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 + 观察多种多样的生物
- 识别生物与非生物
- 生物的基本特征
- 显微镜的使用
- 常见的无脊椎动物
- 常见的脊椎动物
- 孢子植物
- 种子植物
- 单细胞生物与多细胞生物
- 生物物种的多样性
- 动物的分类
- 利用检索表来辨认生物
- 物种多样性的保护
- 植物的分类
- 细胞
- 种群
- 群落
- 生态系统
-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显微镜是科学实验室中常用的仪器,关于显微镜的使用,请回答以下问题:

(1)对物像具有放大作用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显微镜观察时,如果光线过弱,应选择_____________ 。
A.大光圈 B.平面镜 C.小光圈 D.凹面镜
(3)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看到了一个小黑点,移动载玻片,小黑点不动,移动目镜,小黑点移动。由此可以判断小黑点可能在_______________上。
(4)把字形“
"正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字形应是(_____________)
A.
B.
C.
D. 
(5)在显微镜下要把视野中的物像“E"从图中甲转为乙所示的状况,其正确的操作步骤是:首先将玻片往___方向移动到合适位置,然后将低倍物镜转换成高倍物镜。

(6)如图所示,1、 2为物镜长度; 3、4为目镜长度; 5、6为观察时物镜与标本切片距离大小。欲获得最大倍数的观察效果,其正确的组合是(____________________)

A.2、3、6 B.2、4、5
C.2、3、5 D.2、4、5

(1)对物像具有放大作用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显微镜观察时,如果光线过弱,应选择_____________ 。
A.大光圈 B.平面镜 C.小光圈 D.凹面镜
(3)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看到了一个小黑点,移动载玻片,小黑点不动,移动目镜,小黑点移动。由此可以判断小黑点可能在_______________上。
(4)把字形“

A.




(5)在显微镜下要把视野中的物像“E"从图中甲转为乙所示的状况,其正确的操作步骤是:首先将玻片往___方向移动到合适位置,然后将低倍物镜转换成高倍物镜。

(6)如图所示,1、 2为物镜长度; 3、4为目镜长度; 5、6为观察时物镜与标本切片距离大小。欲获得最大倍数的观察效果,其正确的组合是(____________________)

A.2、3、6 B.2、4、5
C.2、3、5 D.2、4、5
如图中圆圈表示三种植物具有的特征,重合部分表示它们的共同特征,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I表示有根、茎、叶的分化 | B.I表示能产生孢子 |
C.Ⅱ表示能形成果实 | D.Ⅱ表示能产生种子 |
把捕捉到的青蛙,放在干燥的环境中,青蛙会较快地死亡,原因是( )
A.缺少食物 | B.不能进行运动 |
C.得不到水分,体内失水 | D.皮肤干燥,不能进行辅助呼吸 |
小明同学用显微镜来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请你帮他来完成下列问题。
(1)下图是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的实验操作图,正确的操作序是(__________)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②→①→③→④D.②→③→①→④
(2)小明在对光的过程中,看到视野如图
,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有________。
A.放大倍数太低;B.光圈没对准通光孔;
C.物镜没有对准通光孔;D.玻片标本没在通光孔上
(3)小明看到了清晰的物像,但物像的位置如图
,他向_____移动玻片才能把物像移到视野中央。
(4)小明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调到很清晰后,叫几个同学围过来观察,却看到视野变暗了,并没有碰到显微镜啊!请你帮他分析原因是什么呢?__________
(1)下图是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的实验操作图,正确的操作序是(__________)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②→①→③→④D.②→③→①→④
(2)小明在对光的过程中,看到视野如图

