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观察技能
- 实验技能
- 收集、处理和发布信息的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一支正常但没有甩的体温计,分别依次测量三个人体温,甲显示为38℃,乙显示为38.5℃,丙显示为38.5℃,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体温一定不是38℃ | B.乙体温高于38.5℃或者等于38.5℃ |
C.乙体温可能等于38.5℃ | D.丙体温可能是38.5℃ |
如图(甲)和(乙)所示为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它是根据__________的原理制成。(甲)温度计的示数读作___________(乙)温度计的记作_____________。 

某科学兴趣小组对教材中“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见图Ⅰ)进行了大胆改进,设计图(Ⅱ)(选用容积为45mL的18×180mm的试管作反应容器)实验方案进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请你对比分析下面图I、图II实验,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指出实验中A、B仪器的名称:A_______、B_______。
(2)Ⅱ实验的操作步骤如下:
①点燃酒精灯。
②撤去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后松开弹簧夹。
③将少量红磷平装入试管中,将20mL的注射器活塞置于10mL刻度处,并按图Ⅱ中所示的连接方式固定好,再将弹簧夹夹紧橡皮管。
④读取注射器活塞的数据。
你认为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__(填序号)。
(3)图Ⅱ实验中,注射器活塞将从10mL刻度处慢慢前移到约为____mL刻度处才停止。
(4)对照图Ⅱ实验,你认为图Ⅰ实验有何不足之处?(回答一点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指出实验中A、B仪器的名称:A_______、B_______。
(2)Ⅱ实验的操作步骤如下:
①点燃酒精灯。
②撤去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后松开弹簧夹。
③将少量红磷平装入试管中,将20mL的注射器活塞置于10mL刻度处,并按图Ⅱ中所示的连接方式固定好,再将弹簧夹夹紧橡皮管。
④读取注射器活塞的数据。
你认为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__(填序号)。
(3)图Ⅱ实验中,注射器活塞将从10mL刻度处慢慢前移到约为____mL刻度处才停止。
(4)对照图Ⅱ实验,你认为图Ⅰ实验有何不足之处?(回答一点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选项中,所用的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法 |
A | 鉴别NaCl、NaOH、CuSO4、三种白色固体 | 加水溶解 |
B | 鉴别H2、CO、CH4三种无色气体 | 点燃三种气体,并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小烧杯 |
C | 鉴别水、稀硫酸、NaOH三种无色溶液 | 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
D | 鉴别Na2SO4和Na2CO3两瓶无色溶液 | 滴加BaCl2溶液 |
