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同学猜想:绿色植物需要沙子才能更健康地生长。为了证明她的猜想,她准备了两盆植物,其中一盆所处的环境和条件如图所示,则另一盆所处环境和条件应该是( )
A.AB.BC.CD.D
当前题号:1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对光合作用进行了探究。他们用氧18同位素分别标记水和二氧化碳中的氧元素,使它们分别成为含氧18的水和含氧18的二氧化碳。然后,他们分两组进行实验,两组实验所用的植物、光照及其他条件都相同,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二氧化碳
生成的氧气
第一组
H2O
C18O2
O2
第二组
H218O
CO2
18O2
 
注:H218O——氧18水,C18O2——氧18二氧化碳,18O2——氧18氧气
(1)该实验所探究的问题是:光合作用释放的_____中的氧元素究竟是来自水还是二氧化碳?
(2)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
(3)两组实验所用的植物、光照及其他条件都相同,是为了_____(填“控制变量”或“增加变量”)。
当前题号:2 | 题型:None | 难度:0.99
探究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够产生氧气吗?某生物兴趣小组的王同学在学校实验室利用水生植物金鱼藻进行实验,他把等量的金鱼藻和池塘水放入不同的试管中,置于不同温度条件下,观察和记录试管中的金鱼藻在相同的时间内产生的气泡数。实验数据如下:
试管编号
1
2
3
4
5
6
7
8
温度/℃
5
10
15
20
25
30
35
40
气泡数/个
12
20
30
40
44
42
36
30
 

(1)当图甲中试管内的气体充满二分之一左右时,迅速取出试管并将带火星的卫生香伸入管口内,结果卫生香猛烈燃烧起来,该实验说明光合作用产生了____________。
(2)要确保该实验成功,实验装置必须放在有________的环境条件下。
(3)为探究“进行光合作用的是金鱼藻”,装置B设置了如图乙所示的对照组,该对照组有一处明显错误,请你改正:应去掉图乙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________℃是金鱼藻进行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
(5)请以温度为横坐标,气泡数为纵坐标,将表中数据转换成坐标曲线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3 | 题型:None | 难度:0.99
如图所示某植物上的绿叶经锡箔覆盖处理后在阳光下照射24小时,将其脱色并用碘液处理,结果有锡箔覆盖的位置不呈蓝色,而不被锡箔覆盖的部分呈蓝色。该实验可以证明()

①光合作用需要CO2 ②光合作用需要光
③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  ④光合作用放出氧    ⑤光合作用制造淀粉
A.①②B.③⑤C.②⑤D.①④
当前题号:4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某兴趣小组为探究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设计了如下实验,请分析作答。
光源与装置的距离(厘米)
10
20
30
40
50
每分钟产生的气泡数(个)
65
35
15
6
1
 

(1)甲乙两个装置研究的问题是   
(2)利用甲装置进一步探究,实验结果如表。据实验结果分析,若要提高大棚作物的
产量,可采取的措施是    
(3)利用丙装置探究绿色植物呼吸作用是否消耗氧气,小明建议“用燃着的木条伸入瓶内”,小张建议“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内”来检验。你认为谁的建议更合理    
当前题号:5 | 题型:None | 难度:0.99
某班学生为探究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设计如下实验装置甲、乙、丙,请据图作答:

(1)第一组探究氧气是在光照条件下由绿色植物产生的,应选择的实验组合是    
(2)第二组同学利用甲装置进一步探究,利用不同功率的灯泡作为光源(不考虑温度因素),实验结果如下表:
灯泡功率(W)
5
10
15
20
每分钟产生的气泡数(个)
7
15
34
48
 
此实验中的变量是: 。该组小梅同学提出:为了保证实验科学性,该实验中除了多次重复实验,还要注意灯泡于装置的    保持不变。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3)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很多,请再提出一个合理的探究性问题:
当前题号:6 | 题型:None | 难度:0.99
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中,能够证明“在有光的条件下氧气是绿色植物释放出来的”实验装置和证明“光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的实验装置是()
A.甲与丙甲与乙B.甲与丙乙与丙
C.甲与乙甲与丁D.甲与乙乙与丙
当前题号:7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小徐在做了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后,还想对光合作用的原料和产物进行进一步的探究。他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1)实验中采用同种植物的目的是_____。
(2)为了达到实验目的,需将该装置放在______环境中。
(3)实验结束时发现装置A中植物质量明显增加,原因是_____
(4)若还想证明光合作用需要水,请选择合适的材料设计实验,并简述实验思路。______
当前题号:8 | 题型:None | 难度:0.99
纳撒尼尔·沃德是英国伦敦市的一位外科医生,钟爱园艺的他发明了微型生态园,他在全封闭的玻璃容器中建立的微型生态园,内部能够自主运转,成为风靡一时的实验艺术品。小科同学对微型生态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利用玻璃瓶、水藻、河泥、小鱼等材料,设计并进行了“某些生态因素对微型生态系统的影响”的相关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分析并回答:

(1)实验装置A、B、C所模拟的生态系统中,相同的非生物因素是______(写两个)。
(2)实验装置中的“等量,相同”的方案设计,目的是_____。
(3)选择装置A和B进行对照,则实验变量是______。
(4)装置D中小鱼存活时间最短,试分析原因:______。
(5)选择装置C和D进行对照,可提出的实验探究问题是:______。
(6)请你从该实验设计中找出一处可进一步优化之处:______。
当前题号:9 | 题型:None | 难度:0.99
农业生产中为了获得高产,就要设法提高作物的光合作用强度。为此,某兴趣小组开展了“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实验研究。
(实验原理)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可以通过检测氧气的释放速率来测定;产生的氧气滞留在叶片,会使叶片在液体中上浮。
(实验器材)长势相似的绿萝叶片、不同浓度NaHCO3溶液(可分解释放CO2)、注射器、打孔器、下图所示的实验台(不同高度放有三组烧杯)等。

(实验步骤)①用打孔器在绿萝叶片上取大小相同的小圆叶片若干,用注射器排出叶片细胞间隙的气体,使叶片在蒸馏水中都能下沉;
②在每组的三个烧杯中分别加入体积相同、浓度不同的NaHCO3溶液(不考虑溶液密度差异),然后用镊子将小圆叶片放入烧杯中,每个烧杯10片;
③点亮LED灯带,记录每个烧杯中8个叶片上浮到水面所需的时间。时间越长,表示光合作用强度________。
根据上述实验步骤可知,本实验中设置的自变量有二氧化碳浓度和________。
(实验结果)叶片上浮的平均时间记录如表。(单位:秒)
组别
NaHCO3 相对浓度
50
100
150
低光强组
968
801
720
中光强组
883
632
498
高光强组
767
476
355
 
(实验结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光照越强、二氧化碳浓度越大,光合作用越强。
(评价反思)①本实验的重要改进是用LED冷光源代替传统的白炽灯,这一改进对该探究的主要意义是________。
②实验中每个烧杯放10个小圆叶片,而统计时只选取前8个小圆叶片上浮的平均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
当前题号:10 | 题型:None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