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1月,中共中央通过了“三自一包”的经济建设方针。“三自”即允许农民耕种自留地,自办私人小作坊,在自由市场上出售产品;“一包”即农民承包政府规定的农业生产指标,要求保证完成。中央通过这一经济建设方针,旨在
A.改变人民公社体制B.促成经济体制改革
C.全面纠正右倾错误D.调整国民经济结构
当前题号:1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1952年高校院系进行调整,大批学者被迫转行或者到图书馆做资料员。调整后文科生占在校生的比例,从1949年的31.1%降为1965年的6.8%。这⼀调整
A.促使教育体系更加完善B.确保了人才结构的合理
C.适应了工业建设的需要D.符合教育⾃身发展规律
当前题号:2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1962~1965年我国国民经济在三年严重经济困难的基础上逐渐恢复,在这一过程中城镇出现了集市贸易,农民重新有了自留地,不少农村甚至开始了包产到户。这说明
A.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
B.国民经济调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C.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国民经济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发展
当前题号:3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1949 年后以专业知识自重、以市场需求自立的自由职业者多被纳入国家事业或者公营单位之下。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B.社会主义制度逐步确立
C.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推进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当前题号:4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题文)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民用企业布置在东北地区的有50个,中部地区有32个,军用企业布置在中西部地区的有35个,但上海、江苏、广东、浙江等地均是空白.这反映了
A.便于苏联就近对中国援助
B.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需要
C.东南地区的工业体系完善
D.加强中国工业实力的要求
当前题号:5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中共“八大”报告指出,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在国家统一市场的领导下,将有计划地组织一部分自由市场,对所有商品,将实行按质分等论价办法,不仅不会破坏国家的统一市场,相反地,将会对国家的统一市场起有益的补充作用。由此可见,这个报告
A. 有效纠正了公社化运动的失误
B. 全面总结一五计划的建设经验
C. 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
D. 针对苏联经济模式的有效反思
当前题号:6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1953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在农村向全部农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的政策,由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粮食的统购统销
A.加快了我国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B.有力地促进了各地农村的政权建设
C.将农民经济生活纳入国家计划体制
D.为国家工业化建设提供劳动力资源
当前题号:7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晚清一著名人士提出,“机器厂可兴作业,小轮舟可便通达,今各省皆为厉禁……徒使洋货流行”。建议“宜纵民为之,并加保护。”这种主张被正式推行是在
A.19世纪70年代B.19世纪80年代
C.19世纪90年代D.20世纪20年代
当前题号:8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光绪七年(1881年),广东南海知县徐赓陛以“各省制办机器,均系由官设局,奏明办理,平民不得私擅购置”,以及机器缫丝厂“男女混杂,易生瓜李之嫌”“夺人之生业”为由,查封各处缫丝厂。这说明
A.民族企业存在着有伤社会风化现象
B.民族企业无力同传统行业竞争
C.封建势力严重束缚着民族工业的发展
D.民族企业与官办企业竞争加剧
当前题号:9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87年,他(严信厚)在宁波北门外湾头,创设了通久源机器轧花厂。初创时,资本五万两,从日本购入蒸汽发动机、锅炉和四十台新式轧花机,雇佣工人三、四百人,并聘用日本工程师和技师。……到一八九七年,据九月二十一日《中外日报》,该厂“开设有年,生意亦畅,现因新添纺织机器,所有前次所用女工,不敷工作,因此招募女工,……闻近日女工向该厂报名者颇多”,这表明该厂发展较为顺利,以后续有扩大。

——赵世培等编《浙江近代史》

材料二 (通久源纱厂)纺纱机器现经安妥,开工在即,外洋机器厂派洋人二名来甬(宁波),已为该局雁佣。……宁波道台已批示慈溪县的仁乾及其他华商商号,准其建立一个火柴厂制造火柴。他们准备暂时雇佣日本工匠……这是一个新创举,可使中国在这种一向被外国入口货独占的行业中,今后也可分得一分利润。这工厂将设于偏僻的处所,不至于使城市中人觉得讨厌或影响健康。

——孙毓棠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材料三  1897年4月,湖广总督张之洞上奏,在概述数年以来中国新式工业兴办情况后,接着指出:“洋商见我工商用新法,深中其忌,百计阻抑,勒价停市。上年江浙湖北等省缫丝纺纱各厂,无不亏折,有歇业者,有推押与洋商者。以后华商有束手之危,洋商成独搅之势。”张之洞此奏是对全国情况的综论,具有普遍性,文中又点浙江,可见问题较为突出。

——金普森等《浙江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97年“该厂发展较为顺利,以后续有扩大”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最大障碍是什么?除此之外还有哪些阻力?
(3)从材料可以看出,近代浙江的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哪些领域?为什么近代民族工业多投资这些领域?
当前题号:10 | 题型:材料分析题 | 难度:0.99