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性质
- 水
- 空气
- 金属
- 常见的化合物
- 常见的有机物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教材中“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如图1)进行了大胆改进,设计如图2,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请你对比分析图1、图2实验,回答有关问题:

(1)图1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2)兴趣小组同学采用了图2所示装置:在由两个注射器组成的密闭系统中留有
空气,给装有细铜丝的玻璃管加热,同时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至玻璃管内的铜丝在较长时间内无进一步变化时停止加热,生成黑色固体氧化铜,待冷却至室温,将气体全部推至一个注射器内,观察密闭系统内空气体积变化。
①在实验加热过程中,交替缓慢推功两个注射器活塞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②测得实验结果如下
由此可以推算出他测定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______ 21%(填“>”、“=”、“<”)
造成该实验出现误差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1个)
通过上面的实验,你学到的测量混合物中某成分含量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___

(1)图1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兴趣小组同学采用了图2所示装置:在由两个注射器组成的密闭系统中留有

①在实验加热过程中,交替缓慢推功两个注射器活塞的目的是
②测得实验结果如下
反应前注射器内气体总体积 | 反应后注射器内气体总体积 |
![]() | ![]() |
由此可以推算出他测定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造成该实验出现误差的原因可能是
通过上面的实验,你学到的测量混合物中某成分含量的科学方法是
取4份等质量的
,向其中3份中分别加入少量等质量的
和Mn,分别在某温度下加热至质量不再改变,测定产生氧气的质量。然后将剩余固体溶于足量水中,添加过物质的组别中均有相同组成的不溶物。测定结果如下:
已知
,下列关于此实验的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


组别 | ① | ② | ③ | ④ |
加入物质 | 无 | ![]() | ![]() | Mn |
产生氧气的质量/g | 0 | ![]() | ![]() | ![]() |
不溶物的质量/g | 0 | ![]() | ![]() | ![]() |
已知

A.3种物质的加入都有利于![]() |
B.残留不溶物的质量关系为![]() |
C.![]() ![]() |
D.不加入其他物质时,![]() |
向紫色石蕊试液中通入气体,等溶液变色后,将它放在酒精灯下加热煮沸,直至溶液不再发生变化,本实验中观察到的颜色变化过程是( )
A.紫色→红色→紫色 | B.紫色→红色→无色 | C.紫色→红色→红色 | D.紫色→蓝色→无色 |
炼铁的原理是利用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某同学利用该原理设计了一个实验,实验装置如图。请你对实验进行分析并回答:

(1)给玻璃管加热的仪器叫酒精喷灯,要用其______(填“外焰”、“内焰”或“焰心”)进行加热。
(2)实验中玻璃管里氧化铁粉末的颜色变化是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3)实验前先通入CO,后再开始加热,实验后先停止加热,后再停止通入CO的原因而是(答一点)_________。
(4)实验要在装置末端a处燃着一盏酒精灯,其作用是_________。

(1)给玻璃管加热的仪器叫酒精喷灯,要用其______(填“外焰”、“内焰”或“焰心”)进行加热。
(2)实验中玻璃管里氧化铁粉末的颜色变化是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3)实验前先通入CO,后再开始加热,实验后先停止加热,后再停止通入CO的原因而是(答一点)_________。
(4)实验要在装置末端a处燃着一盏酒精灯,其作用是_________。
禁止燃放孔明灯,因为孔明灯燃烧时外焰温度高达300多度,一旦飘落到加油站、液化气站、油库等地,会引发火灾。孔明灯会引发火灾的原因是
A.提供可燃物 | B.供给氧气 |
C.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 D.增大了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
现有A、B、C、D四种元素,A为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B为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C的原子核内,通常无中子,D的单质在氧气中燃烧产生一种刺鼻性气味的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元素名称:A:_____; D:_____
(2)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由以上两种元素组成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呈液态的化合物是_____,由A、B两种元素组成的氧化物是_____。
(1)写出元素名称:A:_____; D:_____
(2)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由以上两种元素组成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呈液态的化合物是_____,由A、B两种元素组成的氧化物是_____。
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某同学设计如图所示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请填空:

