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性质
- 水
- 空气
- 金属
- 常见的化合物
- 常见的有机物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甲图所示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及药品。

(1)为获得较为准确的实验数据,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 ).
(2)小明同学想用足量的木炭代替红磷来做此实验。但小莹同学认为不可行,原因是__________ 。
(3)小莹同学用甲图所示装置测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大于1/5,原因可能是(答一条即可)__________ 。
(4)市售“暖宝宝”中发热剂主要成分是:铁粉、炭粉、水和食盐等,反应原理可简化为铁生锈。小明用配置的发热剂按图乙装置实验。他不是将足量的发热剂堆在瓶底,而是将其涂抹在广口瓶内壁的四周,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 。
(5)在上述三个实验操作都正确的情况下,与另两个实验的测量结果相比,第三个实验的测量结果与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更接近。推测其主要原因,最合理的是__________ 。

(1)为获得较为准确的实验数据,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
B.燃烧匙中的红磷足量 |
C.点燃红磷后迅速将燃烧匙插入瓶中,塞紧瓶塞 |
D.红磷熄灭,立即打开弹簧夹 |
(3)小莹同学用甲图所示装置测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大于1/5,原因可能是(答一条即可)
(4)市售“暖宝宝”中发热剂主要成分是:铁粉、炭粉、水和食盐等,反应原理可简化为铁生锈。小明用配置的发热剂按图乙装置实验。他不是将足量的发热剂堆在瓶底,而是将其涂抹在广口瓶内壁的四周,这样做的目的是
(5)在上述三个实验操作都正确的情况下,与另两个实验的测量结果相比,第三个实验的测量结果与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更接近。推测其主要原因,最合理的是
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一组“吹气球”实验,三套装置如图:

(1)甲装置:向装置中加水会看到气球胀大,当看到_____ 的现象时,说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
(2)乙装置:仪器
的名称是_____ ,若使装置中的气球胀大,有两类方法
①一是生成气体,写出生成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
②二是装置中的气体受热膨胀,若
中加入的是水,则锥形瓶中的药品是_____ 。
(3)丙装置:若锥形瓶中盛满
,欲使气球胀大,则分液漏斗中的液体是_____ 。

(1)甲装置:向装置中加水会看到气球胀大,当看到
(2)乙装置:仪器

①一是生成气体,写出生成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二是装置中的气体受热膨胀,若

(3)丙装置:若锥形瓶中盛满

有两份质量相等的固体A和B,A是混有少量高锰酸钾的氯酸钾,B是纯净的氯酸钾,将它们分别均匀加热,则图中关于放出氧气的质量和时间的关系图像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化学实验中常常使用火柴,已知火柴头含有单质X、氯酸钾、二氧化锰等,火柴盒侧面含有红磷、三硫化二锑等,试回答以下问题:

(1)_________的高锰酸钾溶液遇单质 X 燃烧生成的气体褪为无色,该气体还是形成硫酸型酸雨的主要污染物,则单质X是________,它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防止酸雨的形成的措施有___________。 ( 只写一种 )
(2)某同学取一支试管,加入10%的_______溶液,放入三根火柴头,溶液中产生大量气泡,将一根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内,木条复燃。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二氧化锰在该反应中起_____作用。
(3)已知氯酸钾中氯原子与氧原子个数比为1:3,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5,则氯酸钾的化学式为________。

(1)_________的高锰酸钾溶液遇单质 X 燃烧生成的气体褪为无色,该气体还是形成硫酸型酸雨的主要污染物,则单质X是________,它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防止酸雨的形成的措施有___________。 ( 只写一种 )
(2)某同学取一支试管,加入10%的_______溶液,放入三根火柴头,溶液中产生大量气泡,将一根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内,木条复燃。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二氧化锰在该反应中起_____作用。
(3)已知氯酸钾中氯原子与氧原子个数比为1:3,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5,则氯酸钾的化学式为________。
科学兴趣小组学习了二氧化锰(
)催化分解过氧化氢的实验后,进行如下实验。
(一)选择装置并检查气密性
(二)称取0.1克的二氧化锰粉末加入容器中
(三)量取50毫升溶质质量分数约1%的过氧化氢溶液加入容器中,记录一定时间内收集到的气体体积。(四)改变二氧化锰的质量,重复上述实验,记录数据如下。
(1)本实验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 .
(2)实验中除了量筒外,还需要用到的测量仪器有________ 。
(3)为完成本实验,应选择下图气体发生和收集装置中的组合是________ (选填序号)。

