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楼过道的消防栓箱的玻璃经常被同学不小心损坏,所以同学们下课时请不要在走廊奔跑、打闹。那么在配破损的玻璃时,用下列哪种尺子比较好
A.最小刻度1毫米的2米长的钢卷尺B.最小刻度为1厘米的1.5米长的皮尺
C.最小刻度1毫米的学生用三角尺D.最小刻度为1厘米的30米长的皮尺
当前题号:1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通过观察和实验可以帮助我们寻找规律,对科学知识有更深的认识和理解.同学们都做过下列四个实验,哪个实验在设计思路和方法上与其它三个不同(   )
A.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B.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C.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D.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当前题号:2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在科学学习中,当我们需要研究看不见的现象或不易测量的科学量时,就必须设法寻找由该对象产生的各种可见的效应,由此来判定对该对象的存在、大小等情况,这种研究方法称为转换法。下列研究方法不属于转换法的是(    )
A.通过CO2分子模型认识CO2分子结构
B.用小磁针确定磁体周围是否存在磁场
C.通过小树弯曲认识力的存在
D.用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多少判断电磁铁磁性强弱
当前题号:3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小明是一位普通的初三学生,下列对他的估计值与真实值最接近的是(   )
A.他的体积约为50dm3B.他的步行速度约为1.2km/h
C.他的一根头发丝的直径约为7mmD.他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500帕
当前题号:4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实验室常用的干燥剂“碱石灰”是和固体的混合物,极易与空气中水蒸汽和反应而变质。某同学对一瓶久置的“碱石灰”作了如下探究:

(1)(猜想)猜想Ⅰ:没有变质,“碱石灰”只含有CaO、固体NaOH;
猜想Ⅱ:已完全变质,“碱石灰”全部变成了CaCO3和Na2CO3。则与水反应的反应方程式为CaO+H2O=Ca(OH)2
(2)(实验)如图所示:
(3)(判断)
A.若Ca(OH)2、CaCO3和Na2CO3投入到水中不会放热,则由操作②现象判断:猜想Ⅱ不成立
B.操作④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由操作⑤⑥的现象判断:滤液中含有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C.综合A和B的结论,判断该样品变质情况为__________________。
(4)(拓展)由上述实验说明,实验室中“碱石灰”应_____保存
当前题号:5 | 题型:None | 难度:0.99
由于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方便袋而造成的“白色污染”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某化学研究小组的同学对某种塑料袋的组成进行分析研究(资料显示该塑料只含C、H两种元素).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使该塑料试样在纯氧中完全燃烧,观察实验现象、分析有关数据、推算元素含量.(碱石灰可吸收水和二氧化碳)
(1)实验装置中有一处明显错误,请写出改正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E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装置C的玻璃管中放入的塑料试样质量为5.9g,塑料试样充分燃烧后,装置D增重7.2g,则该塑料试样中含氢元素的质量___________g.
(4)若装置中没有连接装置B,将使该塑料试样中氢元素的质量测算结果______(填“偏小”“偏大”或“无影响”).
当前题号:6 | 题型:简答题 | 难度:0.99
在学习碱的性质时,为了验证溶液中的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老师做了下面两个实验。

实验一:如图甲,将一支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倒扣在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观察试管中的液面变化情况。
实验二:如图乙,向两个装满二氧化碳的同样规格的瓶中分别注入等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和蒸馏水,振荡后放在水平的桌面上,观察U形管(装有红墨水)两端液面的变化情况。
(1)实验二中若观察到U型管左端液面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则证明溶液中的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
(2)与实验一相比,同学们认为实验二更合理,因为它排除_____对实验的干扰。
当前题号:7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
2017年5月,我国在南海海域成功开采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可燃冰是甲烷与水在低温、高压的条件下形成的无色、冰状固体,是最具发展前景的能源之一。可燃冰主要成分是CH4.nH2O,在开采过程中,甲烷泄漏,会导致严重温室效应。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甲烷燃烧的产物产生了兴趣,请你参与:
(提出问题)甲烷燃烧后生成哪些物质?
(查阅资料)含碳元素的物质完全燃烧生成CO2,不完全燃烧生成CO;无水CuSO4遇水变蓝。
(猜想与假设)甲CO2、H2O ;乙CO 、H2O ;丙NH3 、CO2、H2O ;丁CO2、CO 、H2O 。
你说明猜想错误的同学和理由是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为了验证上述猜想与假设,将甲烷在一定量的纯净氧气中燃烧的产物依次通过下列装置,进行验证:

(1)A、B装置的顺序不能颠倒,原因是____________ 。
(2)实验中用纯净O2而不用空气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观察到A中 白色无水CuSO4变蓝,B、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中红色粉末变成黑色,由此推断_______同学猜想成立。
当前题号:8 | 题型:None | 难度:0.99
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
B.
C.
D.
当前题号:9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2019年3月,杭州市市场监管局联合浙江大学专家进行实验,根据实验结果来讲解如何科学“撸串”。实验人员从市场上随机购买了鸡翅,分别用电烤箱在180度、230度烤制10分钟、20分钟和30分钟。将鸡翅去骨,放入机器打碎.然后,加入正己烷溶剂提取苯并芘。再用旋转蒸发仪浓缩接着,通过苯并芘专用柱去除杂质。最后,通过液相色谱仪测定苯并芘含量。下表:(苯并芘又称苯并(α)芘,是世界卫生组织认定的致癌物)

(1)从本次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________。   
(2)序号“7”这组实验起________作用。   
(3)实验人员进一步实验:在180度的电烤炉下,鸡翅经过约18分钟烤制已烤熟,在230度的电烤炉下,鸡翅经过约12分钟烤制已烤熟,鸡翅刚烤熟时均未检出苯并芘。从以上实验来看,能给你什么启示?________。
当前题号:10 | 题型:None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