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观察技能
- 实验技能
- 收集、处理和发布信息的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下图所示装置可以验证某混合气体(无色无味)是否含有CO2和CO。请回答下列问题:(注:CO在加热条件下可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CO2)

(1)A装置中的试剂是(写名称,下同) ,B装置中的试剂是 ;
(2)证明原混合气体中CO2存在的实验现象是 证明原混合气体中CO存在的实验现象是
(3)本实验有何不足之处?

(1)A装置中的试剂是(写名称,下同) ,B装置中的试剂是 ;
(2)证明原混合气体中CO2存在的实验现象是 证明原混合气体中CO存在的实验现象是
(3)本实验有何不足之处?
关于托盘天平和量筒的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明称量小铁块质量,发现指针略向左偏,他应向右调节平衡螺母 |
B.小红欲称取12克食盐,发现指针向右偏,她应减少右盘中砝码的质量 |
C.小张用已磨损的砝码,称取5克食盐,则他称取的食盐质量大于5克 |
D.小李欲量取30ml的水,仰视读数,则他实际量取水的体积大于30ml |
严谨的科学研究态度,善于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是我们学好化学的基本要素。请用学过的化学知识来回答下列两实验中的一些问题。
(1)实验室利用右图装置来测定KClO3和KCl混合粉末中KClO3的含量。

①若读数时俯视液面,则测得的实验结果 (“偏大”“偏小”或“无误差”);
②若未待气体恢复至室温时读数,则测得的实验结果 (“偏大”“偏小”或“无误差”);
③在操作完全正确的前提下,测得的实验结果仍可能偏小,原因是 ;
(2)在做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时,出现下列异常现象:
①事先已检验证明,通入装氧化铜试管中的氢气是纯净的,但在加热试管时却发生了爆鸣;
②试管中有亮红色的金属出现时,试管底部破裂;
③试管中的氧化铜粉末全部变红后,又逐渐变黑;
试从操作和装置等方面考虑,分别简述产生上述三种异常现象可能的原因:
① ;
③ 。
(1)实验室利用右图装置来测定KClO3和KCl混合粉末中KClO3的含量。

①若读数时俯视液面,则测得的实验结果 (“偏大”“偏小”或“无误差”);
②若未待气体恢复至室温时读数,则测得的实验结果 (“偏大”“偏小”或“无误差”);
③在操作完全正确的前提下,测得的实验结果仍可能偏小,原因是 ;
(2)在做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时,出现下列异常现象:
①事先已检验证明,通入装氧化铜试管中的氢气是纯净的,但在加热试管时却发生了爆鸣;
②试管中有亮红色的金属出现时,试管底部破裂;
③试管中的氧化铜粉末全部变红后,又逐渐变黑;
试从操作和装置等方面考虑,分别简述产生上述三种异常现象可能的原因:
① ;
③ 。
将某无色混合气体依次进行如下实验(假设每步实验均作用完全):
①通过NaOH固体后,气体体积变小;②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粉末,粉末变为红色;
③通过白色硫酸铜粉末,粉末变为蓝色;④通过澄清石灰水,溶液变浑浊。
试推断:原混合气体的组成可能是( )
①通过NaOH固体后,气体体积变小;②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粉末,粉末变为红色;
③通过白色硫酸铜粉末,粉末变为蓝色;④通过澄清石灰水,溶液变浑浊。
试推断:原混合气体的组成可能是( )
A.CO、CO2、N2 | B.CO、CO2、H2O(气体) |
C.H2、CO2、N2 | D.H2、CO、H2O(气体) |
甲、乙、丙、丁四位同学用锌与稀硫酸反应,所得相关数据纪录如下:(实验中的误差忽略不计),
试计算:(1)甲同学加入锌的质量m?
(2)稀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甲 | 乙 | 丙 | 丁 |
所用稀硫酸质量/g | 100 | 100 | 100 | 200 |
加入金属的质量/g | m | 1.25m | 2m | 2m |
生成氢气的质量/g | 0.4 | 0.5 | 0.6 | 0.8 |
试计算:(1)甲同学加入锌的质量m?
(2)稀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某同学为了测定水中氢、氧两元素的质量比,设计了以下实验,实验装置如图。现提供的化学试剂有:铜粉、氧化铜、无水氯化钙、硫酸铜晶体、稀硫酸、稀硝酸、浓硫酸、浓盐酸、锌粒。

(1)装置D中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装置C中进气管出口为多孔球泡,多孔球泡除导气外,其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反应完成后,冷却时,发现玻璃管D中有水珠残留,此时该采用的正确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 ;
(4)开始反应前,先称量装置D和装置E的质量,分别依次为W1和W2,反应完成之后,冷却、再称量,质量分别依次为W3和W4。根据以上数据,计算水中氢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的算式为(用含W1、W2、W3和W4的式子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如要求实验更精确,可在装置E后再接一个盛有碱石灰的U形管,此U形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若实验测得m(H):m(O)>1:8,关于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分析中,一定错误的是______________ 。

(1)装置D中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装置C中进气管出口为多孔球泡,多孔球泡除导气外,其主要作用是
(3)反应完成后,冷却时,发现玻璃管D中有水珠残留,此时该采用的正确操作是
(4)开始反应前,先称量装置D和装置E的质量,分别依次为W1和W2,反应完成之后,冷却、再称量,质量分别依次为W3和W4。根据以上数据,计算水中氢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的算式为(用含W1、W2、W3和W4的式子表示):
(5)如要求实验更精确,可在装置E后再接一个盛有碱石灰的U形管,此U形管的作用是
(6)若实验测得m(H):m(O)>1:8,关于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分析中,一定错误的是
| B.装置E后缺少干燥装置 | |
C.称量装置D和装置E的质量时,称量值均偏大 | ||
D.CuO没有全部被还原 |
有一瓶久藏的Na2SO3,欲测定该药品变质程度,进行如下定量分析:将试样烘干后称取m g,用适量的蒸馏水配成溶液,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使沉淀完全。滤出的沉淀经洗涤、干燥后,质量为n g。
(1)若试样部分变质,
的范围为 。
(2)若取试样m="10.0" g,其中Na2SO3己有50%变质,则n为 g。
(1)若试样部分变质,

(2)若取试样m="10.0" g,其中Na2SO3己有50%变质,则n为 g。
如图所示装置,有洗气、贮气等多种功能。下列关于该装置用途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用排水法收集H2,瓶内装满水,气体从a管进 |
B.除去CO中的CO2,瓶内装NaOH溶液,气体从a管进 |
C.测量气体体积,瓶内装满水,气体从a管进,b管接量筒 |
D.用于病人输氧,瓶内装水,气体从a管出,b管接氧气瓶 |
某气体的成分可能含有H2、CO、N2、CH4中的一种或两种。该气体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后,将全部生成物依次通过浓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现浓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都增加,则该气体的成分不可能是()
A.CH4 | B.CO和N2 | C.H2 和CO | D.CO和CH4 |
小刚在用量筒和细线测量一块小石块的体积时,先往量筒里注入一定量的水,然后俯视量筒读数为V1,再放入小石块,然后蹲下身去仰视读数为V2,则可以肯定小刚测出的石块的体积为()
A.等于V2- V1 | B.小于V2- V1 |
C.大于V2- V1 | 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V2- V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