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探究“不同营养液对草履虫培养效果的影响”,实验设计如表,下列对该实验改进建议不合理的是(  )
A.统一用稻草浸出液
B.营养液温度统一为25℃
C.草履虫数量改为20只
D.可设置用清水作培养液的对照组
当前题号:1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一天饭后,小王同学帮妈妈收拾桌上的碗筷时,不小心将一杯水碰倒。他忙拿干抹布去擦,却很难将水擦干。妈妈见状拿了另一块干抹布擦,很快就将桌上的水擦干了。他感到有些奇怪,忙问妈妈怎么回事?妈妈只是告诉他,我拿的抹布是棉布做的,你手里的抹布是涤纶的。为此,他提出了一个问题并进行了如下研究。
(1)提出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猜想与假设:抹布的吸水能力可能与布料的种类有关。
(3)收集证据,实验器材、用品:三个形状和大小相同的烧杯,质量相同的棉布,麻布和涤纶各一块,__________。
(4)主要步骤:将三个烧杯中倒入__________的水,分布将三块布放入各个烧杯中,让水浸透,然后将三块布分别取出,从方便和准确的角度看,应观察和比较__________,将现象记入下表。
布料种类
涤纶
麻布
棉布
杯中所剩的水
最多
较少
最少
布块所含的水量
最少
较多
最多
 
(5)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2 | 题型:None | 难度:0.99
2015年8月12日23:30左右,天津滨海新区的一处集装箱码头发生爆炸。现场火光冲天,在强烈爆炸声后高数十米的灰白色蘑菇云瞬间腾起。为什么会发生爆炸呢?起火的集装箱内装有电石、金属钾、钠等危化品,人们猜测起火及爆炸可能与它们有关,真正的事故原因还在调查中…以上描述中划线部分分别属于
A.提出问题得出结论B.建立假设提出问题
C.提出问题建立假设D.获取事实与证据制定计划
当前题号:3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人从灯下经过,会在地上投下影子,影子是光被不透明物体挡住后,在其背面形成的暗区。当光照强度不同时,影子(暗区)与周围亮区的明暗对比程度会发生变化,因此人会感觉影子有“浓淡”之别,影子的“浓淡程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存在怎样的关系呢?小明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可能与灯的功率存在一定关系。
猜想二:可能与影子离灯的距离存在一定关系。
猜想三:可能与人离灯的距离存在一定关系。
实验方法:在水平桌面上竖立一个不透明的白屏,在屏两侧等距离的位置各固定一根同样的木棒,在屏的两侧各点亮一盏灯,通过一定的方法同时观察屏上的木棒形成的影子的“浓淡程度”。调节一盏灯的位置,当两侧屏上的影子“浓淡程度”一样时,记录灯的功率和灯到屏的距离,分析相关数据,寻找规律。
具体实验如下:
步骤一,在屏两侧距屏1m处各点亮一盏25W的灯,观察到两侧屏上影子“浓淡程度”相同。
步骤二:将右侧25W的灯换成40W的灯,观察到两侧屏上影子“浓淡程度”不同。
步骤三:保持左侧25W的灯的位置不变,移动右侧40W的灯,直到两侧屏上影子“浓淡程度”一样时,记录相关数据。
步骤四:将右侧的灯依次换成60W,100W,250W,重复步骤三,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灯的功率/W
灯功率的平方数
屏上影子离灯的距离/m
屏上影子离灯距离的平方数
25
625
1
1
40
1600
1.26
1.6
60
3600
1.55
2.4
100
10000
2
4
250
62500
3.16
10
 
(1)步骤一、步骤二的结果,可以支持哪个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现有一盏200W的灯,放在屏右侧距离屏________m处,屏上的影子“浓淡程度”会与左侧25W灯的影子“浓淡程度”相同。(,结果精确到0.01)
(3)根据实验结果分析,“灯的功率”和“屏上影子离灯的距离”哪个因素对影子“浓淡程度”影响更大?判断并说明理由:________
当前题号:4 | 题型:None | 难度:0.99
为了探究酸雨(pH≤5.6的降水)对农作物幼苗生长的影响,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挑选了籽粒饱满、大小一致的1000粒绿豆种子,随机均分10组,置于10种不同的PH环境中,在25℃恒温箱中培养。1周后测定绿豆幼苗的株高,结果如表所示。

