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观察技能
- 实验技能
- 收集、处理和发布信息的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心率是反映一个人健康状况的重要信息,它可用每分钟心跳次数来表示。①两次心跳的时间间隔;②10秒钟的心跳次数③心跳10次的时间④睡觉时的心率与跑步时的心率。上述四种可以反映人体健康信息的是( )
A.①②③④ | B.④ | C.①②③ | D.①③ |
某同学用一把刻度均匀的米尺测得小方桌的边长是0.500m;后来把该米尺与标准池比较,它的实际长度是1.003m,则小方桌的边长的真实长度是___________m。
想测一张邮票的质量,下列方法可采用的是( )
A.将一张邮票直接测量 | B.测螺帽与一张邮票的总重量再减去测得的螺帽的质量 |
C.测100张相同邮票的质量再除以100 | D.邮票太轻了,不可能用天平测量 |
一同学按正确的测量方法用刻度尺测量某物体的长度,得到结果是0.543m,则该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
A.1米 | B.1分米 | C.1厘米 | D.1毫米 |
现欲探究氧化铁能否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并与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进行比较,甲、乙、丙三位同学同时进行过氧化氢的分解与气体的收集实验。实验时间均以30s为准(过氧化氢均未全部分解),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已忽略。相关数据如下:
(1)甲同学认为乙同学收集到的气体有可能是氮气,乙同学马上从理论上推翻了甲同学的观点,为什么?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应该如何检验实验所生成的气体___________________。
(3)欲探究氧化铁在实验中是否起催化作用,首先应比较_______________(填“a与b”、“b与c”或“a与c”)的大小,其次需补充做如下实验(无需写出具体操作):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反应前后氧化铁的化学性质有没有改变。
同学序号 | 质量分数相同的过氧化氢溶液 | 溶液中加入的物质 | 收集到的气体体积 |
甲 | 100mL | 未加其他物质 | amL |
乙 | 100mL | 氧化铁0.5g | bmL |
丙 | 100mL | 二氧化锰0.5g | cmL |
(1)甲同学认为乙同学收集到的气体有可能是氮气,乙同学马上从理论上推翻了甲同学的观点,为什么?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应该如何检验实验所生成的气体___________________。
(3)欲探究氧化铁在实验中是否起催化作用,首先应比较_______________(填“a与b”、“b与c”或“a与c”)的大小,其次需补充做如下实验(无需写出具体操作):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反应前后氧化铁的化学性质有没有改变。
水银温度计在使用时应注意的是:
①在测液体时,应将水银温度计从被测液体里拿出来读数
②测温泡应与被测物体有良好的接触
③待液柱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视线应与液面保持相平
④被测温度不得超过它的量程
①在测液体时,应将水银温度计从被测液体里拿出来读数
②测温泡应与被测物体有良好的接触
③待液柱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视线应与液面保持相平
④被测温度不得超过它的量程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 |
去年以来,许多地方实施了禁止酒后驾车的“禁酒令”。为什么要实施“禁酒令”?小敏猜想:
①可能是饮酒后人的反应能力下降;
②可能是饮酒后人对红、绿灯颜色的辨别能力下降;
你的猜想,可能是饮酒后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验证猜想①,小敏对一些成年人进行了饮酒前后反应能力的测试,具体操作如下:

A.小敏将直尺一端拿住,0刻度朝下,让被测试者将拇指和食指放在直尺0刻度附近;
B.小敏突然松开直尺,被测试者迅速将直尺夹住,记录被测试者夹住直尺处的刻度值:
C.被测试者重复上述实验3次,计算平均值填入表中。
(1)小敏对参与人饮酒前进行测试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中数据说明,饮酒后人的反应能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可能是饮酒后人的反应能力下降;
②可能是饮酒后人对红、绿灯颜色的辨别能力下降;
你的猜想,可能是饮酒后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验证猜想①,小敏对一些成年人进行了饮酒前后反应能力的测试,具体操作如下:

A.小敏将直尺一端拿住,0刻度朝下,让被测试者将拇指和食指放在直尺0刻度附近;
B.小敏突然松开直尺,被测试者迅速将直尺夹住,记录被测试者夹住直尺处的刻度值:
C.被测试者重复上述实验3次,计算平均值填入表中。
参与人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饮啤酒数/杯 | 2 | 2 | 4 | 4 | 6 | 6 | 8 | 8 | 10 | 10 | 10杯以上 |
饮酒后反应/厘米 | 18 | 15 | 19 | 15 | 22 | 22 | 24 | 25 | 26 | 28 | 无法完成测试 |
饮酒前反应/厘米 | 14 | 13 | 14 | 12 | 13 | 14 | 13 | 12 | 12 | 13 | 13 |
(1)小敏对参与人饮酒前进行测试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中数据说明,饮酒后人的反应能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支温度计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将它放入沸水中示数为95℃;放入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5℃;把该温度计悬挂在教室的墙壁上,其示数为32℃。教室的实际温度是________。
为了响应学校“节约用水,爱惜资源”的号召,小明和同学们作了一次调查,对学校部分发生滴漏的水笼头的漏水量进行测量。它们利用天平、秒表、烧杯等仪器做了如下实验;
①用天平称出烧杯的质量为100克
②将烧杯放到出口处,当第一滴水滴下时,开启秒表并计数1,第二滴水滴下时,计数2,……,一直数到500滴时按下秒表,记下时间为750秒。
③用天平称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为125克
试问:
(1)一滴水的质量为_________。
(2)每滴一滴水经历的时间为__________。
(3)一昼夜漏水的总质量为_________千克。
①用天平称出烧杯的质量为100克
②将烧杯放到出口处,当第一滴水滴下时,开启秒表并计数1,第二滴水滴下时,计数2,……,一直数到500滴时按下秒表,记下时间为750秒。
③用天平称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为125克
试问:
(1)一滴水的质量为_________。
(2)每滴一滴水经历的时间为__________。
(3)一昼夜漏水的总质量为_________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