(4)收集氧气的最佳时期是________
A导管口有气泡即收集
B导管口气泡均匀放出时收集
C导管口有很多气泡放出时收集

(一)选择装置并检查气密性
(二)称取0.1克的二氧化锰粉末加入容器中
(三)量取50毫升溶质质量分数约1%的过氧化氢溶液加入容器中,记录一定时间内收集到的气体体积。(四)改变二氧化锰的质量,重复上述实验,记录数据如下。
时间/秒 | 生成氧气的体积/毫升 | |||
0.1克![]() | 0.2克![]() | 0.3克![]() | 0.4克![]() | |
40 | 49 | 61 | 75 | 86 |
80 | 77 | 87 | 90 | 92 |
120 | 49 | 92 | 92 | 92 |
160 | 92 | 92 | 92 | 92 |
(1)本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2)实验中除了量筒外,还需要用到的测量仪器有
(3)为完成本实验,应选择下图气体发生和收集装置中的组合是

(4)收集氧气的最佳时期是
A导管口有气泡即收集
B导管口气泡均匀放出时收集
C导管口有很多气泡放出时收集
丽水是“蓝天保卫”的主战场,为进一步提升空气质量,建设赖以生存的幸福大花园,下列做法值得推广的是( )
A.露天烧烤 | B.就地焚烧秸秆 |
C.违规燃放烟花爆竹 | D.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
小金同学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烧杯内盛有水,底部放一枚新鲜的鸡蛋,向烧杯中加入不同的物质有不同效果或现象。可供选择的物质为:①烧碱,②较浓的盐酸,③熟石灰,④食盐。请根据问题回答(填序号)

(1)若要使鸡蛋保鲜,延长储存时间,应选择加入______________。
(2)若要使鸡蛋上下浮沉,应选择加入__________。

(1)若要使鸡蛋保鲜,延长储存时间,应选择加入______________。
(2)若要使鸡蛋上下浮沉,应选择加入__________。
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对化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下列试剂在敞口容器内混合,称量前后总质量,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_______ (填标号)
(2)在氧气中点燃红磷的实验过程,固体质量变化如图1所示:

①从燃烧条件分析,固体质量在
前没有发生变化的原因为_______ 。
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
(3)某反应微观示意图如图2所示,参加反应的甲物质和生成的丙物质分子数目比为_______ 。
(1)下列试剂在敞口容器内混合,称量前后总质量,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蔗糖和水 | B.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 | C.木炭在空气中燃烧 |

①从燃烧条件分析,固体质量在

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某反应微观示意图如图2所示,参加反应的甲物质和生成的丙物质分子数目比为
用下列微型实验进行氧气、二氧化碳气体相关性质研究.

(1)同时挤压滴管B和C,控制相同液体量于球形容器中.有关上述对比实验,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填写字母).
A.MnO2加快反应速率
B.半分钟内球形III中产生气体少
C.反应过程中球形II比球形III内反应剧烈
D.MnO2一定分解产生气体
(2)微热燃烧器,蜡烛b、c燃烧,蜡烛a不燃烧.关于燃烧器中的实验分析正确的是______(填写字母).
A.探究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B.探究可然物燃烧需要氧气
C.说明红磷与白磷是性质相似
D.可以比较白磷、红磷着火点的高低
(3)挤压滴管A,将足量稀盐酸滴于球形I中,一段时间后,蜡烛c熄灭,然后蜡烛b也熄灭了,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蜡烛熄灭后,将玻璃尖嘴管对着涂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内,烧杯内壁变模糊,此反应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证明蜡烛一定含有碳元素.

(1)同时挤压滴管B和C,控制相同液体量于球形容器中.有关上述对比实验,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填写字母).
A.MnO2加快反应速率
B.半分钟内球形III中产生气体少
C.反应过程中球形II比球形III内反应剧烈
D.MnO2一定分解产生气体
(2)微热燃烧器,蜡烛b、c燃烧,蜡烛a不燃烧.关于燃烧器中的实验分析正确的是______(填写字母).
A.探究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B.探究可然物燃烧需要氧气
C.说明红磷与白磷是性质相似
D.可以比较白磷、红磷着火点的高低
(3)挤压滴管A,将足量稀盐酸滴于球形I中,一段时间后,蜡烛c熄灭,然后蜡烛b也熄灭了,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蜡烛熄灭后,将玻璃尖嘴管对着涂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内,烧杯内壁变模糊,此反应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证明蜡烛一定含有碳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