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观察技能
- 实验技能
- 收集、处理和发布信息的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小明和小华用各自的刻度尺分别测量同一张课桌的长度.小明测量的结果为122.9cm,小华测量的结果是1.228m,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华的读数比小明的准确 |
B.两人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相同的 |
C.两人中至少有一人的测量是错误的 |
D.小明刻度尺分度值是厘米、小华分度值是毫米 |
实验室有一瓶标签残缺的试剂可能是浓盐酸,有同学提出打开瓶塞观察。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猜想假设 | B.收集证据 | C.设计实验 | D.得出结论 |
如图甲,把两只手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然后,先把左手放入温水中,感觉温水的冷热程度;再把右手放入温水中,感觉温水的冷热程度,如图乙。先后两次对温水冷热程度的感觉是________(填“左手感觉热些”“ 右手感觉热些”或“一样热”)。这一现象表明_______(填“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只凭感觉判断温度是可靠的”或“只凭感觉判断温度是不可靠的”)。

下列实验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A.碘放入汽油中﹣不溶解![]() | B.打开浓硫酸的瓶盖﹣瓶口有白雾 |
C.在空气中加热铜片﹣表面变黑 | D.点燃纯净的氢气﹣尖锐的爆鸣声 |
某混合气体,可能含有H2、N2、CO、CO2、HCl气体中的一种或几种,现将气体通过如下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现象如下:A处无沉淀;B处有白色沉淀;D处固体黑色变红色;E处不变蓝色;F处有白色沉淀。则:
(1)混合气体中一定存在________,一定不存在________;
(2)写出D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现象如下:A处无沉淀;B处有白色沉淀;D处固体黑色变红色;E处不变蓝色;F处有白色沉淀。则:
(1)混合气体中一定存在________,一定不存在________;
(2)写出D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探究酸碱反应,甲、乙两名同学分别进行了以下实验。

(1)甲同学向装有少量Ca(OH)2溶液的试管中倒入一定量的稀盐酸,然后滴加几滴酚酞试液,发现酚酞不变色,此现象______(填“能”或“不能”)说明盐酸与氢氧化钙发生了反应。
(2)乙同学向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边滴加边振荡,“振荡”的目的是__________,在滴加过程中,乙同学意外发现有气泡产生,通过思考认为该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变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乙同学为了检验该氢氧化钠溶液的变质程度,设计实验方案并得出结论。
(4)实验结束后,甲、乙两名同学将三支试管中的废液倒入同一洁净烧杯中,得到无色澄清溶液,分析所得溶液中溶质(除指示剂外)的成分为____________。

(1)甲同学向装有少量Ca(OH)2溶液的试管中倒入一定量的稀盐酸,然后滴加几滴酚酞试液,发现酚酞不变色,此现象______(填“能”或“不能”)说明盐酸与氢氧化钙发生了反应。
(2)乙同学向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边滴加边振荡,“振荡”的目的是__________,在滴加过程中,乙同学意外发现有气泡产生,通过思考认为该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变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乙同学为了检验该氢氧化钠溶液的变质程度,设计实验方案并得出结论。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样于试管中,先滴加______,再滴加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 | 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 |
(4)实验结束后,甲、乙两名同学将三支试管中的废液倒入同一洁净烧杯中,得到无色澄清溶液,分析所得溶液中溶质(除指示剂外)的成分为____________。
如下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仪器和装置,请认真观察后回答有关问题。

(1)B装置中仪器X的名称是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可选择的装置是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和收集一瓶干燥的二氧化碳,同时检验二氧化碳。请按照气流从左到右方向,用仪器接口字母表示连接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检验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B装置制取CO2,若想控制反应速率,应将X换成______________
(5)实验室制取气体时,确定发生装置需要考虑的两种因素有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6)戴口罩是防止雾霾颗粒物进入人体的一种有效措施,市场上口罩品种繁多。为探究口罩的防护功能,小敏在三只如图丙所示瓶内装少量激光打印粉,将A、B、C三种口罩分别在瓶口系紧,外面覆盖一张餐巾纸,通过打气筒打气,使粉末飞扬。实验结果如图丁所示,则防护功能最好的口罩是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1)B装置中仪器X的名称是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可选择的装置是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和收集一瓶干燥的二氧化碳,同时检验二氧化碳。请按照气流从左到右方向,用仪器接口字母表示连接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检验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B装置制取CO2,若想控制反应速率,应将X换成______________
(5)实验室制取气体时,确定发生装置需要考虑的两种因素有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反应物的状态 | B.气体的密度 | C.反应的条件 | D.气体的溶解性 |



医院给病人输氧气时用到类似如图所示的装置,关于该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导管连接病人吸氧气的塑料管 |
B.b导管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 |
C.使用该装置(集气瓶装满水)排水法收集氧气,应从a导管进气 |
D.使用该装置(集气瓶无水)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应从b导管进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