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0年5月21日纳粹德国在英吉利海峡,把近40万英法联军围遏在法国北部狭小地带,只剩下敦刻尔克这个仪有万名居民的小港作为海上退路。德国军队在距离这个港口仅10英里的地方,却接到停止前进的命令。这一命令后来引起了的争论,被很多军事历史学家认为是希特勒独断专行、干涉军事指挥的一个愚蠢的命令。央际上,希特勒的这一命令是有他的考虑,而且不能完全归结为他一人的责任。首先是在法国北部的战事明朗后,德军需要为下一步作战行动保存装甲部队实力:其次敦刻尔克地势遍地沼泽和低洼,担心装甲部队受因于敦刻尔克外围的河道纵横的地带而陷入阵地战,无法快速阻截英法部队的撤退。英国政府就是利用这样一个时间段,动员人民营救军队。短短10天内,这支前所未有的“敦刻尔克舰队”把34万大军从死亡陷阱中拯救出来,为盟军日后的反攻保存了大量的有生力量,创造了二战史上的一个奇迹。

——摘编自百度百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敦刻尔克奇迹”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敦刻尔克奇迹”的影响。
当前题号:1 | 题型:材料分析题 | 难度:0.99
如图所示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某一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场景。下列项中对该事件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促使北非战场的胜利结束B.为未来的反攻保存了实力
C.二战形势发生了根本转折D.加速法西斯轴心国的瓦解
当前题号:2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丧钟为谁而鸣》是海明威1940年创作的长篇小说,作品描写了全世界进步力量和德、意法西斯政权之间的第一次较量,歌颂了世界各地无数国际主义战士奔赴前线,大力支持当地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该作品历史背景是(  )
A.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B.西班牙内战
C.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D.日德兰海战
当前题号:3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希特勒说:“利用布尔什维主义的幽灵来遏制凡尔赛诸国,要使它们相信,德国是反对赤祸的决定性堡垒。这是我们度过危机、摆脱凡尔赛和约和重新武装的惟一方法。”对上述
材料认识不正确的是
A.希特勒企图迷惑“凡尔赛诸国”
B.以此为幌子建立了三国轴心同盟
C.决定与苏联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D.实质是准备发动战争,夺取世界领导权
当前题号:4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二战爆发前,法西斯侵略者在世界范围内发动的最早的局部侵略战争是( )
A.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
B.德意联合侵略西班牙
C.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D.“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建立
当前题号:5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有学者认为,抽象的和平,即仅仅没有战争的那种和平,在国际关系中是不存在的。和平意味着通过谈判和协定来和平地、有序地改变条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大战结束后的几年中,法国外交的目标就是为国家安全建立一个可靠、持久的基础。从理论上说,国际联盟以其《盟约》第十条提供了普遍的安全。困难在于国联缺乏实施这一条款所必需的力量。法国转向了较小的欧洲国家,它于1920-1924年分别与比利时、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协商建立了正式的军事联盟。这一联盟基本上是反德的。不过,大约在1925年前后法德两国的外长即白里安和斯特莱斯曼断定,各自国家的安全可以通过直接谈判和达成协议来加强,结果产生了被称为《洛迦诺公约》的一系列协定。之后,美国国务卿按照白里安的建议,提出各国保证摈弃战争、不把战争当做“推行国策的一种工具”。这一建议在1928年8月得到了实施。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二 出席会议的各大国同意如下:

……

(四)注意到“霸王战役”应于1944年5月发动,同法国南部的战役相配合。根据这一声明,苏联军队将在差不多同一时间发动攻势,以便阻止德国军队从东战场调到西战场。

斯大林 罗斯福 丘吉尔

——摘自1943年某国际会议协定内容

材料三  1948年5月29日安理会通过第50号决议,决定成立联合国停战监督组织,负责监督执行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之间达成的停火协定。

1974年,联合国中止了南非参加联合国大会的工作,并不允许南非参加一切国际组织和联合国主持下的一切国际会议。

联合国自1945年成立以来,有80多个曾受殖民统治的国家作为独立主权国家加入了联合国。其它许多领土通过同别的独立国家发生政治联系或通过同他国合并而实现自决。联合国在这一历史性的转变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摘自《全球通史》、人教版《20世纪战争与和平》教师教学用书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分析《洛迦诺公约》签订的背景。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洛迦诺公约》的签订对当时的欧洲和世界局势产生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写出以上国际会议的名称。材料二所指的决议指的是什么事件?并简要概括该事件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3)材料三反映了联合国的哪些宗旨?结合所学知识,用一句话概括联合国建立的历史意义。
当前题号:6 | 题型:材料分析题 | 难度:0.99
下图是创作于二战期间的漫画,该漫画所反映的立场是
A.日本B.中国C.英国D.美国
当前题号:7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如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北非、意大利战场形势图,对如图所示战事的发生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③②④
B.③①②④
C.④①③②
D.④①②③
当前题号:8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材料  1941年12月是已经变成全球战争的这次大战的第二个重要转折点。当月苏联在莫斯科周围开始的反攻证明,闪电战至少在这里是失败了。而且,尽管日本在太平洋战争头六个月内的辉煌战果严重打击了同盟国,但是失去的领土(甚至是新加坡或菲律宾)从总战略的角度讲实际上都并不真正极为重要。更重要的是,日本的行动以及希特勒无必要的对美宣战,最终使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参战了。诚然,单单工业生产力并不能保证军事实力——尤其是德国的作战能力说明,简单地人对人和美元对美元的比较是很荒唐的——但是,大同盟(丘吉尔喜欢这么叫)比起轴心国来在物资方面占有很大优势,并且它的生产基地也远离德国和日本武装部队,因此它拥有建立一支压倒优势的军事力量所需的资源和机会,而任何一个早期的法西斯侵略对手都不可能拥有这样的力量。实际上,在第二年,托克维尔在1835年关于出现两极世界的预言最终即将实现。

——摘编自(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41年12月成为“第二个重要转折点”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参战给二战和战后世界带来的影响。
当前题号:9 | 题型:材料分析题 | 难度:0.99
   材料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逐步卷入到中国内部政治事务之中。1943年,美国观察家们对国民党的消极抗战和腐败无能深感失望,而中共军队的抗日努力和民主实践使他们产生兴趣。中共为打破国民党对敌后根据地的封锁,多次向美国政府提出派遣军事观察员访问根据地的建议。1944年7—8月,美军观察组成员分两批先后飞抵延安,观察组具有政治和军事双重性质,中共对此非常重视,组织了多次报告会,并允许观察组到部队和地方作实地考察。观察组把关于中共的报告源源不断地发往美国,建议美国政府在对华政策上不偏不倚,主张对中共军队给予适当援助,并与中共领导人一起呼吁美国政府督促国民政府进行民主改革。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军观察团组访问延安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观察团组访问延安给中国带来的积极影响。
当前题号:10 | 题型:材料分析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