A.放大倍数太低;B.光圈没对准通光孔;
C.物镜没有对准通光孔;D.玻片标本没在通光孔上
(3)小明看到了清晰的物像,但物像的位置如图

(4)小明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调到很清晰后,叫几个同学围过来观察,却看到视野变暗了,并没有碰到显微镜啊!请你帮他分析原因是什么呢?__________
小云同学利用课余时间采集到了课堂上要用的两种实验材料:材料(甲)洋葱、材料(乙)草履虫。实验室提供了显微镜、解剖器等工具,请回答有关小云做实验时的下列问题。
(1)在制作材料(甲)的临时装片时,步骤正确。若滴加清水过多,最可能导致的现象是____
A材料不易展平 B盖玻片漂浮 C容易产生气泡 D染色效果不佳
(2)在对光时,小云发现视野较暗,为了能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可以通过调节遮光器或选用________来达到目的。
(3)在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时,对光结束后,将临时装片放在载物台上,此时需从侧面看着物镜,旋转粗准焦螺旋,将镜筒放下。从侧面看物镜的目的是____
A使物镜降到刚好可看清物像的高度
B使物镜降至适当高度,以便使被观察物恰好对准物镜
C防止物镜碰到玻片,造成损环。
D以上三项都是
(4)小云在观察自己做的临时装片时,发现视野中央发亮,周边有黑暗的圆圈。则该圆圈最可能是____
A污物 B细胞 C气泡 D无法确定
(5)若材料(乙)在视野中从视野的正上方往下运动,则实际上它的运动方向是_____
A向上 B向下 C向左 D向右
(6)小云在观察材料(甲)的表皮细胞时,发现细胞有严重重叠现象。若想看到清晰的细胞结构,比较合理的操作是________。
(7)当能清晰地看到材料(甲)的表皮细胞时,在未染色的情况下,视野内所见的表皮细胞的颜色应是_____
A绿色 B黄褐色 C几近透明 D淡蓝色
(8)小云先用目镜为5x,物镜为10x的镜头进行观察,他记录下了观察到的细胞数目a;在不移动标本的情况下,小云又用目镜为10x,物镜为10x的镜头进行观察,记录下观察到的细胞数目b。请判断a和b数值的大小____
A a小于b B a大于b C a等于b D不一定
(1)在制作材料(甲)的临时装片时,步骤正确。若滴加清水过多,最可能导致的现象是____
A材料不易展平 B盖玻片漂浮 C容易产生气泡 D染色效果不佳
(2)在对光时,小云发现视野较暗,为了能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可以通过调节遮光器或选用________来达到目的。
(3)在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时,对光结束后,将临时装片放在载物台上,此时需从侧面看着物镜,旋转粗准焦螺旋,将镜筒放下。从侧面看物镜的目的是____
A使物镜降到刚好可看清物像的高度
B使物镜降至适当高度,以便使被观察物恰好对准物镜
C防止物镜碰到玻片,造成损环。
D以上三项都是
(4)小云在观察自己做的临时装片时,发现视野中央发亮,周边有黑暗的圆圈。则该圆圈最可能是____
A污物 B细胞 C气泡 D无法确定
(5)若材料(乙)在视野中从视野的正上方往下运动,则实际上它的运动方向是_____
A向上 B向下 C向左 D向右
(6)小云在观察材料(甲)的表皮细胞时,发现细胞有严重重叠现象。若想看到清晰的细胞结构,比较合理的操作是________。
(7)当能清晰地看到材料(甲)的表皮细胞时,在未染色的情况下,视野内所见的表皮细胞的颜色应是_____
A绿色 B黄褐色 C几近透明 D淡蓝色
(8)小云先用目镜为5x,物镜为10x的镜头进行观察,他记录下了观察到的细胞数目a;在不移动标本的情况下,小云又用目镜为10x,物镜为10x的镜头进行观察,记录下观察到的细胞数目b。请判断a和b数值的大小____
A a小于b B a大于b C a等于b D不一定
显微镜是科学实验室中常用的仪器,关于显微镜的使用,请回答以下问题:
(1)对物像具有放大作用的有______(填图中序号)。
(2)用显微镜观察时,如果光线过弱,应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
A.大光圈 B.平面镜 C.小光圈 D.凹面镜
(3)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看到了一个小黑点,移动载玻片,小黑点不动,移动目镜,小黑点移动。由此可以判断小黑点可能在_________________ 上。
(4)把字形“
”正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字形应是(______________)
A.
B.
C.
D. 
(5)在显微镜下要把视野中的物像“E”从图中甲转为乙所示的状况。其正确的操作步骤是:首先将玻片往__________方向移动到合适位置,然后将低倍物镜转换成高倍物镜,
(6)如图所示,1. 2为物镜长度: 3、4为目镜长度: 5、 6为观察时物镜与标本切片距离大小,欲获得最大倍数的观察效果,其正确的组合是(_____________)
A.2、3、6 B.2、4、6 C.2、3、5 D.2、4、5

(1)对物像具有放大作用的有______(填图中序号)。
(2)用显微镜观察时,如果光线过弱,应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
A.大光圈 B.平面镜 C.小光圈 D.凹面镜
(3)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看到了一个小黑点,移动载玻片,小黑点不动,移动目镜,小黑点移动。由此可以判断小黑点可能在_________________ 上。
(4)把字形“

A.




(5)在显微镜下要把视野中的物像“E”从图中甲转为乙所示的状况。其正确的操作步骤是:首先将玻片往__________方向移动到合适位置,然后将低倍物镜转换成高倍物镜,
(6)如图所示,1. 2为物镜长度: 3、4为目镜长度: 5、 6为观察时物镜与标本切片距离大小,欲获得最大倍数的观察效果,其正确的组合是(_____________)

A.2、3、6 B.2、4、6 C.2、3、5 D.2、4、5
动物多种多样,目前已知的有150多万种。如图是几种常见动物,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动物A最重要的特征是胎生、哺乳,其优点是_______。
(2)动物C的皮肤除具有_______作用外还能辅助呼吸。
(3)动物D在水中通过_______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完成游泳。
(4)导致我国白鳍豚走向灭绝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选填序号)

(1)动物A最重要的特征是胎生、哺乳,其优点是_______。
(2)动物C的皮肤除具有_______作用外还能辅助呼吸。
(3)动物D在水中通过_______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完成游泳。
(4)导致我国白鳍豚走向灭绝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选填序号)
A.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客 | B.长江中白鳍豚的天敌过多 | C.人类活动对水环境的污染 |
如图Ⅰ、Ⅱ、Ⅲ代表某个概念或生物个体,下列能构成图中关系的是( )


A.脊椎动物、爬行动物、节肢动物 | B.哺乳动物、爬行动物、两栖动物 |
C.动物、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 | D.脊椎动物、鱼类、鲫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