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其中密度较大的是________(选填“甲”或“乙”),甲的密度是________g/cm3;物体A由甲物质组成,物体B由乙物质组成,质量相同的物体A和物体B的体积之比为________。 
当前题号:1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
两个由同种材料制成的金属球a、b,它们的质量分别为128g、60g,体积分别为16cm3、12cm3。在这两个金属球中,如果有一个是实心的,那么( )。
A.这个实心球是a,金属的密度是8g/cm3
B.这个实心球是a,金属的密度是5g/cm3
C.这个实心球是b,金属的密度是8g/cm3
D.这个实心球是b,金属的密度是5g/cm3
当前题号:2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关于温度的描述中符合实际的是()
A.发高烧时人体温度可达40℃B.冰箱冷冻室的温度为10℃
C.饺子煮熟即将出锅时温度为50℃ D.加冰的橙汁饮料温度为-20℃
当前题号:3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活动课上,张老师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将一个黄色的乒乓球和一个玻璃球全部埋入装有米的大烧杯中,摇晃烧杯一段时间,乒乓球从米中“跑”了出来。看到这个现象,同学们十分惊讶:为什么乒乓球能“跑”出来,而玻璃球不能“跑”出来?
针对这个问题同学们提出下列猜想:
猜想1:因为乒乓球体积比玻璃球大;
猜想2:因为乒乓球质量比玻璃球小。
为了验证猜想是否正确,两天后,同学们用准备的一些器材进行探究:
(1)取三个塑料空瓶A、B、C,在A、B、C瓶中装入质量不等的沙子,盖好瓶盖,分别测出它们的质量和体积;
(2)把三个瓶子全部埋入盛有米的容器中,敲击容器,观察现象;
(3)实验数据及现象记录如下表:(米的密度约为1.37g/cm3)
瓶子编号
体积/cm3
质量/g
现象
A
22
14.4
跑出米面
B
28
38.6
未跑出米面
C
144
50.2
跑出米面
 
(4)分析上述实验数据后回答:
猜想1__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猜想2_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
你认为乒乓球能从米中“跑”出来的原因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4 | 题型:None | 难度:0.99
有一个玻璃瓶质量为300g,装满水时总质量为800g,装满另一种液体时总质量为700g,求:
(1)这个瓶的容积是多少L?
(2)另一种液体的密度是多少kg/m3
(3)这个瓶子装满密度为1.8×103kg/m3的硫酸后总质量是多少kg?
当前题号:5 | 题型:简答题 | 难度:0.99
如图,一个充满空气的气球静止在烧杯底部,将导管伸到烧杯底部,然后缓缓地通入一定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观察到气球慢慢升起并悬浮在靠近烧杯口的位置(不考虑整个过程中气球体积的变化)。气球上升说明了二氧化碳具有______的性质,整个过程中气球所受浮力的变化情况是______。
当前题号:6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
体积是,质量是45 g的物体,将其缓缓放入装满水的烧杯中,物体静止后,溢出水的质量是________。将其缓缓放入装满酒精的烧杯中,溢出酒精的质量是________g。(
当前题号:7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
欣儿手头上有完全相同的1元硬币10枚,为了测出其中一枚硬币的密度,她设计了一个小实验.实验器材有空金属筒、量杯和水;主要的实验步骤如下:

A .将10枚硬币全部放入水中,此时量杯中水面处刻度如图所示;
B .将10枚硬币放入金属筒中,让金属筒漂浮在量杯中,记下此时水面处的刻度值为53mL;
C.将空金属筒放入盛有适量水的量杯中,让其漂浮,记下此时水面处的刻度值为22mL。
(1)合理的实验顺序是________(只填字母序号)   
(2)由实验可知硬币的密度ρ=________kg/m3;   
(3)实验中,欣儿运用了下列哪些实验方法?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控制变量法    B. 转换法    C. 类比法    
A. 累积法
当前题号:8 | 题型:None | 难度:0.99
衢衢手头上有完全相同的1元硬币20枚,为了测出其中一枚硬币的密度,她设计了一个小实验。实验器材有空金属筒、量杯和水。主要的实验步骤如下:
A.将20枚硬币放入金属筒中,让金属筒漂浮在量杯中,记下此时水面处的刻度值为84mL;
B.将20枚硬币全部放入水中,此时量杯中水面处刻度如图所示;
C.将空金属筒放入盛有适量水的量杯中,让其漂浮,记下此时水面处的刻度值为18mL。

(1)合理的实验顺序是________(只填字母序号);
(2)请根据实验所得的数据列式计算硬币的密度;____
(3)实验中,衢衢运用了下列哪些科学方法?____(填字母序号)。
A.控制变量法B.转换法C.类比法
A.累积法
当前题号:9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
小楠和小鑫两位同学分别用量筒测量一个小石块的体积。小楠同学的做法是在量筒里注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为V1,然后轻轻放入石块,使量筒里的水完全浸没石块,记下此时水及石块的体积V2,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2V1。小鑫同学的做法则是先将石块置于量筒中,同时往量筒中注入水,使水完全浸没石块后记下水的体积V3,然后取出石块,记下取出石块后水的体积V4,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4V3

比较这两种方法回答下列问题:
(1)你做此实验将选择哪种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小楠”或“小鑫”)。
(2)如果两位同学读数都是正确的,两位同学计算出石块体积可能不相等,结果偏大的是____________(填“小楠”或“小鑫”);导致实验结果偏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实验中,水的多少对实验结果是否有影响,请具体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让小柯同学想到了《乌鸦喝水》的故事,乌鸦真的都能喝到水吗(假设水要满到瓶口)?影响乌鸦能否喝到水的因素有哪些呢?
小柯找来三个容积不同的圆柱体塑料杯(250ml、300ml、350ml)、同规格小钢珠、大小相近的鹅卵石(比小钢珠大)、沙子、量筒(500ml)、烧杯、水槽等器材进行探究。
①小柯找来三个塑料杯,目的是研究乌鸦能否喝到水是否与容器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②小柯往一个空杯里加入一些水,再往里投钢珠,发现无论投入多少,水都不能满到杯口。是不是原先杯里的水太少?杯里至少要有多少水才行?请你设计方案,测出往该塑料杯里投钢珠使水满到杯口需要的最少水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已知往300ml的杯子里投钢珠测出使水满到杯口需要的最少水量为145ml。现在往空杯里加145ml水后,投入鹅卵石。多次实验发现无论投入多少鹅卵石,杯内水位虽有差异,但都不能满到杯口,接着往其中投入沙子,水面上升并溢出杯口。说明乌鸦能否喝到水,还跟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当前题号:10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