来水水管有的被冻裂,原因是水管中的水结冰后体积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在活动中,除雪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图所示是ZL300车,质量是5×103kg,车轮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是0.25m2.除雪车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少?(_____)

煤油的密度是
,它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块大理石的质量为50g,体积为
,该大理石的密度为_____
。



在做“测盐水的密度”的实验中,有下列步骤①用托盘天平测出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 ②将盐水倒入量筒中,读出量筒中盐水体积 ③用托盘天平测出剩余盐水和烧杯的质量 ④计算出盐水的密度上述步骤合理顺序是()
A.④①③② | B.④①②③ | C.②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在影视中常见房屋倒塌、重物落下,将演员砸成重伤。这些重物是用()
A.密度比实际物体大的材料做成的 |
B.密度比实际物体小的材料做成的 |
C.密度与实际物体一样的材料做成的 |
D.密度与实际物体相近的材料做成的 |
有两个实心球甲和乙,它们的密度之比为3:4,体积之比为4:3它们的质量之比m甲:m乙( )
A.3:4 | B.4:3 | C.1:1 | D.16:9 |
关于密度公式ρ=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由公式可知ρ与m成正比,m越大ρ越大 |
B.由公式可知ρ与m成反比,m越大ρ越小 |
C.对某种物质而言,当物质的体积一定时,ρ与m成正比 |
D.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某种物质密度大小与质量和体积无关 |
初中就要毕业了,小华同学为了感谢老师对他学习的关心和帮助,特意给他的科学老师制作了一个能悬浮在水中的铝制空心金属鱼做纪念。金属鱼在空气中的重力是5.4N(g=10N/kg ρ水=1.0×103kg/m3ρ铝=2.7×103kg/m3)
求:(1)金属球受到的浮力。
(2)金属鱼的总体积。
(3)金属鱼内部空心的体积。
求:(1)金属球受到的浮力。
(2)金属鱼的总体积。
(3)金属鱼内部空心的体积。
小明在溪边捡到一个形状不规则的漂亮小石块,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他想测出小石块的密度,但手边只有弹簧秤,于是他找来一根细线和一个盛有水的烧杯,进行了如下实验:

(1)将小石块悬挂在弹簧秤下,示数如左图所示,则小石块的重量为___________N;
(2)将小石块慢慢浸入水中,弹簧秤示数将逐渐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小石块浸没到水中后,弹簧秤的示数如右图所示,此时小石块在水中所受的浮力为_____________N;小石块的体积为___________________m3;
(3)由此可计算出小石块的密度为_____________kg/m3;

(1)将小石块悬挂在弹簧秤下,示数如左图所示,则小石块的重量为___________N;
(2)将小石块慢慢浸入水中,弹簧秤示数将逐渐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小石块浸没到水中后,弹簧秤的示数如右图所示,此时小石块在水中所受的浮力为_____________N;小石块的体积为___________________m3;
(3)由此可计算出小石块的密度为_____________kg/m3;
如图所示,图中的甲、乙两个物体处于静止状态。甲乙两个物体的密度比ρ甲:ρ乙=2:1,质量比m甲:m乙=4:5。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不计绳重、轮重和摩擦):( )


A.滑轮组静止时,绳对乙的拉力和乙的重力比为2:5 | B.甲乙两物体的体积比为8:5 | C.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和甲的重力之比为4:3 | D.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和乙的重力之比为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