(1)小明同学认为实验中观察1000颗种子的萌发与生长太麻烦了。能否将1000颗种子改为10颗种子进行实验?判断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
(2)据图表可知,酸雨对绿豆幼苗的生长具有_________作用(填“抑制”或“促进”)。
当前题号:5 | 题型:None | 难度:0.99
为了探究植物呼吸作用,小金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该实验的关键在于保证装置的密封性,尤其是橡皮塞和试管的连接处。实验前,判断此装置密封性良好的操作和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静止一段时间后,甲装置内红色水滴会向右移动,是因为试管内的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减少,而导致气压减小的缘故。
(3)小金用天平分别称出甲、乙两个装置的质量,若前后质量有变化,即可证明种子进行了呼吸作用。你赞同他的做法吗?说明你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6 | 题型:简答题 | 难度:0.99
小明看到一个自来水龙头没有关紧,水一滴一滴地滴落到地上。他想这个水龙头一昼夜要浪费多少水啊!为了测算水龙头一昼夜要浪费的水量,他找来了秒表、量筒。将量筒放在水龙头下,当听到第一滴水滴滴在量筒底的声音时开启秒表计时,并数“1”,一直数到n滴时,按下秒表停止计时,读出秒表的示数为t秒,量筒里水的体积是V毫升,则每一滴水的体积为_________毫升,1分钟要浪费的水量是_________毫升。
当前题号:7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
种子的萌发受到许多环境因素的影响,下面是利用玉米种子进行的一组实验,请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将50粒玉米种子随机分为二等份,分别放在底部铺有棉花的2个培养皿中,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培养,数日后种子的发芽情况如下表所示.
装置


场所
日光下
日光下
温度(℃)
23
23
棉花干湿状态
潮湿
干燥
种子发芽情况
23粒
0粒
 
①该实验可以探究玉米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条件是_______。
②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甲中有2粒种子没有发芽,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
(2)种子萌发除了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和空气外,有一位同学提出:光照对种子萌发可能有影响,请你帮助他完成下面的实验过程,以探究光照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材料用具:干玉米种子200粒,清水,培养皿2个,不透光纸盒1个,餐巾纸,40W灯泡1个。
方法步骤:
①.取2个培养皿,并编号为1号和2号,在2个培养皿中铺上餐巾纸,并倒入适量的清水,每个培养皿中各放种子100粒;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一周后分别统计2个培养皿中种子的萌发率.;
(3)如果光照是种子萌发的条件之一,则实验预期的结果是___________。
当前题号:8 | 题型:None | 难度:0.99
(甲)小民同学发现池水有小白点在浮动,仔细观察了很久; (乙)心想这是生物吗; (丙)于是取一滴池水,做成玻片标本,用显微镜观察; (丁)原来是草履虫。
(1)以上叙述哪一个属于提出问题?哪一个属于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科学方法解决问题时,第一步是_______
A假设    B推论    C实验    D观察
当前题号:9 | 题型:None | 难度:0.99
探究原子结构的奥秘
(情景提供)19世纪以前,人们一直以为原子是不可分的,直到1887年,汤姆生发现了带负电的电子后,才引起人们对原子结构模型的探索。
(提出问题)电子带负电,原子不带电,说明原子内存在着带正电荷的部分,它们是均匀分布还是集中分布的呢?
(进行实验)1910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粒子轰击金箔实验。
实验做法如图所示:

①放射源——放射性物质放出粒子(带正电荷),质量是电子质量的7000倍;
②金箔——作为靶子,厚度,重叠了3000层左右的原子;
③荧光屏——粒子打在上面发出闪光;
④显微镜——通过显微镜观察闪光,且通过360度转动可观察不同角度粒子的到达情况。
(收集证据)绝大多数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粒子的偏转超过9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
(猜想与假设)粒子遇到电子后,就像飞行的子弹碰到灰尘一样运动方向不会发生明显的改变,而结果却出乎意料,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否则大角度的散射是不可能的。
(解释与结论)
(1)若原子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则极少数粒子就________(填“会”或“不会”)发生大角度散射。卢瑟福所说的“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中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________。
(2)厚度的金箔包含了3000层金原子,绝大多数粒子穿过后方向不变,说明(__________)
A.原子的质量是均匀分布的   B.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
(3)科学家对原子结构的探究经历了三个过程,通过粒子散射实验,你认为原子结构为下图中的(__________)。
A.    B. C.
A.道尔顿模型特点:不可再分的实心球体
B.汤姆生模型特点:正负电荷均匀分布
C.卢瑟福模型特点:核位于原子中心,重量集中在核上
当前题号:10 | 题型:None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