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是全球殖民地占陆地(南极洲除外)面积的比例变化情况表,关于该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①阶段英国人击败西班牙成为海上霸主
B.在②阶段殖民扩张主要是西班牙、葡萄牙
C.在③阶段美国成为新崛起的世界殖民大国
D.在④阶段殖民扩张促使世界体系逐步形成
当前题号:1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煤炭与英国
时间
内容
16世纪晚期
地产所有者开始获得煤矿开采权
17世纪以后
森林资源被过度开采,煤炭被逐渐用作燃料
1700年
煤炭产量300万吨
18世纪50年代末
布里奇沃特公爵修建运河,将煤矿同曼彻斯特联系起来
1800年
煤炭产量为1000万吨
1826年
兰开夏郡的煤矿工人为反抗煤矿主的剥削,展开一系列罢工
1842年
从煤矿中获得巨额利润的乔舒亚伯爵的儿子本杰明,发明了旋转的通风道,可以采掘更深的煤层
1842年
英国颁布《矿山法》,保护煤矿工人的健康和安全,禁止雇用女工和十岁以下的儿童
 
请以“煤炭与英国社会发展”为主题,对以上材料信息进行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当前题号:2 | 题型:论述题 | 难度:0.99
“星期日”源于犹太教的安息日,是休息和礼拜的日子。11世纪时,英国法律禁止人们在星期日进行聚会、狩猎等世俗活动;到18世纪以后,娱乐、购物、郊游等成为星期日的重要生活内容。这一变化反映出英国
A.贵族政治走向没落B.宗教淡出社会生活
C.工厂制度已经形成D.休闲活动商业化趋势
当前题号:3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的新消费主义使得各阶层开始购买它们从前从未有机会购买的、甚至比以前更大范围的商品。……社会模仿的巧妙使用使本来只买“必需品”的人购买“体面商品”,使本来只买“体面商品”的人购买“奢侈品”。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
A.工业革命推动经济发展和生产效率提高
B.社会需求与商业发展的结合更加的密切
C.工业革命促进了社会分工的进一步发展
D.世界市场的形成以及各国经济联系加强
当前题号:4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英法两国工人实际工资的增长(1850—1900年)

据如表可知,在19世纪中后期
A.英法两国工人的生活水平同步提升B.英国经济发展水平高于法国
C.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矛盾得到了缓和D.西欧福利制度不断得到完善
当前题号:5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51年,英国伦敦举办了首届世界博览会。博览会采取样品展示、邀请他国参展,以扩大对外贸易。伦敦世博会共有来自10个国家约10万件展品参展,展品包括大功率蒸汽机、高速汽轮船、机床等,展览历时164天,吸引了630万人参观。1876年美国费城世博会,展出了电缆、印刷机、打字机等;1900年法国巴黎举办“世纪回眸”世博会,展出大型发电机和无线电收发报机,彼时的世博会成为争夺世界市场的场所,也寄予了一个国家登上历史舞台、争夺中心地位的冲动。

——摘编自乔兆红《世界博览会与世界历史整体发展》

材料二 1957年4月,首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在广州开幕,分设工业品、纺织品、食品、手工艺品、土特产品5个展馆,13个省市专业外贸总公司组织交易团参展,19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多位采购商到会成交金额8686万美元,占当年全国创收现汇总额的20%……1972年广交会到会美商有42人,1983年中外合资企业首次参会。1999年获自营进出口权的私营企业首次亮相,机电产品出口成交首次超过轻工工艺品,居成交第一位。2007年开始设立进口展区,正式更名为“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2009年,209个国家和地区的16.5万名采购商到会,出口成交额为262.3亿美元。

——摘编自孟红《“中国第一展”——广交会的沧桑巨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世界博览会的特点并分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广交会的发展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得到的认识。
当前题号:6 | 题型:材料分析题 | 难度:0.99
在1895年,美国制糖公司控制了全国95%的砂糖生产,在1900年,美国烟草公司控制了除雪茄以外其他烟草产品的50%~90%,在1906年,标准石油公司控制了全国91%的石油精炼企业,摩根财团则左右了整个美国的金融市场。这一现象
A.体现了国家意志的主观要求B.会导致生产过剩与萧条的产生
C.说明美国经济发展速度放缓D.违背了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当前题号:7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1870年,美国几乎没有电气设备工业;1879年,电气设备工厂生产了价值190万美元的产品;1890年,美国生产的电气产品价值高达2180万美元;1902年,美国有发电厂3621座,装机容量为121.2万千瓦。材料反映出美国
A.重视新技术的运用B.率先进行工业革命
C.工业生产后来居上D.企业管理日趋完善
当前题号:8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从19世纪中叶开始,欧洲女权主义者提出了改革妇女服装的倡议,设计并试穿了短裙和女式长裤,但受到舆论责难。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问,大量妇女加入劳动大军,妇女裤装和短裙开始流行。这说明
A.服装的变化反映了妇女政治地位的提高
B.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促使妇女成为劳动者
C.妇女装束变化与其社会角色变化相适应
D.妇女以穿着裤装和短裙来维护自身权利
当前题号:9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材料  1846年6月英国废除《谷物法》,逐步取消了给予殖民地产品的优惠关税,之后又废除了《航海条例》,这些措施从总体上降低了外国商品进入殖民地的关税水平,开放了英国和殖民地的贸易市场。
1932年7—8月,在加拿大首都渥太华召开了专门讨论经济问题的帝国特别会议,英国和各自治领之间签订了一系列双边贸易协定。在这些协定中英国答应进入英国市场的自治领商品除20%照章课税外,其余一律豁免征税;而自治领也豁免了一系列英国商品的关税;自治领和殖民地在拟定关税政策时,要接收英国的建议,对从英国以外的国家输入商品要征收高额关税。这就是所谓的帝国特惠制。帝国特惠制建立,使英国商品在自治领市场享有较第三国商品更优越的地位。

——摘编自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贸易政策的主要变化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帝国特惠制”的主要影响。
当前题号:10 | 题型:材料分析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