(1)实验1采用科学探究中的控制变量法,该实验控制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
(2)实验1中干石蕊纸花在喷水后放入二氧化碳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3)实验2是在实验1的基础上设计的创新改进实验。将二氧化碳缓慢通入竖直放置的玻璃管中,能观察到第________(填序号)号棉球先变色,透过此现象可获得关于二氧化碳的另外一条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实验1采用科学探究中的控制变量法,该实验控制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
(2)实验1中干石蕊纸花在喷水后放入二氧化碳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3)实验2是在实验1的基础上设计的创新改进实验。将二氧化碳缓慢通入竖直放置的玻璃管中,能观察到第________(填序号)号棉球先变色,透过此现象可获得关于二氧化碳的另外一条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鱼苗在长途运输中,通常将鱼苗养在相对密闭的容器内,加入某种药品,使容器内满足下列条件才能保持鱼苗的存活:充足的氧气、及时除去鱼苗呼出的CO2水的pH调节在8左右,碱性不能太强.现有以下四种物质供选择:双氧水、过氧化钙(CaO2).过氧化钠(Na2O2)、氯酸钾.它们的有关化学性质如下:
(1)2H2O=2H2O+O2↑
(2)2Na2O2+2H2O=4NaOH十O2↑
(3)2Na2O2+2CO2=2Na2CO3+O2
(4)2CaO2+2H2O=2Ca(OH)2+O2↑
(5)2CaO2+2CO2=2CaCO3↓+O2
(6)KC1O3不与H2O、CO2反应
在鱼苗长途运输中你认为最适合加入的物质是( )
(1)2H2O=2H2O+O2↑
(2)2Na2O2+2H2O=4NaOH十O2↑
(3)2Na2O2+2CO2=2Na2CO3+O2
(4)2CaO2+2H2O=2Ca(OH)2+O2↑
(5)2CaO2+2CO2=2CaCO3↓+O2
(6)KC1O3不与H2O、CO2反应
在鱼苗长途运输中你认为最适合加入的物质是( )
A.双氧水 | B.过氧化钙 |
C.过氧化钠 | D.氯酸钾 |
蔗糖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质,某兴趣小组对“蔗糖的组成”进行了探究。
(作出猜想)小组同学认为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葡萄糖和氧气,葡萄糖进一步转化为蔗糖,故蔗糖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实验探究)
方案一:小明将蔗糖在氧气中燃烧,检验生成物中有水和二氧化碳,得出结论“蔗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实验小组认为不合理,依据是_______ 。
方案二:于是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开始先通入一会儿氮气,然后关闭弹簧夹,点燃酒精灯给蔗糖加强热。

(1)观察到______ 出现,说明蔗糖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2)实验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硬质玻璃管中残留有黑色固体,他猜测该黑色固体是单质碳,并继续利用该装置,另选试剂进行了验证单质碳的实验。实验过程和现象如表:(请完成表格中的实验过程)
(实验结论)蔗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拓展交流)(3)方案二中,先通入一会儿氮气的原因是________ 。
(作出猜想)小组同学认为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葡萄糖和氧气,葡萄糖进一步转化为蔗糖,故蔗糖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实验探究)
方案一:小明将蔗糖在氧气中燃烧,检验生成物中有水和二氧化碳,得出结论“蔗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实验小组认为不合理,依据是
方案二:于是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开始先通入一会儿氮气,然后关闭弹簧夹,点燃酒精灯给蔗糖加强热。

(1)观察到
(2)实验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硬质玻璃管中残留有黑色固体,他猜测该黑色固体是单质碳,并继续利用该装置,另选试剂进行了验证单质碳的实验。实验过程和现象如表:(请完成表格中的实验过程)
实验过程 | 实验现象 |
①在小烧杯中加入澄清石灰水; ② | 硬质玻璃管中的黑色固体剧烈燃烧,发出白光;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
(实验结论)蔗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拓展交流)(3)方案二中,先通入一会儿氮气的原因是
某同学为了探究木炭和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生成的气体产物的成分,提出了如下猜想:
a可能是二氧化碳; b可能是一氧化碳
并设计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预期的实验现象

及结论如下:
I.若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气体为二氧化碳;
Ⅱ.若澄清的石灰水不变浑浊,则气体为一氧化碳。
请你分析并回答
(1)该同学的猜想并不严谨,因为该产物气体还有另外的可能是__________。要验证这种可能,需要的实验操作是:将气体依次通过__________,最后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2)图中实验装置存在的缺陷是__________。
(3)实验后发现试管①内壁上附着不易用试管刷洗净的固体生成物,清洗试管①所用的试剂最好选用__________。
a可能是二氧化碳; b可能是一氧化碳
并设计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预期的实验现象

及结论如下:
I.若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气体为二氧化碳;
Ⅱ.若澄清的石灰水不变浑浊,则气体为一氧化碳。
请你分析并回答
(1)该同学的猜想并不严谨,因为该产物气体还有另外的可能是__________。要验证这种可能,需要的实验操作是:将气体依次通过__________,最后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2)图中实验装置存在的缺陷是__________。
(3)实验后发现试管①内壁上附着不易用试管刷洗净的固体生成物,清洗试管①所用的试剂最好选用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