A.A | B.B | C.C | D.D |
某中学开展科学课外活动,探究“小麦种子在萌发开始的 5 天中淀粉酶的活性变化”。具体设计如下,请你对有关步骤进行补充并预测和分析结果。
(材料用具):小麦种子若干、研钵、石英砂、漏斗、纱布、试管若干、清水、蒸馏水、
1%淀粉液、碘液;
(实验步骤):
(1)种子萌发培养方法:从所有小麦干种子中选出状态相同的种子若干,并平分成 5 等份。第一天用清水浸泡其中一份,放在温度等条件适宜的环境中培养,以后每天在同一时间按相同的方法浸泡一份直至第 5 天泡完。注意每天浸泡和培养的各种条件均相同。待最后一次浸泡的种子刚萌发时(这时第一天浸泡培养的种子已经处于萌发的第五天),分别将萌发1 至 5 天的种子分别收集起来并编号 1(萌发 1 天)、2(萌发 2 天)、3(萌发 3 天)、4(萌发 4 天)、5(萌发 5 天)。
(2)小麦淀粉酶滤液的制备方法:依次取等量萌发 1—5 天的种子分别放入研钵中,再加入等量的石英砂和蒸馏水,然后在常温下轻轻研磨并分别过滤,收集滤液,分别放入5 支试管内并编号为 1~5。
(3)取 6 只洁净试管,编号为 A、B、C、D、E、F。向每支试管加入 2mL 淀粉液,A 中_____,再向 B-F 中_________
(4)震荡 6 只试管,并将 6 只试管的下半部浸在 35℃温水中,保温 5 分钟。
(5)分别向 A 至 F 6 支试管中加入一滴碘液并对比颜色。
(6)预测结果并分析:以下各种可能出现的现象中,能作为“说明种子萌发后 1—5 天淀粉酶活性逐渐增强”的证据的是_________;
①A 中蓝色最深,B—F5 支试管中反应液蓝色逐渐变浅并都比 A 浅;
②A 中蓝色最深,B—F5 支试管中反应液蓝色逐渐变深并都比 A 浅;
③A 中蓝色最深,B—F5 支试管中反应液蓝色一样并都比 A 浅。
(7)如果将实验中的淀粉液换成相同浓度的蔗糖溶液,其他条件不变,滴入碘液后 A 试管不变蓝色,原因是淀粉酶不能催化蔗糖的水解反应,说明酶具有_________。
(材料用具):小麦种子若干、研钵、石英砂、漏斗、纱布、试管若干、清水、蒸馏水、
1%淀粉液、碘液;
(实验步骤):
(1)种子萌发培养方法:从所有小麦干种子中选出状态相同的种子若干,并平分成 5 等份。第一天用清水浸泡其中一份,放在温度等条件适宜的环境中培养,以后每天在同一时间按相同的方法浸泡一份直至第 5 天泡完。注意每天浸泡和培养的各种条件均相同。待最后一次浸泡的种子刚萌发时(这时第一天浸泡培养的种子已经处于萌发的第五天),分别将萌发1 至 5 天的种子分别收集起来并编号 1(萌发 1 天)、2(萌发 2 天)、3(萌发 3 天)、4(萌发 4 天)、5(萌发 5 天)。
(2)小麦淀粉酶滤液的制备方法:依次取等量萌发 1—5 天的种子分别放入研钵中,再加入等量的石英砂和蒸馏水,然后在常温下轻轻研磨并分别过滤,收集滤液,分别放入5 支试管内并编号为 1~5。
(3)取 6 只洁净试管,编号为 A、B、C、D、E、F。向每支试管加入 2mL 淀粉液,A 中_____,再向 B-F 中_________
(4)震荡 6 只试管,并将 6 只试管的下半部浸在 35℃温水中,保温 5 分钟。
(5)分别向 A 至 F 6 支试管中加入一滴碘液并对比颜色。
(6)预测结果并分析:以下各种可能出现的现象中,能作为“说明种子萌发后 1—5 天淀粉酶活性逐渐增强”的证据的是_________;
①A 中蓝色最深,B—F5 支试管中反应液蓝色逐渐变浅并都比 A 浅;
②A 中蓝色最深,B—F5 支试管中反应液蓝色逐渐变深并都比 A 浅;
③A 中蓝色最深,B—F5 支试管中反应液蓝色一样并都比 A 浅。
(7)如果将实验中的淀粉液换成相同浓度的蔗糖溶液,其他条件不变,滴入碘液后 A 试管不变蓝色,原因是淀粉酶不能催化蔗糖的水解反应,说明酶具有_________。
“引火铁”(极细的铁粉)是一种准纳米材料,它在空气中可以自燃。如图所示是用新制的四氧化三铁与纯净干燥的氢气制备“引火铁”的装置。请回答:

(1)广口瓶乙中盛放的物质是_________。
(2)加热前,如何用实验检验装置中的空气是否排尽?_________。
(3)如果要制备 16.8g“引火铁”,被稀盐酸反应的锌质量可能为_________。
(4)普通铁粉不易燃烧,而“引火铁”易自然,下列对此现象的认识中,错误的是(________)

(1)广口瓶乙中盛放的物质是_________。
(2)加热前,如何用实验检验装置中的空气是否排尽?_________。
(3)如果要制备 16.8g“引火铁”,被稀盐酸反应的锌质量可能为_________。
(4)普通铁粉不易燃烧,而“引火铁”易自然,下列对此现象的认识中,错误的是(________)
A.“引火铁”的自燃是吸热反应 |
B.引火铁”的自燃一定是氧化反应 |
C.“引火铁”的自燃需要达到它的着火点 |
D.“引火铁”比普通铁粉更易与氧气反应 |
在实验室里,我们常用大理石和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某大理石主要成分为CaCO3,还有少量的硫化物。小金同学用这种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因为考虑有硫化钙,小金还查阅了相关的资料,开展了深入的探究。

资料一:已知碳酸钙与盐酸的复分解反应可自发进行。在常温下,测得浓度均为 a%的下列四种溶液的 pH 大小情况;
资料二:常见干燥剂有①五氧化二磷②无水氯化钙③碱石灰④生石灰。请你参与探究并完成相关问题。
(1)上表中 pH 大小情况揭示出复分解反应的一条规律:较强酸发生类似反应可以生成较弱酸。下列反应均能发生,但不符合上述规律的是_________(填字母)

(2)根据以上信息,为了得到干燥、纯净的二氧化碳,设计了如图装置,请你分析:
已知 B 装置的作用是除去 HCl 气体。A 装置中可以放_________,是为了检验并除去其中的_________,从而确定大理石中是否含有硫化钙。

资料一:已知碳酸钙与盐酸的复分解反应可自发进行。在常温下,测得浓度均为 a%的下列四种溶液的 pH 大小情况;
资料二:常见干燥剂有①五氧化二磷②无水氯化钙③碱石灰④生石灰。请你参与探究并完成相关问题。
(1)上表中 pH 大小情况揭示出复分解反应的一条规律:较强酸发生类似反应可以生成较弱酸。下列反应均能发生,但不符合上述规律的是_________(填字母)

A.HCl+NaHCO3=NaCl+H2O+CO2↑ |
B.2HCl+CaS=CaCl2+H2S↑ |
C.H2S+CuSO4=H2SO4+CuS↓ |
已知 B 装置的作用是除去 HCl 气体。A 装置中可以放_________,是为了检验并除去其中的_________,从而确定大理石中是否含有硫化钙。
在科学实验时,为了减小误差或寻找普遍规律, 经常需要进行反复多次实验。下列其中一个选项与另外三个不同类的是
A.“研究化学反应前后质量是否守恒”时,用 P 与 O2 反应、NaOH 溶液与 CuSO4 溶液反应等多次各种化学反应,并对比每一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各自总质量的大小 |
B.“研究植物根的生长具有向水性”时,对多株植物进行多次实验 |
C.“研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时,换用不同定值电阻,多次测量 |
D.“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导体的电阻”时,多次测量电阻两端电压和通过电阻的电流值 |
小金常常看到妈妈将做莱后留下的蛋壳倒扣在花盆中,妈妈认为蛋壳中含有促进植物生长的营养物质。蛋壳真能促进植物生长吗?
(1)请你帮助小金完成实验设计:蛋壳能促进植物生长吗______________?(写出简要的实验思路)
(2)小金完成实验后,变化情况记录在表中:
比较_________盆植株的变化情况,可以得出结论:蛋壳能促进植物的生长。
根据所学知识推断,蛋壳中含有的能促进植物生长的营养物质可能是_________。
实验过后,小金对乙盆吊兰呵护有加,由于浇水过多、过勤,吊兰烂根而死,这主要是_____。
(1)请你帮助小金完成实验设计:蛋壳能促进植物生长吗______________?(写出简要的实验思路)
(2)小金完成实验后,变化情况记录在表中:
植株 | 实验前质量/克 | 实验后质量/克 | 生长情况 |
甲 | 41 | 51 | 植株弱小、叶色变黄 |
乙 | 41 | 70 | 植株较健壮、叶色较绿 |
丙 | 41 | 99 | 植株健壮、叶色浓绿 |
比较_________盆植株的变化情况,可以得出结论:蛋壳能促进植物的生长。
根据所学知识推断,蛋壳中含有的能促进植物生长的营养物质可能是_________。
实验过后,小金对乙盆吊兰呵护有加,由于浇水过多、过勤,吊兰烂根而死,这主要是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