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从灯下经过,会在地上投下影子,影子是光被不透明物体挡住后,在其背面形成的暗区。当光照强度不同时,影子(暗区)与周围亮区的明暗对比程度会发生变化,因此人会感觉影子有“浓淡”之别,影子的“浓淡程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存在怎样的关系呢?小明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可能与灯的功率存在一定关系。
猜想二:可能与影子离灯的距离存在一定关系。
猜想三:可能与人离灯的距离存在一定关系。
实验方法:在水平桌面上竖立一个不透明的白屏,在屏两侧等距离的位置各固定一根同样的木棒,在屏的两侧各点亮一盏灯,通过一定的方法同时观察屏上的木棒形成的影子的“浓淡程度”。调节一盏灯的位置,当两侧屏上的影子“浓淡程度”一样时,记录灯的功率和灯到屏的距离,分析相关数据,寻找规律。
具体实验如下:
步骤一,在屏两侧距屏1m处各点亮一盏25W的灯,观察到两侧屏上影子“浓淡程度”相同。
步骤二:将右侧25W的灯换成40W的灯,观察到两侧屏上影子“浓淡程度”不同。
步骤三:保持左侧25W的灯的位置不变,移动右侧40W的灯,直到两侧屏上影子“浓淡程度”一样时,记录相关数据。
步骤四:将右侧的灯依次换成60W,100W,250W,重复步骤三,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灯的功率/W
| 灯功率的平方数
| 屏上影子离灯的距离/m
| 屏上影子离灯距离的平方数
|
25
| 625
| 1
| 1
|
40
| 1600
| 1.26
| 1.6
|
60
| 3600
| 1.55
| 2.4
|
100
| 10000
| 2
| 4
|
250
| 62500
| 3.16
| 10
|
(1)步骤一、步骤二的结果,可以支持哪个猜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现有一盏200W的灯,放在屏右侧距离屏
________m处,屏上的影子“浓淡程度”会与左侧25W灯的影子“浓淡程度”相同。(

,结果精确到0.01)
(3)根据实验结果分析,“灯的功率”和“屏上影子离灯的距离”哪个因素对影子“浓淡程度”影响更大?判断并说明理由:
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