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性质
- 水
- 空气
- 金属
- 常见的化合物
- 常见的有机物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下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的气体制备和收集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发生装置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若用装置D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
(2)在实验室里,通常用过氧化氢、氯酸钾和高锰酸钾等三种物质来制取氧气。你认为用以上的__________来制取氧气时,更能体现化学实验室的“绿色化”。理由是__________(至少答一点)。
(3)欲使用装置E用排空气法收集氢气,则气体应从__________(填“a”或“b”)端通入;欲使用装置E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先将瓶中装满水,再将气体从__________(填“a”或“b”)端通入。
(4)已知一氧化氮气体难溶于水,在空气中容易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则收集一氧化氮气体时应选用图中装置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 B.![]() | C.![]() | D.![]() | E.![]() | F.![]() |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发生装置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若用装置D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
(2)在实验室里,通常用过氧化氢、氯酸钾和高锰酸钾等三种物质来制取氧气。你认为用以上的__________来制取氧气时,更能体现化学实验室的“绿色化”。理由是__________(至少答一点)。
(3)欲使用装置E用排空气法收集氢气,则气体应从__________(填“a”或“b”)端通入;欲使用装置E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先将瓶中装满水,再将气体从__________(填“a”或“b”)端通入。
(4)已知一氧化氮气体难溶于水,在空气中容易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则收集一氧化氮气体时应选用图中装置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某科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装置探究温度对
还原
的影响(固定装置略)。
(1)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处理尾气的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
(2)将该小组分为两组,各取48g氧化铁粉末按如图装置进行对比实验,甲组用酒精灯(火焰温度500℃~700℃)、乙组用酒精喷灯(火焰温度800℃~1000℃)分别对装置D充分加热,红色粉末均变为黑色粉末。两组分别用固体产物进行实验,记录如下。

为解释这个现象,小组成员查阅到下列资料:
I.已知铁的氧化物有
,在一定条件下,均能失去或逐步失去其中的氧,最终被还原为铁。
II.
是一种铁氧体磁性物质,不溶于水和酸。
III. 氧化铁和一氧化碳进行热反应分析的相关数据图。

(分析与结论)
①乙组的固体产物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小军根据实验现象推测甲组的固体产物可能是_______________.小华通过计算也证明了小军的观点,试通过计算说明他的推测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与交流)
(3)考虑到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的不持续性,装置E的作用是____________;从实验安全的角度考虑,上图装置还要采取的改进措施是_____________.


(1)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处理尾气的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
(2)将该小组分为两组,各取48g氧化铁粉末按如图装置进行对比实验,甲组用酒精灯(火焰温度500℃~700℃)、乙组用酒精喷灯(火焰温度800℃~1000℃)分别对装置D充分加热,红色粉末均变为黑色粉末。两组分别用固体产物进行实验,记录如下。

操作步骤 | 甲组现象 | 乙组现象 |
1.称量反应后粉末质量(g) | 44.2 | 33.6 |
2.取黑色粉末用磁铁吸引 | 部分能被磁铁吸引 | 全部能被磁铁吸引 |
3.取黑色粉末加入足量稀盐酸,震荡 | 部分溶解,无气泡 | 全部溶解,有气泡 |
为解释这个现象,小组成员查阅到下列资料:
I.已知铁的氧化物有

II.

III. 氧化铁和一氧化碳进行热反应分析的相关数据图。

(分析与结论)
①乙组的固体产物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小军根据实验现象推测甲组的固体产物可能是_______________.小华通过计算也证明了小军的观点,试通过计算说明他的推测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与交流)
(3)考虑到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的不持续性,装置E的作用是____________;从实验安全的角度考虑,上图装置还要采取的改进措施是_____________.
下图是实验室常见的制取和收集气体的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飞同学用A、C装置制取并收集一瓶氧气,写出实验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试管突然破裂了,试分析发生这种情况的可能原因_______________(写出2种即可)
(3)当观察到E中导管口刚有气泡冒出时就立即收集,待集气瓶中充满气体后,将集气瓶从水槽中取出,并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未见木条复燃,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飞同学取一段纱窗上的细铁丝,在用自己收集的氧气中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结果没有观察到“火星四射”的现象。造成此次实验失败的原因不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收集到的氧气量太少或纯度不高 B 铁丝生锈
C 集气瓶底部没有铺一层细沙 D 铁丝的温度未达到着火点

(1)小飞同学用A、C装置制取并收集一瓶氧气,写出实验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试管突然破裂了,试分析发生这种情况的可能原因_______________(写出2种即可)
(3)当观察到E中导管口刚有气泡冒出时就立即收集,待集气瓶中充满气体后,将集气瓶从水槽中取出,并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未见木条复燃,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飞同学取一段纱窗上的细铁丝,在用自己收集的氧气中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结果没有观察到“火星四射”的现象。造成此次实验失败的原因不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收集到的氧气量太少或纯度不高 B 铁丝生锈
C 集气瓶底部没有铺一层细沙 D 铁丝的温度未达到着火点
如图所示实验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浸过紫色石蕊溶液的干燥棉球。下列能准确描述实验现象的是()


A.④比①先红,②、③不变红 |
B.①比④先红,②、③不变红 |
C.④变红,①②③不变红 |
D.①变红,②③④不变红 |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接活泼,能与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下列有关氧气说法正确的是( )
A.镁片放置在空气中,不需要加热就能够在表面生成氧化镁 |
B.铁丝加热后放入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三氧化二铁固体 |
C.常温下木炭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能剧烈燃烧,发出白光 |
D.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
用电设备发生火灾时,可用装有液态二氧化碳的“灭火器”扑灭,灭火时,液态二氧化碳迅速转化为气态并覆盖在火焰上,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灭火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二氧化碳不易导电 |
B.液态二氧化碳极易汽化,吸收大量热 |
C.气态二氧化碳不易燃烧 |
D.气态的二氧化碳密度小于空气 |
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氧气用于炼钢.目的是除去生铁中多余的碳和其他杂质 |
B.氧气可以支持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 |
C.氧气可以供给呼吸.是因为和体内物质反应而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 |
D.夏天鱼池内放增氧泵.是因为温度升高.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减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